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写作遇上新媒介
会摩擦出怎样激烈的火花?
在武大,有这样一门课程
既有充满趣味的作业形式
又有干货满满的技能知识
比如尝试写下自己的墓志铭......
让你既能发挥想象 天马行空
又能锻炼写作思维 妙笔生花
快跟珞珞珈珈一起
走进饱受喜爱、好评如潮的
《文学鉴赏与创意写作》课堂吧!
2018年,文学院副教授余蔷薇老师向学校申请开设了《文学鉴赏与创意写作》课程,“我希望通过这门课,让学生掌握更多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生活的新文类写作的技能”。为了培养本科生的创作能力与创新意识,余蔷薇设置了情书、墓志铭、歌词、电影评论、美食鉴赏、广告文案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突破传统文学领域的创作体裁,分类型、分单元授课,引导同学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以细微的生活点滴为基底,以宏观的社会需求为锚点,探索创意写作的无限可能。
“上周是爆款广告创作者,这周是美食评论家,嘿,要转型当博主了!”“给我最爱的游戏角色写了封电子情书,给自己做了电子墓碑,享赛博人生,遥遥领先!”……创作体裁的选择并非随心所欲,而是隐含“巧思”:对美食的关注热爱已经刻入中国人的血脉基因;情书与墓志铭根源于对“爱”与“死亡”两大文学母题的创编;广告、影视和歌词融入日常审美……诸如此类新兴的文化产业文类,都被余蔷薇纳入到教学规划中。
开课6年来的深耕广拓,使这门文学院创作类实践课程的“独苗”愈加受到师生们的青睐。“从宏观社会环境来看,文学媒介类型还在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余蔷薇坦言。在此背景下,她也在不断探索新兴门类,剧本杀、游戏写作等都是她关注的新方向,在未来,课堂上也许会出现它们的身影。
这门课的作业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论文、考试,而是强调课堂互动,由案例分享与课堂展示两部分组成,包括但不限于广告拍摄、美食地图、电子墓碑、情书、情景剧、游戏互动、专辑制作、“舌尖上的中国”同款视频和配音……新颖丰富的作业形式为严肃的课堂增添了不少轻松气息,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与释放。每份作品都体现出同学们对文学创作的独特见解与深刻感悟,让余蔷薇眼前一亮。
“说实话,课程开设之初,我并没有想到大家的作业会如此丰富。”无论是现场品尝学生分享的美食,观看催人泪下的公益广告,还是阅读感人至深的墓志铭,体验妙趣横生的互动游戏,抑或是沉浸于扣人心弦的情景剧表演,每每回想起学生们别出心裁的创作成果,余蔷薇总能被大家真挚朴素的情感、细致认真的精神和创意十足的想法所打动。而如何全方位提升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创新创意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则是余蔷薇对“热”课堂的“冷”思考。
作为文学院的专业选修课,《文学鉴赏与创意写作》连续多年吸引不少其他学院的同学慕名而来。对余蔷薇而言,非文学专业学生的参与也是课堂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和强大的“助推器”。“未来市场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针对同样的问题,立足不同的生活感受和生命体验,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角度、不同视野出发,会给出截然不同的回答。我很乐意在课堂上看到文学专业与非文学专业同学之间思维和想法的碰撞,这是一种双赢。”建立跨学科视野、超越纸媒思维、善于运用融媒体提高创作能力,是余蔷薇对学生的激励和期许。
▲《What’s your color》商业广告视频创作
从知识的接收者到课堂的参与者,从文本的阅读者到自主的创作者,从文学的欣赏者到辩证的批评者,同学们在《文学鉴赏与创意写作》课上体验着身份的不断改变与切换,而余蔷薇则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师生轻松互动、学生摆脱内卷焦虑、团队愉快合作、实现教学相长,便是她眼中最良性完美的课堂状态。
不仅如此,余蔷薇还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将目光放长远些,时刻带着创意的眼光观察事物,形成创意的思维,拓宽创意的眼界,“将课上学到的传统文学技能用于日常实践,并内化为终身受用的财富”。
面对当下广受热议的“AI写作”问题,余蔷薇也保持一种理性中立的态度,“AI只是工具,它既然已经出现,我们就应该积极面对,合理运用这个工具”。
在响应新文科建设、信息技术运用教学的大趋势下,文学院投资建设人工智能写作教学与创研实验室,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将新技术、新方法融入教学中,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满足文学院本科生的专业需求,适应信息时代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实验室从整体规划、顺利完成到投入试用,余蔷薇都有参与其中。
实验室目前已落地文学院振华楼五楼,尚处于一期阶段,能够为学生提供海底世界、特洛伊城、大观园、巴黎圣母院、丝绸之路、苏州园林、敦煌莫高窟、喜马拉雅山、撒哈拉沙漠等多个场景,成为同学们进行虚拟体验和文学创作的新尝试、新选择。在《文学鉴赏与创意写作》课程中,余蔷薇也设置了人工智能写作教学实践内容,引导学生借由VR设备进入搭建好的科幻类、人文景观类、自然景观类和文学历史类等九个沉浸式教学场景,在体验空间与故事的基础上,激发创作灵感,助力文学写作。
▲人工智能写作教学与创研实验室设置的教学场景
(左滑查看更多)
展望未来,余蔷薇期望通过实验室的跨学科人工智能协同创新研究系统建设,联合艺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等人文类专业,以及信息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等其他专业,聚集、整合跨学科研究队伍,促进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与转型,推出成系统、有创见、富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使文学研究在跨学科、宽视角、多维立体的文化阐释系统中焕发实践意义,实现教学研究、文化研究、人文研究的媒介化与社会化,助力《文学鉴赏与创意写作》课程新的发展。
▲余蔷薇和同学们在实验室开展人工智能写作教学课堂实践
课堂之外,作为班级导师,余蔷薇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蔷薇姐姐”。乐观开朗、热情温柔的她,非常乐意与学生平等交流、成为朋友,帮助大家答疑解惑。对于正在经历迷茫的同学,余蔷薇暖心寄语:“希望在这个内卷的时代对文学心怀敬畏,希望在瞬息万变的信息中永葆初心。”
曾经选修过《文学鉴赏与创意写作》课程的同学,这样说:
我上这门选修课的时候已经大四了,那时我已经确定硕士阶段在新闻学方向深造。余老师的课堂涉及广告策划、电影赏析、纪录片等各种内容,不仅展现了文艺创作的包容性,还赋予我再次审视已学知识的文学视角。我可以把策划案写得非常有逻辑,并结合传播学技巧演绎、展示,也能感受到文学专业同学们新颖的创意和扎实的文学功底。文学和新闻学专业的双重身份,让我很长时间以来都站在一个十字路口,而这门课便提供给我打通身份认同的机会。于我而言,它是我本科学习生涯中一个不错的句号。
——2019级弘毅学堂文学班孙诗淇
那时候我刚大一,学校也是第一次开设蔷薇老师的《文学鉴赏与创意写作》课程。我们每天挤满盛夏午后的阶梯教室,无尽的蝉鸣声和法国梧桐浓绿的树荫包裹我们小小的文学理想国。我们书写和感受着许多许多有趣的文学创作,比如美食、诗歌、电影,生命与死亡,还有爱情。
——2018级文学院李沁雨
在《文学鉴赏与创意写作》课上,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字书写和创意写作的魅力。情书写作让我看到了如何用独特的文字传递细腻的深情,广告写作锻炼了我的创意思维和说服力,歌词改写部分展现了音乐与文字的完美融合,而墓志铭书写则让我思考生命的意义,感受别样的人生态度。文字创意与图片、视频等多种传播形态的结合让每一个构思都更显独特,这是一门学习课程,更是一场关于创意和巧思的盛宴。
——2020级文学院曹丽
我想用三个关键词形容我在创意写作课堂上的感悟。第一是眼界。见多识广,厚积薄发,开阔的眼界和包容的心态是创新的基础,我们在课上看过各个国家的公益广告,见过同学们八仙过海的展示,这些都是我未来发挥创意的重要资源。第二是实践。有想法很可贵,而落实想法却并非易事,我们的所有展示只有依靠小组成员的认真实践才能落地。第三是交流。在创意写作的小组作业中,我在一次次讨论中感受到了观点和头脑风暴碰撞出的火花,也在形式各异的展示中看到了同一个主题不同的诠释可能。
——2022级文学院肖宇轩
作为一名理科生,我觉得受益匪浅。虽然学习文学对我来说有不小的难度,但是能够在课堂上与文学院同学们交流学习,是十分幸运的。我很喜欢蔷薇老师的上课风格和授课内容,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墓志铭"这一主题,让我受益良多。
——2019级生命科学学院许磊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明辨信息
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诞生创意
细心观察,激发创意
初心不改,思想永存
愿《文学鉴赏与创意写作》带给你的
不只是专业的文学知识
更是绚烂的生活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