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朱迪斯·本内特
来源 | 《欧洲中世纪史》
在公元
1284
年的哈米伦城发生了一件事情,由此诞生了一个流传至今的故事,这就是“哈米伦的弄笛者”,一个简单而悲伤的故事:
德意志中北部城镇哈米伦老鼠成灾,该城市长悬重赏请人设法消除鼠患。一个笛手用美妙的乐曲吸引了鼠类,并把这些陶醉在音乐中的老鼠引到河里淹死了。可是,市长却在事后食言,不肯兑现他开出的赏金;于是这个笛手就吹起了另一支曲子,把城里的孩子们带到城外,引领着他们走向死亡。
借着罗伯特·布朗宁在
1842
年就这个题材而作的著名诗歌《哈米伦的弄笛者》,这个小故事在英语世界里掀起了一阵热潮。而德国的格林兄弟也曾在
19
世纪早期深入研究过这个故事的不同版本。在德国的传说中,这名笛手被称作“捕鼠人”,这令他的传奇色彩稍有减弱。这个故事在中世纪时的面貌已经是无法复原了。现存最早的有关这个故事的文字记载是在
15
世纪中期,它提到了一个笛手和丢失的孩子们,但却没有老鼠。
对这个传说的解释,尤其是对失踪的孩子们的命运的探寻,业已成为历史研究领域的一个精细分支。关于孩子们的死因,总共有下面几种说法:或是瘟疫,或是泥石流,或是在一艘鬼船上,或是一场战争,或是十字军东征,还有最不可信的一种,说是被
UFO
里的外星人诱拐。
也有可能,孩子们根本没有死掉,而只是离开了哈米伦城,并像中世纪中期的很多德国人一样,向东方迁徙。
就我看来,最好还是不要把这个故事当作真实历史的写照,而应该把它视作一个反映了中世纪晚期那个困难重重的时代,以及造就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焦虑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