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推动文旅行业新一轮迭代变革的重要引擎,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通过数字艺术、交互体验等新形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秀美河山、地域风情进行了新诠释,生动呈现出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满足了游客的体验需求和消费需求,以“科技+文旅”为特征的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成为文旅消费新亮点。
同时,智慧旅游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游客越来越倾向利用互联网资源来寻找旅游灵感、比较产品、分享经验以及完成预订流程。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智慧旅游发展新机遇,将对旅游内容创作、旅游分析预测、旅游数据分析、个性化营销内容产生较大的影响,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全国智慧旅游发展报告2024》指出,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更加多元,85.5%的游客体验过沉浸式旅游活动。《2024年智慧旅游图谱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智慧旅游发展呈增长态势,经济总体规模从2019年的432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0382亿元,5年间规模增长了1.4倍。
“当前,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进入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好时期,同时也面临着行业‘内卷’、产业同质化、需求多样化的问题和挑战,行业发展呈现市场越来越大、变化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等特征。”无锡拈花湾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说,新文旅不再是大水漫灌式的大投入和千篇一律的复制,而是量身定制、量体裁衣,是“以内容为王道、以运营为导向、以情绪为根本”的精雕细琢。充分运用新技术的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项目是新文旅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日,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了2024年智慧旅游案例征集工作,拟定了7个“2024年贵州省智慧旅游典型案例”并进行了公示。其中,荔波小七孔景区智慧旅游系统入选。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分为小七孔、大七孔、水春河和樟江田园风光带四个景区。小七孔景区是荔波樟江景区主要发展核心,景区自1989年开发建设以来,经历了改革中起步、探索中提升、发展中突破的艰难历程,于2007年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2015年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7年,景区实施提质扩容,通过搭建智慧旅游管理平台,票务、指挥调度、网络覆盖、车辆调度等系统的软硬件得到提质升级,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全面完成。
景区的智慧文旅服务搭建共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创新智慧服务,提升游客购票入园效率。景区现已实现自助预约购票、智慧全景导览、智能语音导游、实时资讯、旅游攻略等功能,形成入园全约化、预约渠道多元化、信息发布一体化“三化”服务,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智慧的服务体验。
其次是创新智慧网格化管理,提升景区管理效率和游客舒适度。景区信息指挥中心的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包含票务数据、视频监控、人脸识别、观光车调度、游客画像等多个指挥系统,通过这些系统可以实时掌握景区实时售检票、实时在园人数、观光车流量及行驶、临崖临水游客安全等情况,当游客量接近景区最大承载量时,及时启动限流预警机制,确保游客游览安全、舒适度。借助该平台,小七孔景区在全国创新实施服务管理网格化管理机制,即:交通网格化运营及卫生、服务、安全网络化管理。自“网格化”管理实施以来,景区的秩序、卫生、交通、安全、服务得到大幅提升,“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全国获得推广。
最后是创新智慧营销,提升景区宣传效率和口碑。通过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对游客量、游客年龄结构、游客团散结构大数据全面分析与统计,构建一套精准的游客画像,为景区全年营销、季节性营销和事件性营销提供可靠数据支撑。小七孔景区2023年接待游客620.5万人,2024年截止11月19日,接待游客588万人。
智慧景区系统的迭代升级,打造出了高效的智慧管理等体系,游客得以享受更智慧便捷服务,体验感大幅提升。景区人性化服务迈向新台阶,线上购票让人力充实到一线服务中,游客满意度高,自 2021 年起保持 “零投诉” 佳绩。小七孔品牌优势尽显,因优质管理服务受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自媒体大咖也来打卡,其话题全媒体播放量达 20 亿次、点赞超 3 千万,还荣获 30 多项荣誉,如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等,这些成果提升了景区知名度与影响力,也为同行提供了借鉴范例,推动景区可持续发展。
“科技+文旅”的深度融合,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形态和内涵,满足了游客对强体验、高趣味、个性化旅游产品的需求,为游客提供了更多元的旅游选择。在市场需求驱动下,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项目如雨后春笋,一些传统文旅项目和活动也找到新的发展突破口。
顺应数字技术发展、文化产业变革、数字经济转型的发展方向,VR(虚拟现实)大空间兴起并快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基于原创IP的VR大空间项目已经超过100个,并在很多领域彰显出发展潜力。
比如,《消失的法老》VR大空间登陆上海、四川成都等地,让人们不出国门就能身临其境领略古埃及神秘的文化;北京、上海和香港多地举办巴黎圣母院扩增实境沉浸式体验展,成为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新典范,利用VR和AR等沉浸式技术,让人们穿越时空,亲历巴黎圣母院的历史与辉煌。
PICO视频及抖音XR(扩展现实)业务负责人熊俊杰认为,《消失的法老》VR大空间的成功是智慧文旅发展的一次积极尝试,未来随着VR、XR、AI技术的不断成熟,将会涌现更多、更优质的数智文旅项目,为大众带来更好的沉浸式体验。
在新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方式。
上海豫园灯会以《山海经》为蓝本,运用AR技术结合实景,融非遗艺术灯彩、沉浸式国风体验、线上线下趣味互动于一体,打造了一场亦真亦幻的游园灯会。游客只需轻轻扫码,就能参与到“召唤山海”、“畅游山海”、“山海灵境”、“山海图鉴”、“奇豫灯谜”、“奇豫大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亲身上演一场“云游山海奇豫记”。
“通过数字化管理和营销,豫园灯会成功实现了文化出海。我们将智慧导览、在线灯谜交互系统、裸眼3D大屏等新技术、新方式充分运用到豫园灯会中,力争在海外实现全沉浸式观演。在内容上,我们尝试将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用于艺术创作。”上海豫园华灯文化创意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谈文祺说,目前,灯会主要是线下沉浸式体验场景,未来“数字化+灯会”将逐渐发展成新体验,并成为重要的文旅消费趋势之一。
逛庙会是春节、元宵节等节日的风俗。为再现记忆里的传统年味,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央博APP”推出了“央博新春云庙会”。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游客们纷纷参与其中,“一键式”欣赏南北不同风韵交融的主题,利用数字分身参与到十余种春节民俗交互体验之中,比如可以在互动街区写福字、放烟花、游花车、舞狮子、踩高跷、捏泥人、猜灯谜等,重温儿时记忆。
云庙会将文博、艺术、年俗等文化有机融合并加以数字化展示,在为受众呈现年味盛宴的同时,集中展示祖国各地的优秀文化数字化成果。央博数智主理人央小央也亮相云庙会,与用户数字分身进行精彩互动。
作为文旅和新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智慧旅游沉浸式项目通过环境渲染、场景塑造、培育IP等方式,为游客提供互动性、叙事性、参与感丰富的沉浸式体验,发展前景广阔。
与新技术连接紧密的特性,也使智慧旅游沉浸式项目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面对文旅市场的快速发展和转变,文旅企业需持续深入分析市场发展趋势,积极了解新技术,着力响应消费者的新需求。
如苏州湾文化中心的全场景数字化艺术馆——苏州湾数字艺术馆(EDCC),今年推出了“数字文旅创新中心2.0”,为大众提供了一系列沉浸式、参与式数字光影新体验。
艺术馆集数字艺术展览、产业联盟基地、创新成果展示中心、青少年美育科普基地等功能于一体,将领先的新型显示、XR/AR/VR、AI算法等技术与文化艺术充分融合,实现了馆内全场景数字化,目前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又一文化地标。
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通过数字科技打造博物馆新业态,用AR、VR、AI等科技手段讲述文物故事,古典建筑之美与数字艺术交相辉映,将艺术、科技和历史融合一体,积极举办文化活动,成为城市文化会客厅。
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智慧旅游沉浸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齐征说:“从业者应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将历史、民俗、艺术等元素巧妙融入沉浸式体验;充分运用新技术,围绕优质内容持续研发智慧旅游新产品;打造有深度、有故事的文旅体验新场域,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智慧旅游产品和服务。”
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正成为旅游强国建设的关键领域。而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不仅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关键途径。随着愈来愈多颠覆式创新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的发展,更是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融合发展示范与引领,将文化资源的价值有效转化,也进一步增进国家文化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面对文旅市场的快速发展和转变,文旅企业需持续深入分析市场发展趋势,积极了解新技术,着力响应消费者的新需求,以实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
沉浸城市智库发起人,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沉浸式文旅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卜希霆认为,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的发展,面临着技术创新、空间重构、业态更新、消费迭代、模式变革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加强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推动智慧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其次,推动跨界合作与融合,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促进不同行业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再次,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游客数据的保护。最后,深化文化内涵挖掘,将历史、民俗、艺术等元素巧妙融入沉浸式体验,打造有深度、有故事的文旅体验新场域。通过这些措施,将有效促进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为消费者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为文旅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从而实现文化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