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做書
记录出版者的努力和探索,让出版简单、有效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为你读诗  ·  大师出品紫砂壶,古雅质朴 ·  昨天  
为你读诗  ·  一缕藏香,独享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  昨天  
乌兰察布云  ·  云·悦读 | 你可以回头看,但记得朝前走 ·  昨天  
乌兰察布云  ·  云·悦读 | 你可以回头看,但记得朝前走 ·  昨天  
为你读诗  ·  你可以回头看,但记得朝前走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做書

新《鹿鼎记》口碑扑街,金庸还能吸引今天的年轻人吗?

做書  · 公众号  · 文学  · 2020-11-18 18:11

正文


近日,备受期待 的新《鹿鼎记》甫 一开播就 遭遇口碑崩塌, 成为2 020年 评分最低的新剧,以至于观众纷纷开始回头找来陈小春、周星驰等人的经典版本“洗眼睛”。



按照六神磊磊的看法,《新鹿鼎记》之所以意外“扑街”,情节推进太快,张一山“小丑式”演技都不是最致命的“槽点”,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它和近年来所有崩掉的武侠剧都失去了一样共同的东西——江湖气。在他看来,这才是以金庸作品为代表的武侠文化的灵魂所在。


作为对金庸作品了若指掌且做过大量文本研究的“金学家”,六神磊磊的判断可谓一针见血。原著小说中的人情世故、社会风貌全都草草带过之后,新《鹿鼎记》就成了一出架空“闹剧”。



问题在于,为什么近年来的武侠剧都不约而同地抽离了“灵魂”?如果是为了迎合当下的年轻人,就引出另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如今的年轻人与武侠文化的隔膜已经有多深?还有多少年轻人会像70后、80后一样,酣然沉浸于金庸、古龙等构建的那个快意恩仇的武侠世界?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你和他们聊金庸,只会收获‘这家伙是谁’的恐怖表情, 很多靠引申演化金庸段子撑住课堂的老师也表示力不从心了。 ”豆瓣用户@ 孬挠恼闹 的自嘲,引发了许多同龄用户的共鸣。在他们看来,这不仅仅是不同代际之间的文化代沟,还意味着80、90后与00后之间的公共文化、交流纽带已经断裂了。


其实,早在2017年就有很多“过来人”在担心00后不读金庸的问题。在知乎《如何让现在的00后了解金庸》下面,100多位用户踊跃出谋划策,有代表性的意见是:借助于ACG、二次元之力让金庸作品重新俘获年轻人。



“等哪天金庸小说人物能以二次元的形式出现在B站了,可能会是金庸小说的一波历史新潮。”这代表了回答者“想当然尔”的美好愿望。


然而,2019年9月, 漫动画版《天龙八部》 登陆 B站 ,迄今播放量刚过100万,弹幕数不足2000,在 B站 番剧中处于垫底水平,178位“爱之深责之切”的观众则打出了4.7分的低分。


唯一的一条长评道出了这部“漫改”失败的原因: 改编过于脱节原著,无法吸引原著党; 过于往自己身上贴二刺猿标签以至于武侠内涵全失,你甚至无法吸引武侠党。



如同新《鹿鼎记》的“扑街”一样,这印证了将金庸作品强行架空化、二次元化费力而难讨好任何一方。至于国内的武侠游戏,近年来已经全面“异化”成了仙侠游戏,早就“没内味儿”了。


归根结底,除了早年间影视剧残存的“余热”与情怀,金庸在年轻人中的读者基础正在日渐流失。自称“金庸脑残粉”的知乎用户 文若 ,曾在2016年对140名高一理科生作过一个小调查,虽然他们100%都听说过金庸,但仅有7人至少看完一部原著。


在微信读书TOP 200总榜上,《金庸作品集》仅名列89位,相比之下,《斗罗大陆》《庆余年》《剑来》则高居四五六位。据艾瑞咨询的数据,微信读书63%的用户在30岁以下,应该能代表金庸作品在年轻读者群体的渗透程度。


曾经,“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根据书商的统计金庸作品在全球正版书的销量超过3亿册,盗版更是数不胜数。无数80后都有在课桌里偷偷看金庸的年少时光。金庸作品的黄金年代应该是在90年代中期至2005年左右,那时影视改编密集推出,更加劲爆过瘾、高潮迭起的网文时代也尚未到来。


2018年11月金庸先生去世,媒体注意到无论是新华书店还是电商平台,他的作品销量一夜之间有了数十倍的暴涨,而70后则是购买的主力军。从电商评价数量来看,金庸作品的销量依然可观,讨论金庸全集版本、折扣的帖子更是豆瓣“书倒组”的日常,00后中“金迷”也不乏其人,只是人人争看、讨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娱乐方式, 金庸武侠这种大众娱乐则是最容易被 新潮流取代的。不否认金庸作品中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深沉之史家寄托,更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家国大义,然而在大部分读者眼中,仍然以娱乐消遣视之。


即便在70后、80后群体中,真正读过金庸原著的比例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据微博博主@萧湘zz 的个人观察,高中、大学同学之中,读过原著者不高于20%(也已经比00后的5%高出不少),大家耳熟能详金庸,靠得还是电视剧。所以,在他看来,“所谓金庸哏的过气,实质是基于金庸改编的武侠影视剧没落。”


此次新《鹿鼎记》被群嘲,已经让不少媒体发出了“在如今仙侠当道、武侠式微的环境下,还有翻拍金庸武侠的必要嘛?”的疑问,虽然接下来徐克的《神雕侠侣》三部曲备受期待,然而资本以后必将会慎之又慎,不再敢贸然去碰这个烫手的IP。


至于金庸的武侠作品会像大仲马一样成为超越时间的经典,还是终究难逃速朽的命运,可能要再过十年、二十年之后才能看得分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