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第十一诊室
只为更高效、及时地为广大女性提供合理、准确的妇科相关信息。我已委托“维权骑士”(http://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园  ·  住院医师月薪 1.5W ... ·  昨天  
医学影像沙龙  ·  骨肌系统常见病磁共振成像诊断规范... ·  2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医学影像诊断质量控制与技术规范 ·  3 天前  
医脉通临床指南  ·  10岁以下儿童肺炎如何管理?WHO指南来啦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第十一诊室

如何拥有一场畅快的拉屎体验?|便秘救星

第十一诊室  · 公众号  · 医学  · 2025-01-24 10:00

正文

图片: 黄仔 | 撰稿: 六分泌 | 责编: 阿月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便秘,一个很多人经历过但却难以言表的痛。


腹部肿胀难忍,使出洪荒之力,然而颗粒未出……相信看到这里很多便秘人已经开始老泪纵横了。


实不相瞒,阿莫也是个老便秘人了,尽管在网上自补了很多缓解便秘的方式,但排便自由却总是和我相隔甚远。


而且我发现,身边的很多女性朋友,似乎都有便秘的烦恼,我就经常在闺蜜群看到大家分享一些五花八门的排便秘籍!


可是为什么女性更容易便秘呢?便秘该如何缓解?那些口口相传的缓解便秘小妙招到底有没有用呢?


今天,我们就邀请内分泌科医生——六分泌,来为我们讲讲关于便秘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便秘?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指的是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等,常需要药物辅助;排便次数减少指的是每周排便少于3次


近些年,「排宿便」的风被一些别有所图的商家们吹遍了大江南北,给很多人植入了一种「排宿便,更健康」的观念,甚至让很多朋友以为只要自己没有排宿便,就是便秘。


但实际在医学上并没有宿便的概念,在排便的频率上,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有的人就是频率低,没法一天排便一次,但只要频次规律正常,就根本达不到便秘的标准。


而我们常说的慢性便秘,病程至少为6个月。其发病率在4%~10%,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整体来讲,女性发病率的确是高于男性的(1.22:1~4.56:1)。


▲图片来源:Giphy


为什么女生这么容易便秘?


女性便秘的整体发病率高于男性,主要与生理结构、激素变化、精神因素和生活习惯几个因素相关。


  • 生理结构


女性和男性直肠前方的生理结构不同,注定了女性可能更容易便秘。


男性直肠前方有膀胱、前列腺,而女性的直肠前方只有子宫。


▲图片来源:Google


由于女性的直肠末端,没有坚固的组织器官支撑,且前壁较为薄弱,当直肠阴道隔变松了,就会出现直肠前突,便便就容易卡在前突的地方,出现排便不畅。


另外,胎儿经阴道分娩,会导致直肠阴道隔松弛,因此直肠前突还会尤其眷顾自然分娩的女性


▲图片来源:Google


再有,子宫内膜的厚度会随着月经周期呈现出周期性改变,而子宫内膜增厚一般会引起子宫增大,增大的子宫在盆腔内挤压直肠,便便排出的道路宽度就会变窄,且弯曲度增大,如此一来,女性朋友们的排便过程也会更困难一些。


分娩过的女性子宫还容易会向后压住直肠,导致排便困难,也是一样的道理。


  • 激素水平


女性体内的雌孕激素,也是会根据月经周期呈周期性变化的。


雌激素在排卵前和排卵后7~8日为两个分泌高峰期,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肠道运动迟缓,所以很多女生在月经期前常出现便秘。


孕妇由于孕激素的增加导致肠道蠕动减弱,同时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肠管及盆腔血管,也会进一步引起便秘。


  • 精神因素


随着针对慢性便秘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精神心理因素也会导致便秘


女性难治性功能性便秘常与社会心理问题有关,这也是所谓的「脑肠轴」概念,即:大脑的负面情绪(比如焦虑或抑郁),会提高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直肠感觉阈值,增加排便时直肠肛门矛盾收缩率,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从而造成排便困难。


由此可见,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更好地排便。


▲图片来源:Giphy


  • 生活习惯


除生理结构特点和激素特点外,一些生活习惯也可能会引发便秘。


比如日常生活中饮水太少,会导致体内水分不足,进而造成大便干燥;


比如长期久坐缺少运动,会导致肠蠕动减少,当粪便在体内停留太久,会因为水分被人体吸收过多使得粪便变得干硬,最终难以排出。


比如部分女性为了减肥,饮食量太少,摄入高纤维素食物少,导致结肠内不能形成足够体积的粪便,肠道蠕动减弱而便秘。


此外,工作环境的改变、心理因素、不合理使用泻药等也可能造成便秘。


便秘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长期便秘,可能造成腹胀和恶心,引起口干和口臭等症状,从而影响食欲;也可能导致失眠、烦躁、抑郁等心理障碍,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长期便秘还可能会导致痔疮,要知道,对于便秘患者而言,排便绝对是个「力气活」,用力排便时间过长,就会使肛周血液循环不良,时间长了就可能引起痔疮,甚至部分患者会有肛裂风险。女性患者长期大便干燥,同样也存在会阴撕裂的风险。


另外,长期便秘也可能会致使皮肤粗糙,增加痤疮等皮肤病的几率。部分高血压患者,也会因为便秘而用力排便时致使颅内压升高,增加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如何改善便秘?


想要改善便秘,主要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两种方式。


  • 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指的是平时摄入足够的水分和纤维素适量合理的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一般每日建议饮水1.5L~2L,摄入纤维素25~35g。根据自身身体条件,每周有固定的运动次数和运动时间,因为结肠活动在晨起和餐后最为活跃,建议大家养成在晨起后或者餐后固定排便习惯,每次大便时间不易超过10min,每次排便时间过长会增加痔疮风险。


对于改善生活方式仍有便秘的朋友,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使用通便药物治疗,以下就对常见的药物做简单介绍。


▲图片来源:Giphy


  • 药物治疗


根据药物机理的不同,通便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硫酸镁等容积性泻药和乳果糖(杜密克)等渗透性泻药,最终效果都是增加粪便的含水量和体积,促进肠蠕动改善便秘


此外如开塞露等通便药能起到软化粪便和刺激肠道的作用,益生菌等能调节肠道菌群失衡,改善便秘症状。


一些刺激性泻药和促动力泻药,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增快粪便传输,从而改善便秘。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病情梯度用药,可选择单用或者联合用药。对轻度和中度慢性便秘的患者,可选用容积性或渗透性药物,必要时联合用药;


重度便秘患者常规的容积性或渗透性药物无效时,可联合选用促动力药或促分泌药。


重要提醒

不建议自行用药,出现问题还是要及时就医,谨遵医嘱,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毕竟给你面诊的医生,能更准确地了解病情,而自行用药很有可能因选择不当或者使用某种药物时间过长导致便秘情况逐步加重。


便秘辟谣小问答


  • 便秘会不会积攒毒素?


一般来讲,粪便排出的只是日常进食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正常代谢掉的细胞和细菌等,并不存在什么「毒素」。但长期便秘确实会带来一些问题,如长期残存的粪便在体内会在细菌的作用下产生硫化氢或氨等有害物质,人体吸收后可能会有微弱的影响,整体而言,一般不需要过度担心,及时就医解决便秘就好


  • 便秘会影响皮肤吗?


前面讲到,一般而言正常的排便并不存在什么「毒素」,但长期便秘,可能会导致失眠、烦躁、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也会影响食欲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部分患者甚至会引发痔疮等疾病的发生,导致长期的慢性失血。这些因素对皮肤的影响都比较大


  • 蜂蜜水、芝麻丸、香蕉等能缓解便密码?


蜂蜜水含有果糖,可能部分便秘患者对果糖不耐受,果糖吸收减少,可造成轻泻的效果,但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很大,一般而言喝蜂蜜水增加的水摄入可能才是改善便秘的主要原因


芝麻丸中的芝麻富含油脂和纤维素,可能具有一定的通便作用。但便秘不能单纯靠芝麻丸来解决,按照前面说的,平时从多方面注意,才能有效缓解便秘。


香蕉作为普通的水果,其实其纤维素相比其他水果并无明显差异,不成熟的香蕉甚至会加重便秘



便秘的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希望通过今天的文章,能让更多朋友了解便秘这个「小磨人精」,从而尽可能地避免它,若不能避免,也可以尽量从容地应对它:保持良好心情,不要硬用力,及时就医检查,谨遵医嘱。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你学到了么?反正阿莫是做好了去医院检查的准备,再也不敢和它硬对硬地较劲了,毕竟肛裂的痛,想想就很疼……


哦对了,突然想起阿莫在闺蜜群里看到的各种缓解便秘的小妙招了,除了上述六分泌老师已经给大家辟过谣的,还有很多很多,想必大家也听过甚至试过不少吧?


如果你对它们的有效性存有疑惑,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找机会我们再来鉴定一下,这些治便秘神器到底有没有用~


走之前,记得点点 赞 和 在看 ,祝我们都能摆脱恼人的便秘!


早安,我爱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LongY, HuangZ, DengY,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 in South China: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using the Rome Ⅲ criteria[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7,29(1).DOI: 10.1111/nmo.12897.

[2]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消化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12):110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