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
打坐站桩
关注
打
坐修行
、站桩养生
、
丹道
修炼
、
奇门遁甲
针对他这种现象(
一位东北男居士静坐时出现的现象
)我们今天晚上来进行讨论。为什么他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因为当生理的气机既沉不下去,又冲不出去时,身体就会不停地动。严重时还会蹦蹦跳跳,甚至手脚会有规律地拍打。尤其是体质不好的人,当生理气机发动时,往往自己做不了主。
不懂的人以为出了偏差,其实是正常现象。
尤其是结过婚的男女,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童子身修行,基本上不会出现。
有的人感到自己的大小周天在转动,以为大小周天通了。其实这不是畅通,真正通了就感觉不到转动了。就像一只瓶子装满了水是不会晃动的。之所以会晃动,说明里面还有空间未充满。
有的人以为出现气机转动是好现象,甚至以为功夫层次很高,实际上根本没有进入修道的层次。
只有进入修心态的阶段,才叫修道。
气功顶多能进入二禅。
修气只能叫修身,不能叫修道。
但修道之前确实需要修身,因为身体不健康无法修道。
如果你刻意求气,当有人告诉你大小周天的走向路线,打坐的时候你用意识去引导,时间久了,是你的意识在转动。即便是气机在转动,也只是初级阶段。因为不把身体空掉,根本无法入门。
身体在百年之内都会坏掉。为什么佛法不讲修身体的气机呢?因为身体的变化再大,如果心态不转变,也没有用。
当气机发动以后,身体会有规律地抖动、转动。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要去制止它,而是让身体高度地放松。有的人很难放松,就要给身体一点暗示。
只有身体完全放松了,产生的气机才会畅通,进而充盈,这时候人自然会安静下来。大家坐在这儿这么浮躁,就是气没有沉下来,气脉没有充盈。果真气脉充盈了,气不再流动,就如同风止了,树叶自然不摆动一样。
生理的气机充满了,心理的杂念就生不起来,身体自然变得像婴儿一样柔软。如果静坐久了,身体还硬邦邦的,说明身体的气机还没有发动。老子说:“
专气至柔,能如婴儿
。”这个“气”不是指呼吸之气,而是指体内先天之气。呼吸之气如同火柴,能点燃体内之气。
静坐后,体内的元气会产生。身心越宁静,元气产生得越多。所谓的
“气功舞蹈”“自然舞”
,都是因为体内的气机转动而引起的。
(此时这位居士挪到后座,大喊大动。其妻问师父:怎样对治能好?)怎么能好呢?一是禁欲,二是练七节莲花生动功,将体内的经络打通。就像把水管拉直,水的流动自然会畅通一样。
由于“气”自然往上冲,控制不住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打喷嚏。得过肝炎的人都知道,右胁痛就是气在走动所致。不懂这个道理的人会感到茫然。
出现这种情况不要放弃,让它持续下去,体内的真气会不断地得到补充。
有的人以为是出偏差了,往往会放弃。
为什么他会自动合掌、拍打呢?因为左属阳,右属阴,阴阳和合时,两股力量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合掌、拍打的动作。为什么要捶打两侧的肾区呢?
因为左肾产生阳气,右肾产生阴气,只有阴阳二气平衡了,人才会静下来。为什么成熟以后的男女要有性生活?就是因为体内的阴阳二气不平衡。
印度、西藏有阴阳双修的方法,但那是没有办法之法。每个人体内原本就有阴阳二气,根本不需要借助他人来修。古人讲的“
阴阳双修
”,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人内在的阴阳双修。
如果要男女双修才能成就,那么古时候许多高僧大德都是一个人修成的,又如何解释呢?
当一个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时,根本不需要夫妻生活。尤其是从童子身开始修炼的人,关注微信公众号打坐站桩,当他们修到一定程度时,无论走到哪里,在哪里修炼,都能改变那里的磁场,使它阴阳平衡。
我们常说某个地方磁场好,加持力大。那是因为有大修行人在那里住过,不是他刻意加持,而是他自然能改变那里的磁场。
一个人只有阴阳平衡了,身体才会处于宁静状态。为什么当一个人发火时,会喊叫或者打人呢?如果是年轻人,是因为血气方刚;如果是老年人,是因为气没有沉下来,导致心静不下来。
像他(居士)这种情况,说明他体内的阳气还不是很少。如果阴气重,表现出来的就不是这种状态,而是很容易与幽灵界的众生沟通。
因为他是男同志,阳气比阴气重。处于他这种状态,如果猛用功,100天就能突破。本来像他这样的人坐在这里,心是很静的。可是由于生理上的这股气突然发动,就出现了这些现象。
当一个人睡觉或者疲劳时,不由自主地出现抽动现象,是身体虚弱造成的。一般人都有过这种体验。你们都见过婴儿在睡眠状态下,身体会突然颤动,这就是体内真气在走动、冲撞产生的现象。
婴儿的元气不是很充盈,身体虚弱的人也是元气太少,其原理是一样的。
一旦通过静坐,元气充足了,就会出现有规律的抖动。
大家打坐都喜欢把腿包得严严的。如果坐在这儿静不下来,完全没有必要包那么严。如果你的禅定功夫深,一坐下来就能入定,也没有必要盖腿。
为什么要盖?
什么情况下才需要盖毯子?
都说是怕受凉、怕风湿。在座的哪一个也没有到要盖腿的层次。
为什么人睡着了容易着凉?因为睡着后毛孔张开了,寒气容易进入。我们坐在这儿没有放松,毛孔怎么会张开?膝盖怎么会着凉?
如果禅定功夫很深,三昧真火(
精、气、神
)产生了,就如同往熊熊燃烧的火炉里投入木柴一般,只会烧得更旺,怎么会着凉呢?
古时候在深山里修炼的人都穿得很少。我在西藏闭关时,那么冷的天气,打坐时经常光着膀子,穿着短裤。有的道友连短裤都不穿。
只有当身体刚放松,又未完全放松,毛孔刚张开,又未完全张开时,才需要盖毯子。现在我们坐在这儿,毛孔没有张开,外面的寒气根本进不来。
为什么印度练瑜伽的人把鼻孔堵上,扔到水里,埋到土里,都不会死?因为他全身的毛孔张开了(完全可以代替鼻子的呼吸)。
你们听了要明白一个道理,就是要把气沉下来,气沉下来心就安了,即所谓的“
气住神闲
”。头脑特别活跃,说明杂念多,气没有沉下来。只有气沉下来,杂念才会消失,思想意识才会高度集中。
但是,刻意把气往下沉往往会导致气郁,进而造成血瘀。好多静坐的人为了追求快速入定,刻意把气往下沉,时间久了,身体的很多部位会疼痛,就是气血瘀滞造成的。
古人懂这个道理,所以在静坐前一定会调姿势,调呼吸,调意念。
身端正(调姿势)——呼气(调呼吸),气通后——(调心),心才能静下来。
也就是身体一摆正,呼吸就畅通,进而心气就畅通,头脑也就容易静下来。
他这种情况是因为气脉不畅通导致的,给人的感觉就像突然被惊吓似的。实际上是不由自主的动作。比如天气很冷时不由自主地打个冷战,或者哆嗦,都是因为体内的气机在抖动。
像他这种情况,内在的力量一旦冲出去,头发都会长出来(此居士已谢顶)。因为他画画时,精力全部都集中在笔上,一旦静坐,气会各就各位。另外,还应该多锻炼身体,或进行强体力劳动。
古人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他们自己的经验之谈,既不是道听途说,也不是经书所讲。为什么现在寺院里打坐时,都不讲调姿势呢?
因为这种方法已经失传了。你问他方法,他让你只管坐去。靠死坐又能坐出几个人才呢?不过是凤毛麟角!
实际上初祖达摩就有一套调身心的方法,只是现在知道的人已经很少了。
都知道坐禅是“无为法”,如果连“有为法”都修不好,又怎么能把无为法修好呢?
有时候我们感觉很累,也是因为气接不上来。当一个人中气很足时,一定很爱说话。因为他不说话,前胸会憋得难受。只有通过不停地说,把这股气释放出去,前胸才不会憋闷。
如果通过修炼,气沉下去了,就会变得不爱说话,说一句都会觉得很累。因为“上气”不接“下气”——上气释放出去了,下气还没有上来。话多的人,丹田之气不容易充盈。因为说话要靠丹田之气来补充。
大家静坐前一定要少吃饭,饮食减少容易使身体的气机畅通。吃多了容易使身体的气机阻塞。关注微信公众号打坐站桩,为什么饭后容易犯睏呢?因为胃里装满食物以后,全身的能量,包括头部的,都会汇集到胃部帮助消化。
头部的血流减少了,缺氧,人就容易犯睏,不愿意活动。而没有吃饱或者不很饿时,头脑则很清醒。大家都知道这种现象,但不知道原因,
所以都说:“吃饱了,把人胀傻了。”
佛门里主张“日中一食”有多种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为了开智慧。
实际上过午不食好处非常多。
现在到了春季,雨量增多,洞里比较潮湿,你们有什么反应?如果身体阳气旺,处在这个环境中,就如同进入一个清凉的世界。如果身体阴气较重,就会有阴森森、冷飕飕的感觉。
问:
是不是每个人打坐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上述居士的情况)?
师:
体弱者容易出现,尤其是结过婚的体弱者。
问:
每次打坐都会咳嗽,是怎么回事?
师:
是肺寒所致。《童蒙止观》讲肺寒要发“咝”音。
注意:
打坐站桩或养生修行问题,大家可以直接+万心老师微信咨询 wanxin093
所或者办公之处,常年见不到太阳,那对居住者的家人关系,以及办公氛围都是极为不利的。更有甚者,小人当道、口舌是非、祸及自身。
且房间凌乱也会影响主人的运气,在生活中,
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如果家中有条件,最好设置专门的房间摆放;
2、不能摆放在夫妻房;
3、背后不能无靠;
4、不能摆放在楼梯下;
5、不能摆放在楼的中间夹层;
6、不能摆放在有路冲、角冲、柱冲等冲煞的位置;
7、请、送时一定要择吉;
8、尽可能安置在宅内的死气方;
9、两边要有留空,原则是左边要大于右边;
10、如安神位的坐向遇流年不吉,要用浮炉方式处理,否则会造成家庭不安,应谨慎处理;
11、准备生育的夫妻,卧房不要与神佛房间相邻,否则易造成不孕;
12、神佛像背后的靠墙不能是厕所、厨房的墙;
13、神佛像背后的靠墙不能是下行楼梯的墙;
14、神佛像无论是何种材质都不能有破损,如有,要尽快修补好;
15、摆放神佛像的供桌,下边不要有水,更不能有酒,要干净整洁;
16、小的神佛制品不要随便丢弃,要恭敬待之;
17、不用的神佛像要择日拆除,尽可能送到附近寺庙;
18、家中供奉神佛,主神要明确,不能同时请不同类别的神佛放在一起供奉;
19、如有多尊神像,神佛的位置要按级别正确摆放,不能随意乱摆;
20、如果神佛像是经过正式开光请入宅中,家中主人一定要按各神佛的教规去礼待,这一点非常重要,主人不能不知各神佛的地位和喜好,以及供奉礼仪。
除了上述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一点就是,神佛像最好不要被太阳直射到,尤其是家中如果供奉的是祖先牌位,更不能被阳光射到,否则易造成家宅不宁,切记!切记!
(一)、神台位置
1、镇邪守护神神台宜向大门或平行,面向屋外。
2、保平安纳福诸神宜向屋内。
3、神坛习惯用鲜红颜色。
如:关帝或土地财神类天神宜向大门,有纳财避邪作用。
(二)、佛台位置
佛祖、菩萨、观音、罗汉则最宜坐西向东、清静明亮吉位,不拘泥于面向大门,但要三不向:a、不向厕所,b、不向房门,c、不向饭桌。
1、天神、佛神、家神不宜一起供奉,佛神用鲜花水果供奉,天神及家神可用三生供奉。
2、天神、家神不宜平排放在一起供奉,神台可分上中下三托,上面为天神,中间为家神,下面为土地神,佛神宜另外安放。
1、文财神
宜文职人员及上班族人员供奉,文财神有财帛星君和福禄寿三星。
a、财帛星君为太白金星,手拿“招财进宝”卷轴,
b、福禄寿三星由福星、禄星、寿星组成。
2、武财神
宜武职人员及经商人士供奉,武财神有赵公明和关羽。
a、赵公明又名赵玄,为黑口黑面、威风凛凛,
b、关羽字云长,为红面长髯、威武忠义。
3、财神位六忌:
a、忌压,不宜重物堆压
b、忌水,不宜摆放鱼缸
c、忌空,不宜背后空透
d、忌冲,不宜尖角冲射
e、忌污,不宜作为厕所
f、忌暗、不宜昏暗阴沉
1、尺寸
尺寸深度一尺二寸(表示十二个月),宽度三尺六寸五分(表示一年365天)
2、六不宜
a、神佛坛与浴室相邻
b、多人出入吵杂
c、安放在东北、西南鬼门方位
d、朝北、东北、西南、西、西北
e、使用陈旧木料制成
f、神佛符放不干净的地方
3、神佛坛及画像安放
a、神坛不能比佛坛低,佛坛可安置神坛但两者必须有间隔,天神画像宜高于佛神画像。
b、家神不宜在房屋中心(中心点皇极位是神佛的尊位),祖先神位不宜正对神佛坛,安放不得高于神佛
c、先辈、先人、在世人员画像不宜与神佛像同壁平挂或对挂,任何画像不宜同屋高于神佛坛或神佛像。
d、乱世、冤死亲友画像不宜与神佛同室供奉或相挂。
e、其他宗教的神灵不宜与佛坛同置。
f、神佛画像或挂轴一旦挂上,应视同神佛坛,选神佛位供奉。
许多人不明白整洁能带给人好运的道理。其实,风水并不象大家想得那么复杂,它就在你身边。既不象有些人故意把它神秘化,捧到了天上,也不象一些人根本就不懂风水,却说是迷信,给踩到了地下。风水就在你身边,无处不在,简捷易懂。谁都知道乱糟糟的人做不出大事一样,所以收拾好你的环境,给自己一个好心情,好运自然来。
空透无依,不能脚踏实地,影响事业的发展。现代大都市往往楼前有楼、楼后有楼、楼边有楼,卧床过份地靠近窗户,使得卧室不能很好地保持其私密性。而且,由于城市变得日益繁杂,恼人的噪音将穿过这扇并不太厚的玻璃窗而影响睡眠。
易理中讲究有形必有灵,在家中或办公位放置一些造型怪异的人形玩偶,都是大损运势的。特别是一些黑色的、暴力的人偶形象,要尽量避免,否则很容易招来小人侵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收集旅行纪念品,其中就包括一些各地人像玩偶或饰品等。由于这些物品大多都是来历不明的的,难免会沾染一些不好的东西,像玩偶就很容易招来某些灵体依附,导致小人指背,这对于我们的运势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办公室内,特别是在卧室里面,最好不要胡乱摆放一些来历不明的人像玩偶或饰品。
镜子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件,如若摆放不当,对主人是不利的。尤其是在办公室中,不要在办公者对面摆放镜子,镜子对人非常不好。卧室中,镜子也不要正对床,这样不仅会影响夫妻关系,而且还会招小人,诸事不顺。
日常生活中,多有一些尖锐之物,像墙角、金属工具的棱角、刀具等。家里或者办公处有这些的东西的话,一定要妥善放置,并避免与之正对。长时间对着他们,必然会遭到尖角煞的反噬,多遇小人的陷害与侵扰,事业与财富恐遭连累。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常常坐的座位后面最好靠着一堵坚实的墙。如果后面是走廊或楼道等,则后背空虚,容易让人有机可乘。正常情况下,你无法看到后面的情况,后面人来人往,非常容易被小人算计。
厕所是“污秽之地”,无论是自家坐卧之处,还是办公之所,都不可正对厕所。面向厕所很容易受其湿浊之气与霉运的冲击,长期面其而坐,必然会遭到小人的暗算。如果你的座位前方或旁边不幸刚好有厕所,可在座位和厕所之间,放一些宽叶类盆栽,可吸掉来自厕所的秽气、工作中的是非就会少很多。
风水中讲究“左青龙,右白虎”,左侧青龙位代表吉祥和贵人,而右侧白虎位,则代表凶煞和小人。只有青龙位高过白虎位,才能吉祥富贵,平安顺遂。若是白虎位占了上风,则很容易造成小人近身,家庭关系不睦,同事关系不和谐。如遇小人,可在右边的白虎位放置一盆仙人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小人解除,必须及时的清理掉,否则将损人不利己。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随 喜 打 赏

长按二维码支持我们
- The End -
⊙免责声明:本图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如涉及版权请直接联系我们!

《打坐和站桩》课程
期盼已久的《打坐和站桩》课程,终于开班了!通过对站桩外形标准姿势和站桩心法,以及打坐姿势和打坐心法的传授,将全面系统为大家讲解。
详情请点击图片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