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硅发布
我们在硅谷,为您报道最前沿趋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保人  ·  备用锅炉算进合计出力不?有明确依据? ·  3 天前  
青海生态环境  ·  一图读懂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 ·  3 天前  
青海生态环境  ·  一图读懂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硅发布

微信出海败给抖音,真因为一场手术吗?

硅发布  · 公众号  ·  · 2019-10-10 12:38

正文

今天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


起因是:假期期间,有好几个读者把一篇文章转给我看,问我对文章中的观点怎么想。


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出海成功的,为什么是抖音而不是微信?》,核心观点是: 因为收购Musical.ly对抖音成功出海很重要,因此——


1,“微信,主要就输在了这场没有成功的收购(指收购WhatsApp)”;

2,“微信,或许就输在了马化腾的那场手术上”;

3,“假如当时马化腾没有做那场手术,可能现在全地球人都在用微信了。”



文章还引用了一个事实性论据,来自2017年6月的《彭博商业周刊》:

“2014年,腾讯对WhatsApp的收购谈判已进行到最后一步时,马化腾接受了一起背部外科手术,这使得他推迟了前往硅谷的行程,与WhatsApp创始人的谈判因此延期。就在这期间,马克.扎克伯格突然入局,以1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WhatsApp,几乎是腾讯预计出价的两倍。”


我看了一下这篇文章的阅读量,早已经过了10万+。 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可能是 大家真的对海外市场不了解。


其实收购Musical.ly对抖音出海很重要,并不能够推导出后面那些结论。


甚至假设那场手术没有发生,也不能够推导出来腾讯就能够成功收购WhatsApp。


为什么呢?


我也给大家讲两个事实性小故事。我觉得我讲完了,大家也就明白了。



(一)

第一个故事。


2014年的春天,一个十分伤心的人从加拿大飞到上海,坐到了我的对面。


促使他大老远跑来和我倾诉的直接导火索,就是Facebook宣布以190亿美金收购WhatsApp。他和我说:这件事让他非常地难过。


因为他,是微信基础技术的发明者。


他实际上,应该也是WhatsApp、Line、KIK等移动IM基础技术的发明者。 因为这些移动应用,都用到了一种基于“手机通讯录”的移动即时通讯应用的根本性技术基础。


2006年 ,这个人发明了这一技术,并向中国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一种基于或囊括手机电话本的即时通讯方法和系统》。但是,这个专利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机遇。


“老实说,这几年每次我看到WhatsApp用户超过几亿,Line用户超过几亿,包括后来的WhatsApp日活用户超过Facebook,我的心都像刀在割一样痛。”他问我:“你知道在中国创业有多难吗?我当时曾四处找投资想根据这一技术基础创业,但他们认为我只是一个做技术的,不可能成事。”


“我当时要申请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专利领域的一项国际合作条约),”他继续说:“但是价格很高,投资人不愿意投。不然,(Facebook收购WhatsApp的)那190亿美元,有我一份。”


“所以无论是WhatsApp还是KIK,他们都只是不断在重复我的专利,”他和我说:“我不确定他们是否知道我专利的存在,但是这些产品,仅仅是把我专利实现的一个个案例。”


我后来通过谷歌专利搜索搜到了他的专利全文。

这一专利申请于2006年的9月28日,公开时间为2008年的4月2日,编号为“CN 101155324 B”。 而专利下面的“Legal Events”显示:专利 曾经有过一次转让行为:
转让时间发生在2012年的4月4日,专利转让之后的新拥有者是——“腾讯[TENCENT TECHNOLOGY(SHENZHEN) CO.,LTD.]”。

我甚至还给国家知识产权局打了一个电话,以证实这些我搜出来的信息是真实的。


这个人的名字,叫赵建文。


在创业无望后,他把自己的专利卖给了腾讯。


需要注意的是:硅谷的 WhatsApp创建于2009年2月 ;加拿大的 KiK创建于2010年10月 。它们两个,是类似应用的真正“火种”。


之后,全球模仿者出现。

2010年12月小米发布米聊;2011年1月腾讯发布微信;2011年1月香港的TalkBox发布(第一个启用了“按住说话”功能的产品);2011年Line在日本出现。

当然,一个应用绝不等于一个技术,张小龙是微信之父,微信后来能独霸中国也说明了它的NB, 但我说这个故事的本意是:


请注意:一种基于“手机通讯录”的移动即时通讯应用。这 也意味着: 这是一个基于熟人网络的产品。

这样一个产品形态, 在竞争充分的条件下(请看前面那些产品的时间线), 怎么可能让全世界的人都用你的呢?

恐怕,微信出海的真正意图,也是希望海外的华人能够通过它非常方便地与国内的亲朋好友联络,进而形成一个全球性的华人网络。

要不然,你觉得土生土长的外国人会用WeChat干什么?

真相,是很残酷的。

不外乎几个原因:有海外的华人同事、华人朋友、华人生意。还有,泡妞。


(二)

第二个故事。


公平地讲,在硅谷,其实很少有公司能够像Facebook那样授权和留住它所收购公司的创始人和团队, 因为 扎克伯格会亲自保护创始人



但即便如此,2018年Facebook有两个大负面事件是:

第一,用户隐私问题继续发酵;第二 ,WhatsApp和Instagram的两位创始人离开。

这两个公司,其实都是很有意思的公司。

其中一个(Instagram),被扎克伯格在2012年拿下,收购金额是10亿美金。被收购后,它的成长速度是这样的:

全球月活用户: 从2013年1月的 9000万 ,迅速成长到了2018年6月的 10亿



另一个(WhatsApp),被收购于2014年的2月。收购金额,最后实际上是220亿美金(而不是190亿)。被收购之后,它的成长速度是这样的:


全球月活用户: 从2014年2月的 4.65亿 ,快速成长到了2017年12月的 15亿



这些数据背后,是Facebook用了全球的渠道资源,去推广。


而在WhatsApp案例里,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收购,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因为 WhatsApp在当时是盈利 的,而且收入可观。 它通过直接的商业模式赚钱,这个商业模式是:向用户收取1美元年费。


所以这里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除了钱之外,腾讯能够给WhatsApp带来什么价值?以及价值多大?


而第二个问题,就更加麻烦了。


WhatsApp两位创始人 布莱恩.艾克顿和简.寇姆


事关WhatsApp的两位创始人。



(三)

其实在扎克伯格收购WhatsApp时,这两位创始人就与Facebook签有一项协议,内容为:


如果Facebook在没有经过他们同意情况下就“实施货币化计划”,那么,他们有权即刻获得股票兑现,而这些股票,是被安排在四年内分发的。


但是,为什么要签这么一个东西呢?


因为WhatsApp的两位创始人,非常讨厌广告商业模式。


所以实际上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头痛的配对:


Facebook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公司之一,它给广告商带来的价值,取决于它有多了解用户。但Koum和Acton讨厌广告,这两位创始人实际上是“隐私”的狂热支持者, 他们在被Facebook收购后,就彻底地把WhatsApp做成了端到端的加密。


当然,这是在扎克伯格的全力支持下。



并且,扎克伯格保护了他们的思想,甚至在一些公司会议和董事会议上为它辩护。


(加密、保护隐私,确实也是WhatsApp获得快速成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但这也意味着: WhatsApp实际上拿不到用户数据。


也就意味着: Facebook试图从它这里赚钱的几个方式,全部落空。 包括:


  • 直接展示广告。
  • 向B端商户出售用户分析工具。


因为端到端的加密方式,完全阻止了WhatsApp和Facebook阅读用户消息。

有消息传,收购时Facebook曾经表态:未来五年内,WhatsApp的货币化压力将会是“零”。


但2017年的时候,双方的矛盾加剧了。


扎克伯格在WhatsApp的全体员工会议上表达了沮丧。


其实我觉得,扎克伯格还真是挺冤的。因为 我们来算一笔账:


Facebook收购Instagram的价格,是 10亿 美金,而 Instagram在2018年时,就已经为Facebook创造了 8 0亿美金的年收入 (分析师估算),并且被预测:很快将达到100亿美金。


而Facebook用了 220亿 收购WhatsApp,是收购Instagram的22倍,但WhatsApp创造的年收入,完全比不上Instagram。

所以,作为CEO的扎克伯格有什么错呢?

就像一张在美国科技圈广为流传的名片,扎克伯格自己早年时候展示的,如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