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摩擦纳米发电机(
TENG
)因其在机械能收集、自供电传感和人机交互中的广泛应用潜力,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传统
TENG
材料在实际应用中面临多重挑战:首先,其机械性能不足,难以应对复杂或高强度的动态应力环境;其次,自修复能力欠佳,限制了材料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效率;此外,其极端环境适应性较差,在极端温度、高湿环境或长期使用条件下性能易衰减。低共熔凝胶(
Eutectogel
)因其优异的离子电导率、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绿色可持续性,被视为柔性
TENG
的理想材料。但如何系统化进行分子结构优化设计,提升低共熔凝胶机械强度、自修复能力的同时,赋予材料极端环境适应性并优化
TENG
的电输出性能,仍是亟待解决的核心挑战。
针对上述挑战,
近日,
大连工业大学孙润仓教授
、
邵长优
副教授
团队和北京林业大学文甲龙教授团队
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内外双增强策略(
IEDRS
),通过分子层面的结构优化和多组分协同增强,显著改善了低共熔凝胶的综合性能。该策略通过内部增强和外部增强实现性能突破:内部通过引入高活性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GMA
)与过量乳酸(
LA
)反应形成共轭物单体,并在低共熔溶剂(氯化胆碱
/
乳酸)中通过无引发剂的紫外光直接引发原位聚合的创新性合成技术,构建了具有机械强韧与动态自愈特性的低共熔凝胶互锁网络骨架;外部则加入植物衍生的木质素(
Lignin
)天然高分子,利用其本征刚性结构和丰富羟基的动态氢键界面,同步提升低共熔凝胶的力学强度和自主愈合能力,并赋予凝胶卓越的可逆表面黏附性质。内部交联网络与外部氢键网络协同作用相结合,实现低共熔凝胶高机械强度、超强韧性、快速自愈、高离子导电性和优异极端环境适应性的有效集成。该策略创新性地结合化学交联与物理交联,通过分子耦合作用将多种优异性能融入单一材料体系中,同时以绿色可持续的木质素和低共熔溶剂体系为基础,展现出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材料开发潜力。
基于
IEDRS
策略制备的
GLCL
凝胶在多项关键性能上实现了突破:其机械性能显著提升,
断裂
应力高达
1.53 MPa
,韧性达到
1.85 MJ/m³
;材料的黏附性能表现优异,最大黏附强度可达
4.76 MPa
;同时具备优异的自修复能力,切割后的材料在室温下可在
12
小时内恢复
84.7%
的强度。此外,
GLCL
凝胶具有卓越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在
−40°C
至
100°C
的宽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性能。这些优异特性使其成为柔性电子和极端环境应用中的理想材料。
基于
GLCL
凝胶制备的摩擦电纳米发电机(
GLCL-TENG
)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潜力。其电输出性能优异,开路电压高达
294.4 V
、短路电流
1.9 μA
、转移电荷
92.4 nC
,并在动态条件下保持稳定。得益于
GLCL
内强烈的动态氢键相互作用,材料能够快速自修复,即使在受损条件下依然保持强劲的电输出能力。同时,
GLCL-TENG
在
−40°C
至
100°C
的宽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输出,并经过
10,000
次接触分离循环后性能无明显衰减,展现出优异的耐用性和极端环境适应性。凭借这些卓越性能,
GLCL-TENG
在
自供电传感与人机交互领域表现突出,能够精准检测手指、手腕及手臂的运动,广泛适用于可穿戴设备和智能交互应用,并成功实现无线控制赛车游戏等创新应用。作为一种理想的全气候能量采集解决方案,
GLCL-TENG
可为便携式电子设备提供独立供电,进一步拓展了其在能源采集和智能传感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本研究不仅提供了一种创新的低共熔凝胶设计策略,还通过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深入揭示了其性能提升的机理。研究成果表明,
GLCL-TENG
具备在极端环境下的高效稳定运行能力,为未来的柔性绿色电子、生物力学能量采集、自供电传感和人机交互等领域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图
1
:
GLCL
低共熔凝胶的设计灵感与合成过程。
图
3
:
GLCL
低共熔凝胶的自黏附和自修复特性。
图
4
:
GLCL
低共熔凝胶的极端环境适应性。
图
5
:
GLCL-TENG
的运行机理与电输出性能。
图
6
:
GLCL-TENG
在
全天候生物机械能量收集中的应用。
图
7
:
GLCL-TENG
作为人体运动检测和人机交互的自供电传感器。
图
8
:利用自供电
GLCL-TNEG
控制界面实现无线操控下的车辆运动。
以上研究成果近期以
“Mechanically Resilient, Self-Healing, and Environmentally Adaptable Eutectogel-Based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for All-Weather Energy Harvesting and Human
−Machine Interaction
为题,发表在期刊《
ACS Nano
》上。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孙少超
为论文的第一作者,
大连工业大学孙润仓教授
、
邵长优
副教授
和北京林业大学文甲龙教授
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此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
、辽宁省中央
引导
地方科技发展基金、中国
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站中项目的
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4c12130
相关进展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叶长怀团队 AFM:具有优异力学和隔热性能二氧化硅/芳纶纳米纤维双网络复合气凝胶纤维用于耐火型摩擦纳米发电机
广西大学黄柏团队 Nano Energy:基于纳米纤维素的无液体、坚韧和透明离子导电弹性体 - 用于多功能传感器和摩擦纳米发电机
天工大范杰/张青松/夏兆鹏《Nano Energy》: 超拉伸和防冻离子导电水凝胶-作为极端环境下应变传感器和柔性摩擦纳米发电机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email protected],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
高分子产学研
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
几十个
专项交流群
,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
上万名
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
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
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
,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