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指导专家: 赵宏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副院长
冬天来了,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冷”。那么冬天该如何抵御寒冷呢?在寒冷的冬天人们身体还有哪些部位特别需要保暖呢?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副院长赵宏老师,告诉大家如何暖暖过冬天。
手脚冷:肝气郁滞
冬天气温很低,天气寒冷,
中医认为寒主收引、凝滞,这时人体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流缓慢。而手和脚相对于躯干来说是人体末端,中医称为“四末”。
在寒冷的冬季阳气内守,不达“四末”,也就是阳气不能到达四肢,手脚特别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环不畅,所以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这种情况一般女性多于男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
这种手脚冰凉不是真正的阳气不足,是为少阳枢机不利,阳气郁遏在里,不能透达于四末所致。四肢冷的辨证多属于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当肝气郁滞的时候,往往更容易出现情绪的失常,表现为敏感、生气。气机郁滞不通,有时候还会有腹胀痛的情况。
位置:
位于脚背第一和第二指骨前端的凹陷处。用手指沿第1和第2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移动,以感觉到动脉跳动处就是太冲穴。
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合谷穴。
方法:
将艾条燃着一端,在所选定之穴位上空熏灸。先反复测度距离,至患者感觉局部温热舒适而不灼烫,即固定不动(一般距皮肤约3cm)。每天5分钟即可。
膝盖冷:阳虚寒凝
冬天活动少,静坐或躺卧,加上低温,很容易导致膝盖血液运行不畅,也可能造成或加剧膝盖疼痛。另一个原因,关节长时间受凉和巨大的温差也是导致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低温或巨大的温差会导致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关节疼痛。
这个病最常见的是阳虚寒凝型。当年老体弱,肝肾亏虚,筋骨失养,诸多慢性积累性劳损因素导致膝关节周围筋脉拘急,气血运行受阻,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使气血凝滞,导致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因此冬季阳气深藏于内,寒邪侵袭于外,最容易出现膝关节疼痛。
位置:
采用正坐的取穴姿势,膝眼穴位于膑部,取穴时将膝盖折成直角时,在它的下面两边凹陷处即是。
方法:
用温灸器灸,膝盖上套上装有艾条的灸盒,在家或者躺在床上的时候都可以用,每天15分钟就可以了。严重的时候可以用熨烫灸。肿胀的时候可以拔罐。
后背冷:肺卫阳虚,表阳不固
肺卫是个中医的说法,又叫做卫气。气的功能是,升降出入无所不到,故走哪管哪。
卫气在体表最主要的功能,是像一个篱笆一样保护机体,是身体最外面的一层护卫。当肺卫不固,就是卫气不足,不能抗邪,因此邪气就容易侵袭人体,夏天怕吹空调,冬天怕风。
位置:
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大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