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海报时尚
领先的时尚互动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1018陕广新闻  ·  今日开赛!孙颖莎亮相!王楚钦也将出战→ ·  昨天  
1018陕广新闻  ·  今日开赛!孙颖莎亮相!王楚钦也将出战→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海报时尚

我们为什么要过“妇女节”,以及什么时候能不再过这个节了?

海报时尚  · 公众号  ·  · 2021-03-08 15:21

正文

今天是3月8日,一个越来越多人为其“正名”、也有越来越多人觉得它不需要被美化、还有人说“这一天不要再被搞成一个购物节”的节日。

其实,“女王节”也好、“女神节”也罢,至少,我们有个专属的节日。

相比于过去,这个时代的女性已经算是幸运。我们可以肆意地穿衣和表达观点,我们可以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甚至,可以吐槽男人。

而这些的背后,有实际行动推动,也有精神力量的指引,缺一不可。所以借着这个节日,海报要来跟大家再重新认识几个女人。是她们在一切条条框框看起来都“合理”的年代里敢于不同,把“ 谁规定了女人就一定要是什么样子”说得掷地有声。


去年,面对疫情的突袭,我们看到了女人在生活中的力量。3月8日这一天,我们的主题是 “今天,比做“女王”、“女神”更有趣的是什么 (点击标题回看) 是做女人。 不需要先把自己“概念化” 才能庆祝。


今年3月8日,海报的主题是“女人,走出去”。 仰望她们,我们一起走出去,去看看女性力量的展现,到底能有多丰富。


“女性主义英雄”是社会赋予这位美国家喻户晓的女大法官的标签,而编辑觉得,这个称呼用来形容RBG都狭隘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她就只在做一件事情:为双向的男女平权而努力(是的,还有男性!)。

“雇主可以解雇怀孕女性”

“女性申请贷款时银行有权利要求她提供丈夫的签名”

“丈夫婚内强奸妻子可以不被起诉......”


今天看来当中的每一条都足以令人窒息,但在那个观念固化的年代里却是共识一般的存在。大法官RBG所做的是,直面这些不公正的规则和教条,并且巧妙持续提出异议。

一次辩护,她曾引用废奴和女性运动家Sarah Grimke的话:


我们看着这位个子娇小的犹太女人,冷静而全面地对抗权力和规则,女性是不该再沉默了。

大法官RBG毫无疑问是“女性走出去”这个行动的先行者,她能成为“时代的偶像”,不简单地因为她推动了女权事业(更贴切地说是“人权”),还有她身上的美好品质。

在性别歧视普遍化的时代中,做个循规蹈矩的沉默者,无疑是最容易的。但是RBG这个女性不一般,公然反抗性别刻板印象,为封闭时代里的两性发声。

如今, 我们可以这么坦荡地探讨着“女性自由” ,正是因为有着像RBG一样的人冲破性别的天花板,做出的抗争。

1993年8月3日,RBG被任命出任最高法院大法官时,在白宮与时任总统克林顿在讲台上,出言令人忍俊不禁


从过去的不可能,到现如今的可能和超乎可能。生活中,我们不需要时时刻刻面对着像RBG一样与时代做抗争的选择,但是我们仍可以从她的故事中汲取养分:



传统意义上的完美女性是什么样的?美好的定义实在太多,但是第一眼看过去,极有可能不是Fran Lebowitz这样的。

五十年不变的标志性卷发、略显古板的圆眼镜+肥大的西装,讲话时总是爱翘着腿,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这个海拔不高的犹太小老太,要是用世俗的眼光来看,第一眼印象还真是有些平凡。


但是,在纪录片《假装我们在城市》里,编辑才算第一次见证了她的“厉害”。喋喋不休地抱怨和犀利辛辣,把大导演Martin Scorsese逗得全程哈哈乱叫。她洞悉人性,幽默又讽刺地指出了一些本质性的问题,摇醒着一些在屏幕前,高喊着“美国梦”的年轻人。


关于公众和艺术的关系,她说:拍卖行里艺术作品被展示出来的时候,人们总是鸦雀无声。但等到拍卖槌落下,交易完成,掌声也就跟着轰然响起来了。”

一语道破,我们究竟是生活在一个为艺术品还是为商业化而鼓掌的年代?

关于“养生”热潮,她很反感。“养生。什么是养生?额外的健康?养生,在我看来,就是贪婪。不生病还不够,我还得养生?”


关于工作,她也表达自己的观点👆。听了又看了太多的鸡汤文,现在人人讲话谨慎小心,生怕一个疏忽戳破了谁的玻璃心,这样诚实说出大实话的人,在现代社会差不多已经“灭绝”了。有人开玩笑说《欲望都市》重拍里没有了Samantha,大可以让Fran补上


卸下伪装,做自己这件事儿说来容易,其实挺难的。尤其是在人情社会,顾左右而言他,想想都累。Fran Lebowitz不一样,潮水都流向一个方向,她就是反着走的那个人。正如我们不能说潮水的方向一定对,你也不能说Fran的观点一定错。


但是从Fran Lebowitz身上,我们感知到的那种“另类女性”的魅力是真实存在的:勇敢做自己这件事儿实在太酷。


这个世界持续荒谬着,但是好在,我们有Fran可以帮忙吐吐槽。



看过两位硬核女性,我们再来看个温和点的。第一次认识到Joan Didion,还是用过CELINE的这张广告大片:戴着墨镜的Joan Didion已经80多岁,容颜已逝,魅力不减。

广告大片是从Joan年轻时的一张照片中获取的灵感。在“极简风”一词还未风靡之时,老奶奶就已经是身体力行的践行者了,时髦的极简搭配给时尚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位优雅女性当然不会是空有其表,她曾是《VOGUE》杂志的时尚编辑,也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以来最有名的女作家之一,称她为“时髦的知识分子”才算贴切。

原来人们幻想中的女作家的样子,是真实存在的。阳台边,窗台前,边写着小说边抽着烟,Joan身上有种时间带不走的“温柔力量


会写故事的女作家,当然也有故事发生。 在晚年里,她接连失去丈夫和女儿,人们以为他会就此一蹶不振,但是她却坚强地收起悲伤,再次提起笔杆,创作出散文集《蓝夜》。


即使是一个人也要热爱生活,更不能就此忘了生活。Joan曾说:


这个喝着冰可乐、吃着咸杏仁,优雅了一辈子的女人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 女性的魅力不止是流露于外在的,一个不依附于任何人,拥有着热爱的事业和独立人格的女人,有光芒。



女人,走出去看看! 脱离你的舒适圈,脱离那个让你发疯、无助的状态(或者人)。看看别的女人的故事,找到自己生活的启发。

也许你会觉得,女性人物似乎离我们还有些遥远,那么,海报采访了两位我们的“身边人”,看看她们是如何理解女性和“女性走出去”这个话题的。

Alexwood是“BIE别的女孩”媒体平台主理人,是个女性主义者。踏入媒体行业前,大部分时间在国外大学做性与性别相关的研究。


编辑从去年起开始入了听播客的坑,在微博上顺着“BIE别的女孩”的账号摸到了“别任性”播客栏目,期期不落。算起来,也算(单方面)跟她做了一年多的朋友了。


即使女性主义的概念时常与强势、不讨喜联系在一起,宣称自己是女性主义者还会被搭上过于执拗和偏激的标签,一言不合就说你是在“打拳”。但是在她的平台里,我们可以冲破那些刻板印象,毫无保留地畅聊着关于女性的一切。可以说,是个乌托邦一样的存在了。


我们请到Alexwood,因为,关于女性的议题,她才是专业的。



在这个Vlogger满天飞的互联网时代,曹导能出圈, 是因为她是个真正“敢玩儿”的人。她曾经用777美元穿越美国,曾经在南太平洋上荒岛求生,也曾在亚马逊探险。


疫情当下,没办法旅行,她就又做起了职业体验员,还直接把自己送上了热搜和CCTV。


这位在字面和衍生意义上都“走出去”了的女性在世界恣意冒险,一路上记录着遇到的人、有趣的事和以及一些有意义的“曹汤”,给人们平淡的生活带来一味“兴奋剂”。


真实又有趣,大胆又放肆,也许就是我们欣赏她的理由。


最后,在编辑的“怂恿”下,曹导给报友们发来了自己的长发“考古照”,怎么样, 是你认识的曹导么?


无论是不是“三八妇女节”,我们都该明白,也许我们做不了那个创造历史的大法官,也许我们不如Fran Lebowitz那样幽默又有趣,又也许我们不像Joan Didion那般优雅又有品。


但是,真实做自己也挺酷的!!“女人,走出去”的含义不在于我们要具象化地走出去,成为谁。而是当我们逛遍世界,明白了女性的身份不仅是女儿、妻子、母亲,我们可以是任何姿态的任何样子。因为,关于女性的定义,本就不是一个样。


把自己从他人的期待中解放出来,也摆脱性别身份所带来的束缚, 我们不要展现“女性的力量”,我们要拥有“自己的力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