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面临多个问题,包括被举报隐瞒境外投资亏损、对宝能系的巨额贷款坏账风险以及与宝能系的债务纠纷。同时,上海银行在境外投资及房地产贷款方面存在风险和挑战,业绩下滑,被罚频繁。
上海银行委托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其境外资金,但基金表现不佳,出现亏损。举报信称上海银行通过做假账隐藏了亏损情况。
上海银行再次起诉宝能系追讨债务,涉及金额巨大。宝能系的欠款已经接近百亿,上海银行面临巨大的坏账风险。
上海银行对房地产公司的贷款占比较大,不良率有所上升。同时,宝能系相关贷款的不良率也较高,存在风险。
上海银行近年来的业绩下滑,营收连续下跌。同时,罚款频繁且金额巨大,反映了上海银行在内部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问题。
上海银行
,最近是有点麻烦。
先是基金圈的一份举报信,
把它推到风口浪尖。
信中,上海银行
被指通过做假账,隐瞒境外重大亏损,
虚增净利润超10亿。
对此,上海银行回应称,
相关传闻不实,上海银行不存在隐藏亏损的情况。
然后是一纸诉讼公告,上海银行再诉宝能系,追债74亿。
去年10月,上海银行就已经告过宝能了,当时的追债金额,是25亿。
也就是说,算下来,宝能欠上海银行的钱,已经接近100亿。
猫姐看了一下,三笔贷款的时间,两笔是2018年,一笔是2020年底。
而截至2020年底,上海银行放给房地产业的对公贷款,也就将近1570亿。
不仅如此,当时,上海银行房地产公司贷的不良率已经有所抬头,达到了2.39%。
但即便如此,上海银行还是给宝能发放了25.8亿的贷款。
上海银行说,公司在2021年底,就已经把宝能2018年的两笔授信纳入了不良,并且充分计提了减值准备。
但猫姐看了一下,2021年底,上海银行财报披露的房地产业公司贷不良贷款金额,也就47.64亿,不良率3.05%。
上海银行再告宝能这事,胜诉几乎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
上海银行一直委托某基金公司管理其境外超过100亿的自有资金,并将这笔资金分别注入到两只香港公募基金,设立专户分开管理。
上海银行间接持有这两个公募基金70%左右的总份额,是这两只公募基金最大单一投资者。
这两个基金均是以投资海外债券为主,海外债券占比大概7成。
但好景不长,最近几年海外债也踩雷,尤其是中资房企美元债暴雷,影响了全球债券利益表现。
举报信说:上海银行委托管理的这两只基金也出现了亏损,但却被藏起来了。
截图自Y基金官网,上海银行注资的2个基金产品投资组合地区分布
具体是怎么隐瞒亏损的呢?
举报信中称:基金公司与上海银行联手,利用月度报表数据,通过摊余成本计算为名目及做假账,调节基金份额净值,隐藏了这两只公募基金的亏损。
而上海银行在入账时,在2021-2023年度虚增净利润超10亿。
当审计机构普华永道发现问题时,基金公司仍提供误导审计确认函,令普华相信有关数据。
此外,基金公司还修订了基金份额分红,使得上海银行投资的这两只基金由不派息变成派息。
分红修订后,即使基金产品出现重大亏损,上海银行仍可从基金资本中分红,由此也隐藏了上海银行投资重大亏损。
不过,举报信并未公布且放出证据证明,上海银行投资的这两笔基金,具体亏损的情况及数额。
只说上海银行在入账时,在2021-2023年度虚增净利润超10亿。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银行于2013年设立上海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商行。
2014年3月,上银香港又成立全资子公司上银国际,该公司于2015年1月正式开业,其作为上海银行境外投行平台,重点支持该行客户的跨境投融资业务。
2021年度上银国际净亏损1.36亿港元,上银香港合并报表净亏损0.89亿港元;
2022年度上银国际净亏损3.78亿港元,上银香港合并报表净亏损6.01亿港元;
2023年度上银国际净亏损7.33亿港元,上银香港合并报表净亏损7.28亿港元;
2024年上半年,上银国际净亏损6.86亿港元,上银香港单体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9亿港元,净利润1.24亿港元。
啊这!
当然,上海银行回应了,
相关传闻不实,上海银行不存在隐藏亏损的情况。
大家千万不要信!
上海银行曾是城商行中的佼佼者,背靠上海,
名仅次于北京银行。
然而,在近几年的发展当中,上海银行逐渐失速,排名也被其他城商行超越。
更不妙的是,最近
这两年,上海银行的
业绩
,更是走起了下坡路了。
营收,已经连跌两年半了。
归母净利润,保住了正增长~
并且,即便爆出了宝能的百亿大雷,上海银行的不良率,依然很低,只有1.21%。
房地产公司贷的不良率更是只有1.39%。
也是神奇!
神奇的不止不良率,还有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