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一手调研纪要和研报数据,点击上面图片小程序
盘后
网传的《
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方案征求意见
》,随之
港股尾盘,创新药板块突然狂飙,荣昌生物、和黄医药、
康诺亚-B
、金斯瑞、信达生物等纷纷暴涨。与此同时,和黄医药美股盘前一度大涨近30%,百济神州美股盘前更是狂拉近17%。整个医药投资圈也沸腾起来,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明天开盘,1.6万亿市值的创新药板块将是“最靓的仔”。
总结主要内容如下:
解读一
【弘则医药】网传的《
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方案征求意见
》从创新药融资端、准入端、支付端等多维度都给了相对比较具体的政策支持,给创新药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很强的信心,并制定了2025年和2027年的具体目标。支付和准入的政策支持会活跃创新药投融资,对创新药和创新药产业链是重大利好。
创新药企业中靶点新、创新能力强、或者之前因为担心现金流紧张等公司都值得重点关注,比如百济神州、康方生物、荣昌生物、诺诚健华、信达生物等。
中长线资金的注入和融资能力的改善对于药企尤其是中小型药企的影响是比较直接的,融资情况的改善影响弹性最大的是早期管线,因为在药企缺钱的时候最先砍掉的是短期没办法变现的管线,这些管线以早期管线为主,具体来说以IND之前的管线。药企资金状况改善后,预期早期管线的资金投入会有明显的恢复,从顺序上来说影响最快的是IND审批前的积压项目,尤其是毒理项目,这部分项目因为药企资金短缺会直接暂停,然后再是药效项目最后是早期临床前研发项目。由于临床项目在药企缺钱的时候受影响较临床前项目小,因此从影响的弹性来看小于早期。
总结来看,融资能力改善对于产业链利好的时间先后顺序是临床(临床CRO,如泰格、普蕊斯)、毒理(临床前CRO,如昭衍)、药效(模式动物,如药康生物)、临床前研发(耗材,生物试剂等,如百普赛斯);受益弹性大小则是倒序的。
政策原文要点摘录:
融资:“到2025年,支持一批优质医药企业上市融资,稳定资本市场医药投融资规模”“丰富创新药投融资支持渠道”
准入:“重点地区医疗机构在应用目录发布一个月内召开药事会,将相关品种以应配尽配原则纳入医疗机构用药目录,应用目录内品种费用不纳入公立医院各种考核指标”
支付:“尊重市场规律,完善创新药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创新药配备使用和多元支付,给予企业合理回报”
“完善创新药价格和医保准入,探索建立创新药医保支付新方式,完善创新药多元支付保障体系”
目标:“到2027年,创新药关键核心技术更加自主可控,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获批上市的首创新药(First In Class)超过10个,实现海外注册上市的创新药超过10个,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制定创新药鼓励应用目录”
解读二:
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买什么?【德邦医药】
A股:
迈威生物:Nectin-4 食管癌数据优秀,宫颈癌3月出数据,BD可期
智翔金泰:IL17A国产最快+BCMA双抗数据;百奥泰:Q2催化密集,叶酸受体ADC有望成为全球BIC,Q2出二期数据;泽璟制药:Q2 JAK获批+斑秃数据读出;DLL3三抗一期数据有望Q3披露
新诺威:石药创新平台,ADC+mRNA+GLP1
艾迪:HIV三联新药进医保后放量快速;海思科:THRβ+DPP1+环泊酚出海带来估值提升;H股:长期看好的白马标的:百济、信达、康方、科伦博泰、和黄、康诺亚等
⭕外部环境看,即将迎来降息周期,水往低处流
解读三:
网传政策核心支持内容
1) 审评审批
建立“创新药重点研发目录”,在科技立项、研发公关、审评审批、园区配套、产业引导资金等方面给予早期介入和接续支持。优先支持研发目录内的品种,将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时限从申请受理之日起60日缩短至40日,沟通交流会议等待时限缩短至30日内。注重发挥药品技术审评专家库审评决策支撑作用,建立健全审评审批尽职免责机制,加快前沿创新品种注册上市。
2) 支付
制定“创新药鼓励应用目录“,推进应用目录内品种配备使用和多元支付,引导用药结构向临床价值高的创新药倾斜。重点地区医疗机构在应用目录发布1个月内召开药事会,结合职能定位和临床需求,将相关品种以“应配尽配”原则纳入医疗机构用药目录。支持对应用目录内医保品种单列年度预算、单设考核指标,合理增加创新药使用规模。在医保谈判准入中,优先支持应用目录内品种,给予医保准入谈判资格、提高医保支付意愿,在新增适应症或续约时缩小价格降幅等政策倾斜。鼓励重点地区设立创新药补充支付专项基金,中央财政视情况予以支持。开发覆盖创新药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完善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允许使用基本医保个人账户结余资金为个人及家庭成员购买相关保险等。
3) 融资
保持科创板上市政策执行的持续性和可预期性,为未盈利的创新药企业保留资本市场融资通道,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药企业通过首发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积极指导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和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等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精准支持。推进社保基金在内的养老基金和企业年金等中长期投资者探索开展创新药投资,给予更多考核激励和政策倾斜。
进度:2024年,筛选一批符合条件的终点地区,在制定应用目录、配备使用、多元支付等方面先行先试。到2027年,获批上市的首创新药(FIC)超过10个,实现海外注册上市的创新药超过10个。
总的来说,政策可落地性非常强,力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