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读库
法治新媒体阅读管家,传递常识,启迪法治。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每日向用户推送优质法律类文章1至4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甘肃省司法厅  ·  中国长安网 | ... ·  11 小时前  
甘肃省司法厅  ·  中国长安网 | ... ·  11 小时前  
吉安公安  ·  悬赏执行公告! ·  昨天  
中国法律评论  ·  蔡从燕:如何理解中国法院变革 · ... ·  2 天前  
Kevin在纽约  ·  「谁是最终买下Tiktok的人?」马斯克近日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读库

也许靠近,也许远离:读《在或近或远处行走》

法律读库  · 公众号  · 法律  · 2020-11-27 09:56

正文


点 击 上 方 蓝 字 关 注 锡 山 作 协



初见袁同飞,是在2018年,由邰筐老师策划,检察日报、方圆杂志合办的首届全国诗歌节上,我们共同作为获奖代表受邀参加了诗会。会议一开端,全场响起了激昂的音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主题曲,配着乐曲的那首朗诵诗歌《检察之歌》,就出自袁同飞之手。

这次诗会,不仅是一场检察系统的文化盛会,大家用诗的语言展现了检察干警对祖国、对司法工作的热情,更是一场检察系统诗人的大聚会。回来后,大家的写作热情大增,在邰筐老师的影响下,佳作迭出,草堂诗会、上海国际诗歌节等获奖喜讯接二连三,很多作者的佳作被主流文学刊物录用。一年后,袁同飞就出了一本诗集《在或近或远处行走》。因为我们同在江苏,他特意快递了一本给我。

拿到书的那一刻,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诗会上那篇壮志豪情的《检察之歌》,耳边仿佛又响起了《人民的名义》主题曲。而翻阅这本书,依然不断带给我新的惊喜。

袁同飞诗集

《在或近或远处行走》

这本诗集《在或近或远处行走》一共收录了袁同飞的206首作品,全书共分六个辑,《春天的屐痕》《纸上的乡愁》《风中的爱情》《如歌的行板》《漫延的吟唱》《灵魂的声音》,每一辑由若干短诗组成。

这些短诗和我记忆中那首《检察之歌》相距甚大。如果说《检察之歌》歌颂了那天空中闪耀的星群,那么本书中这些短诗则是深深的扎根于大地,贴近生活,接地气。诗人关注的意象、生活场景,都是普通民众随处可见之物、之景。

他关注四季,在《漫延的吟唱》中,把 24 节气分别写了一首诗,每首诗都选取季节代表性事物。例如,《芒种》中,他写到“撑一支长蒿,在星夜寻梦 / 雨熟,梅黄,李绿。谁予你一世情长 / 蛙鸣声点亮天空,在欢声笑语中激情飞扬”,读这首诗的时候,我面前仿佛浮现出一副江南烟雨图,屋檐下挂着如帘的雨带。

他还注重选取生活中最普遍的小细节,像是信手拈来。比如,在《炊烟升起》一文中,“红墙灰瓦、范堤烟雨、沧桑河流 / 一切都矮下了。矮下了”“炊烟升起,是一幅古老的风景画”,这些都是江南一带常见的场景。

袁同飞用语朴素,全文几乎没有华丽的辞藻修饰,也没有复杂的意象,都是简单精准的字词。袁同飞还喜欢在诗中融入古诗词,可谓“诗中有诗”,阅读这些诗文,常让我想起儿时诵读的古诗。比如《坐风吟秋》一文中,“风帘月卷,清桂摇秋 / 芳菲的秋韵。尽在稻香渡月的心涧 / 蘸一笔墨香,是你最美的图画 / 白鹭点点。飞鸿掠桥 / 坐在稻香花影里 / 一舟丰收的笑语正书写水乡绿色华章。”开篇的“风帘月卷,清桂摇秋”以及形容词“芳菲”都充满了古诗的韵味。


诗人 袁同飞

这些年,所有被怀念的人和事
仿佛秋风,仿佛流水,仿佛篝火,仿佛潮汐


袁同飞的诗是属于大自然的,属于山间属于原野。在他的诗中,我读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如《这个夜晚》“春风,吹绿了堤岸。爱上 / 乡村的夜晚。春梦,流水,星星,鸟鸣 / 氤氲着美好。一路弥漫着花香”。

袁同飞 1985 10 月入伍,历任排长、政治指导员、宣传干事等职, 1998 9 月转业至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检察院。他军人出身,现又是司法人员,身上有着法律人的理性,而透过诗歌,我更可以看到他内心的淡泊、明静,在俗世中,独守着内心的一潭清水。

忘了是谁说的,诗人一般都外表高冷,内心丰富,在人多的场合常常显得寡言少语,甚至木讷。也因此,诗人们聚在一起,分享那些特有的、不为外人了解的语言。

“我在更远或更近处,与它们相互陪伴着 / 一起倾诉一起守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袁同飞、我和他们因诗会相识,又因为诗而交流,虽然大家早已远离,回到全国各地,但时不时的,我们总会因一本书、一首诗而靠近。






检察之歌(节选)


袁同飞

…………

因为,你的名字叫检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