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军事纵横
永远屹立在强军前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终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军武次位面  ·  大S去世,年仅48岁,流感怎么这么猛?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军事纵横

顶到家门口对付中国?4条大鱼现身!这回没有美国?中方反击开始

军事纵横  · 公众号  · 军事  · 2024-07-15 08:27

正文

2024年7月,北约成立75周年峰会在华盛顿盛大开幕,这场为期三天的峰会活动不仅标志着北约作为一个军事联盟的重要时刻,同时也正值美国总统拜登及其领导的这一军事联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据环球时报报道,拜登期望利用此次北约峰会,向美国民主党和西方盟友这两大焦虑的观众重申其领导地位。然而,北约成员国外交官们对拜登能否胜选表示怀疑,这无疑为峰会的氛围增添了一层复杂的色彩。

在北约峰会的背景下,一系列针对中国的动作和声明逐渐浮出水面。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指出,北约在峰会期间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再度炒作“中国援俄”的伪命题。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北约对华措辞更加强硬和激进。声明中直接指责“中国是俄罗斯战争努力的决定性推动者”,并警告如果中国不停止对俄战争努力的一切物质和政治支持,将付出代价。除此之外,北约还无端指责中国进行“恶意网络活动”和“传播虚假信息”。
这份声明不仅炒作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还妄称中国是俄乌冲突“决定性推动者”,将这场地缘冲突持续延宕的原因归咎于“中国援俄”。敏锐的美媒发现,俄乌冲突爆发于2022年,但在今年的峰会之前,北约的对华措辞始终是相对温和的。然而,最新发布的声明内容却相当于“直接警告”,发出了“中国必须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二选一”的威胁,这无疑是北约对华政策的一次重大转变。
北约在对华政策上释放出来的信息远不止这些。据了解,本次北约峰会声明中提到中国多达14次,显示出北约对中国的关注度和警惕性在显著上升。而在此之前,美西方国家已经多次以涉俄为由,对中国采取制裁行动。例如,美国以所谓涉俄为由,对40多个位于中国内地和##的公司和个人实施制裁;欧盟在宣布对俄罗斯进行第14轮制裁时,也将19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名单。对于这些单边霸凌和经济胁迫行为,中方发出了严正警告,指明西方国家对中企的无理打压既缺乏国际法依据,也没有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对此我们坚决反对。
北约对中国的警告也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纽约时报》、彭博社等多家美媒都对此进行了报道。中国驻欧盟使团和北京时间都迅速发文驳斥北约的指控,称已向北约方面提出严正交涉。中国驻美国使馆的驳斥也见诸美国媒体。值得注意的是,连海外社交媒体上也有网友看不下去,质问“北约作为战争机器在说些什么?”北约在峰会宣言中指责中国支持俄罗斯的战争努力,这一举动确实让外界感到意外和不解。
俄乌冲突延续至今,西方各国也开始陷入“援乌疲劳”。为了继续在乌克兰问题上拱火,北约又开始炒作“中国向俄提供军事援助”的言论,试图将俄乌问题的矛盾转嫁给中国,并抹黑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关系。事实上,中俄双方一再强调双边贸易不针对第三方,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经贸往来更是光明正大、合理合法。然而,北约却不顾事实真相,一再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和威胁。
在联合声明中,北约不仅直接将俄乌冲突矛头指向中国,还对中国发出警告与威胁,声称“中国将付出代价”。这种强硬和激进的措辞无疑进一步加剧了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消息人士透露,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韩国受邀参加今年的峰会,预计北约将在会上宣布扩大与这四个国家的合作。这四个国家的联袂出席绝非偶然,而是北约围追堵截中国战略的一部分。
事实上,日韩澳新四国已经不是第一次参与北约峰会了。它们被北约称为“亚太伙伴”,一直是北约拉拢的重点对象。其中,日韩两国早已开始讨论与北约加强合作的问题。至于北约为何如此希望与这四个国家升级合作,其目的就是为了围堵中国。近年来,在美国不断煽动的“中国威胁论”下,北约开始将矛头直指中国。在最新的战略纲领中,中国竟被冠以“系统性挑战”的恶名。这一标签的转变不仅凸显了北约对中国的敌意升级,更折射出中美全球博弈的激烈程度。
北约的这一战略调整显然是在美国的操纵下进行的,企图在军事和政治层面遏制中国的崛起。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均是美国的盟友,美国在这些国家部署了强大的军事力量,特别是在日本和韩国采取了“永久部署”的策略来加强军事威慑。近年来,美国还在菲律宾扩大了军事部署,加强了对中国的压力。北约的介入是美国战略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利用北约成员国的力量集体对抗中国,以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对于北约的这一举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北约不要搞乱了欧洲又试图搞乱亚太。他指出,北约作为冷战产物和全球最大的军事联盟,一边声称自己是“区域性防御性组织”,一边不断地越界扩权、突破防区、挑动对抗,暴露出其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这是威胁全球和平稳定的真正风险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