专栏名称: 枪稿
此处主要有电影评论、文娱时评、影视人物评传等,由国内各位一流影评人轮流执笔。创办者为《电影世界》《看电影》《大众电影》的几位前主编,经常自己就吵起来了。
51好读  ›  专栏  ›  枪稿

年度国产烂片有营养

枪稿  · 公众号  ·  · 2020-10-21 20:29

正文


若不靠着亦舒IP,电影《喜宝》或许只是个平平无奇的烂片。


挂羊头卖狗肉,是这部电影的原罪。


2020年,喜宝往前飞


文|三九


作者简介:爱看电影,日常搬砖,梅雪风老师的小粉丝。



1


电影《喜宝》被骂了个狗血淋头,我特地找来原著小说读,发觉影片除保留了部分原作的玛丽苏奇情之外,抹掉了所有的人生况味。


说亦舒作品难改,不如说言情小说都难改,因为此类小说中的男女主角整天只需爱来爱去,别的什么事情都不用管。寥寥几句对话结束,男人便能对女人爱到死去活来。这些爱情乌托邦的故事虽严重脱离现实,却给了广大女性读者无限意淫空间,读起来过足干瘾,最起码也能让她们在书中觅一个白马王子,符合自己所有苛刻的择偶标准,借以短暂忘却无聊工作和生活。但同样的内容若以影像呈现,除非编剧和导演能把细节做丰满,逻辑顺明白,或者干脆大刀阔斧地改,只留一点点精神内核,不然总会尬到观众。


片中无端加入喜宝的独白就显得十分突兀


比如,喜宝何以让几位男性冒着得罪根基深厚,爪牙众多的勖存姿的风险也要穷追不舍?三分靠美色,三分正如书中所说,“这年头男人最怕女人会缠住他嫁他,因为我是勖存姿的人,他们少掉这一层恐惧与顾虑,一个个人都争着来爱我”,还有几分别的靠读者的意淫,但再意淫,也总是难以完全说服自己,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话本由演员嘴里说出来,还是显得矫情,再说,又有哪位绝色女演员能够服众,真正配叫作当代海伦?


师太自然是比一众写“霸道总裁爱上我”的三流作者高格许多, 她用高超又狠绝的心理描写掩去了故事逻辑上的漏洞,就连给人物取名都得做成一门心理学问。


书中在喜宝与勖聪慧初遇一段便有大量喜宝的心理描写,她对大小姐的名字展开了诸多联想


言情小说家酷爱拿角色的名字做文章,取个名,恨不得得翻遍整个字典,得生僻,得雅俗共赏,得叫人浮想联翩。


比如勖家兄弟姊妹“聪憩”“聪恕”“聪慧”,人人都有二心,注定了到头来没有一颗心真正向着自己家族的结局;男主角“存姿”,名字不阳刚,却够缱绻风流,让人忘记他年纪大到足够当喜宝爷爷的事实。从名字开始,外在太阳刚的男人总少点让女人辗转反侧的幽怨幻想,“存姿”这样的,才会让喜宝禁不住地想,他的父母亲,得是个什么样的父母亲。每个名字流过姜喜宝的七巧玲珑心,都得留下一丝哀愁。当然,“喜宝”这个名字听起来也是暧暧昧昧,既像是富贵人家给小孩起的爱意浓浓的乳名,又可以做风月场里的花名,她本人早就料得到自己作为后者的命运。


2


喜宝人物并无原型,但总能让人联想到当时几位港女明星的艳丽面孔和桃色奇闻,加之倪匡亦舒兄妹早就与政商文娱各界过从甚密,见过实打实的金山银山,这么一想,再玛丽苏的情节似乎也都假假真真。而就《喜宝》而言,师太通篇以第一人称视角作述,想必已数次揽镜照影,心中百转千回,自己早和某位红颜佳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投射出来一个喜宝。喜宝究竟和亦舒的理想人格有几分相似,读者不得而知,只是但凡能把人物写得真实可感的狠辣,不是因为了解他人,恰是由于看得清自己。


看着还是像爷孙情……


原书作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亦舒30岁出头,成名多年,亦离婚多年,本职工作是周旋于各色贵宾之间的公关,早已混成人精,看破七分红尘。彼时香港,金钱永不眠,有男人掌握滔天权财,便有同样不甘过平凡生活,渴慕名利,却又看不到出头之日的女人期待走条捷径,从雄性金钱帝国里分一杯羹。


书里写得明白,赤贫的喜宝仗着倾城之姿于浮华世界立稳脚跟,凭的不是隔着几十层被子都能感觉到一粒硌人豌豆的公主式我见垂怜,而是纵然金主勖家家破人亡,大厦将倾,她仍如莬丝花,紧紧缠绕其中的坚韧,以至于最后勖家竟是靠她,这棵攀附而来的寄生草,才得以勉强维持住最后的一口气。 莬丝花是灾祸的导火索,也是大救星,个中偶然与必然,都是人性和命运。


师太爱写高学历年轻女性与富豪的纠缠,前者虽然也是灰姑娘,却是能够踏踏实实自立的灰姑娘。她们明明能靠自己过上不错的生活,却非得委身于男人,与其说从小看惯人脸色,又拥有足够才学的喜宝们爱慕虚荣, 不如说她们不认命 。凭什么勖家小姐就能含着金汤匙出生,不劳而获,一辈子丰衣足食,被人宠爱,自己就不行?她们从因暴富而瞬间扬眉吐气,那一刻巅峰体验带来的满足感,要远远大于守着一座属于自己的城堡得到的快乐。当然,城堡、钻石、钞票这些也都是必须的,只是她们在短暂的欢愉过后总会在深夜拷问内心: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得到了巨额财富的喜宝把自己称为“妓女”


美丽让她们自傲,贫穷让她们自卑,聪慧又让她们自省,不如那些真心只求虚荣的傻美人过得幸福,可傻美人做主角又有什么意思?自古以来,人们都更爱看红颜薄命的故事,杨贵妃之死千百年后仍叫大导演意难平,而谁还记得某位善终的妃嫔?又或者是唯有命比纸薄,她们才配被叫做“美人”,美丽的易碎和命运的无常是天生一对,相互成就出供人消遣的谈资。单单这么简要一想,便已经有点惆怅了,哪怕那美人才子富商的爱恨情仇与你我凡夫俗子无关。


这似乎是个难解之谜,井底蛙从向往蓝天的那“不认命”的一刻起,它的命运就染上了苍凉底色,并非说青蛙注定不属于蓝天,而是若它心心念念的蓝天注定只是幻影,怎么办?


3


亦舒很坦诚, 她毕竟是真正见过有钱人,大世面的人,又有文人的清高与清醒作祟,她愿意把她亲眼见过,并深刻领悟到的那纸醉金迷或者山盟海誓背后的那一地鸡毛剖开揉碎了给人看,比如她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喜宝的患得患失,自我催眠和那些由富足的物质生活带来的边际效益递减的快乐。在她的小说里,深情的人在装薄情,无情的人在装痴情,处处是算计,又唯有靠算计才能活下去,到头来没有谁有一片冰心。


每个男人都爱喜宝,但每份爱都有复杂的成色


而坦诚的另一面是绝情, 正如出轨的老公向老婆坦白一切,表面上看,是对她实话实说,实际上是抱了大不了同归于尽的心思:我就是这么一个烂人,要杀要剐悉听尊便——这是把所有抉择的重担都丢给了对方,不留情面,毫不温柔。但话说回来,事已至此,还有什么温柔可言?


《喜宝》之所以能成为亦舒代表作,恐怕就是因为它的不温柔。缺憾在于亦舒够坦诚却不够真诚,姜喜宝成为勖家两代,父子婿三口竞相追逐的白玫瑰,还深得多位外国同学的青睐,她从老金主勖存姿那薅来的“麻将牌”大小的钻戒光芒万丈,也难掩其白月光的盈盈华彩——说到底不过是个所有男人都爱我的故事,亦舒用这个 充满自恋感的当代童话 自说自话地坦诚出血淋淋的真相,却叫人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是。


电影中大小姐的订婚宴布置得很土气


至于电影中的喜宝,一入豪门不仅没有尸沉深海,反而实现了人性层面的升华。她那句被万千女性奉为圭臬的宣言“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那么就要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也没有,就要很多很多的健康”,竟像实现了。“失足”女性姜喜宝,“出淤泥而不染”,最终有过钱,也有过爱,虽然途中历经波折,但洗尽铅华后,她又重新找回生活的坐标,以超脱而优雅的姿态往前飞啊飞,不失为一桩美事。


不过,电影割舍掉亦舒书里有价值的部分,留一个虚伪爱情故事的空壳,去真存伪得这样彻底,倒符合了如今国产影视剧里的大势所趋。在这样一个要励志,要鸡血,要完美道德,要正义战胜邪恶,要弱肉强食,要无论开头多么千疮百孔,最后也必须是大团圆结局的时代, 这样的《喜宝》虽烂,却也无非延续了近年来众多国产片创作者们万变不离其宗的追求,一言以蔽之,就是:我就这么一拍,您可千万别当真啊。





编辑|徐元

排版|透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