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演讲中曾说:“美国人民会为我这100天计划投票,来重新恢复美国的繁荣,保护社区安全,确保政府诚信。这是我对你们的承诺。”100天已经过去,特朗普推行新政的进度却不尽如人意。部分政策遭受巨大阻碍,如新医保改革议案中途叫停、“禁穆令”被法院束之高阁。还有一部分竞选承诺被特朗普表示放弃了,比如白宫表示要重启TTIP谈判、赞赏耶伦的货币政策。新政推行不顺以及承诺难以落实使得媒体和民众对特朗普的批评也愈演愈烈。我们认为,特朗普的承诺最终将很难实现,这会导致选民对特朗普的不满程度继续加深。
首先,废除奥巴马医保法案失败是特朗普“百日新政”遭遇的最大挫折。2017年 3月24日,由于无法获得足够的支持票,特朗普临时撤回了对新医保议案的投票,并宣布终止修改奥巴马医改法案。这意味着特朗普放弃了自己竞选时做出的最重要的承诺之一。从结果来看,奥巴马医保法案难以废除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共和党的新医保议案保留了很多奥巴马医保的核心内容,仅在细枝末节问题上做了改动,这种改变意义不大。二是新医保议案将使得不受保的人数上升,这与特朗普提出的“人人有医保”宗旨明显相悖。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测算,废除奥巴马医保法案将会导致3200万民众失去医疗保险。三是共和党内出现了严重分歧,而民主党则集体投出反对票。客观地说,此次失败的原因更多是由于共和党党内的意见不一致。共和党的温和派基本接受美国需要全民医改,因此主张只对奥巴马医改进行微调,而保守派则坚持对奥巴马医保法案进行根本性改变。如此一来,即使共和党在两会都占多数,新法案依然无法取得较高的支持。
其次,特朗普明确转变了对美联储主席耶伦的态度,决定放弃“撤换耶伦”的承诺。竞选过程中,特朗普多次指责耶伦的宽松政策,认为这造成了市场泡沫与虚假繁荣,称耶伦的政策是为了政治目的,还承诺说如果当选则会撤换耶伦。然而4月12日,特朗普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却表现出支持耶伦的态度,称会考虑任命耶伦连任主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特朗普正逐渐理解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经济增长。比起通胀,耶伦更担心就业市场疲弱和经济增长乏力,因此在过去两年中加息步伐十分缓慢,缩表更是慎之又慎。如果换下耶伦,很难想象新任美联储主席会比耶伦更谨慎。一旦货币环境快速趋紧,美国经济就会面临下行压力,这显然不是特朗普要看到的。
第三,特朗普税改政策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推行面临困难。4月26日,特朗普政府公布了最新的税改方案。这项方案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减税计划。与之前承诺中计划的个人所得税12%、25%和33%三档税率不同, 此次方案设定的税率为10%、25%和35%,而企业税定为15%,并对“海外留存的数万亿美元”将征收一次性税收。
同时,废除备选最低税额(AMT)制度、遗产税以及“影响小企业和投资收入”的3.8%的奥巴马医保税。虽白宫主张这一税改计划将令企业、中产阶级以及顶级收入人群都能受益,但该计划对于美国财政收入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据美国税收政策独立分析机构“税收政策中心”预计,若特朗普将最高公司税降至15%,并撤除替代性最低税(AMT),未来十年美国政府收入将减少将近2.4万亿美元。特朗普税改的实行必然会导致财政赤字负担加重,加之增加基建的计划,财政负担压力明显过重,国会可能很难支持该税改方案。同时考虑到若明年出现赤字中性,那么就不会如预期般收入增加,市场环境也将会恶化。因此,特朗普税改政策的前景并不乐观,很难在短期内推进并落实。参照废除奥巴马医改法案的经历,如果特朗普不改当前一意孤行的执政风格,即使从长期来看特朗普能成功推动税改的可能性也不大。
最后,虽然特朗普退出了TPP谈判,但近期重新启动了TTIP谈判。在总统竞选过程中,特朗普曾一度表示绝不会签署任何有损美国工人的贸易协定,TTIP也因此被搁置。然而,4月19日众议院议长瑞安表示美国将与“欧盟朋友紧密合作,推进TTIP谈判”,4月23日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也称“将重点放在欧洲是符合逻辑的”。这表明特朗普正逐渐意识到欧洲的经贸往来对美国的重要性,此前对此类贸易协定的强硬立场也有所松动。此外,在中美关系的问题上,特朗普也一改竞选时的强硬立场,明确表示不会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并积极修复中美关系。
至此,可以说特朗普的“百日新政”计划基本宣告失败。一方面,特朗普想推进的政策屡屡受阻,比预想中困难得多;另一方面,特朗普在许多重要领域的立场发生了根本改变,所谓的新政计划名存实亡。“百日新政”的遭遇其实是给特朗普一意孤行、随性而为的执政风格提出了严峻挑战。现实面前,特朗普不会马上改变自己的风格,但在内政问题上,特朗普或许会逐渐接受华盛顿的游戏规则,进而表现得更像一名传统的美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