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建设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建设报

“小筑”跑两会 | 对话委员——熊水龙:加大大龄农民工就业保障力度 助推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中国建设报  · 公众号  ·  · 2025-03-07 13:5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目前,大龄农民工(50岁及以上)占比逐年增长。受年龄、学历、劳动技能和体力等限制,大龄农民工往往难以获得稳定且充足的收入来源。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熊水龙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大龄农民工的就业状况与权益保障问题。近年来,他深入基层、积极调研,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大龄农民工在行业转型升级和用工规范化背景下的就业困境。


他在调查中发现,目前,随着行业转型升级和用工规范化,大龄农民工长期就业的建筑业、服务业等吸纳能力逐步减弱。“应给予大龄农民工更多关注和支持,不仅要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还要从政策层面给予倾斜,比如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补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切实解决大龄农民工面临的就业难题。”熊水龙说道。


对此,熊水龙建议,加大就业保障力度。要重视大龄农民工的就业需求,避免以年龄为由搞“一刀切”。指导相关企业根据农民工身体状况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强化安全生产管理。适时引导他们转型保安、保洁、物业服务等服务性和辅助型的岗位,对体力、能力要求相对较低的岗位可以适度放宽限制,加强健康监测。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健全大龄农民工工资增长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此外,熊水龙还提到了强化大龄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应结合大龄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和身体条件,灵活设计和调整培训内容与方式,确保培训内容贴近实际、易于掌握,使他们能够真正获得实用的职业技能。同时,给予职业培训补贴,不断提高就业能力,实现由“体力型”就业向“技能型”就业转变。


针对养老问题,熊水龙建议完善养老体系。建立健全大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障。进一步放宽在工作地缴纳医保的限制,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必要的补助。加大对大龄农民的社会保险补贴力度,降低他们的参保门槛。完善社会保险待遇支付制度,实现异地就医报销便利化、养老金领取便捷化、社会保险权益转移接续顺畅化。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性补贴、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金、企业年金等多种形式的增加年满60岁后农民养老金来源,确保大龄农民工在辛勤付出后,能够享有稳定、体面的退休生活,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视频:王海洋
摄影:谷梦溪
编辑:王晓晖

更多新闻 · 推荐阅读

两会速递 | 日程预告来了!


早安,新闻早班车来了 | 2025-3-7


“小筑”跑两会 | 对话代表——王玉志:创新理念机制 打造宜居城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