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花儿小草
为妈妈提供育儿知识、亲子教育,教你做个好妈妈!商务合作联系QQ:1241730487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加坡眼  ·  年初九拜天公,这些习俗知多少? ·  昨天  
新加坡眼  ·  $198起! BTS j-hope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花儿小草

这6句话,治愈了孩子的心,也治愈了你与孩子的关系

花儿小草  · 公众号  ·  · 2019-08-30 19:30

正文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伤害。或许现在的我们已经为人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又会有意无意的伤害过自己的孩子。

我们都知道,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会伴随一个人一生,会对一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影响。

那么,该如何疗愈孩子内心的创伤?如何疗愈自己童年受到的伤害?


以下六句话,正是针对“内在小孩”的矫正性治疗,通过内在小孩的疗愈语言,修复内在小孩的创伤。



对不起


“对不起“,是多少孩子期盼能从家长口里说出来的话语。

每个孩子都不希望自己被指责,尤其是当家长误解自己的时候。孩子渴望家长的那句“对不起”的背后,无非是想得到家长的理解,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然而,当这句“对不起”被家长隐藏的时候,孩子内在的伤痛,也正随着愤怒、悲伤、委屈等情绪一点点地累积着。

当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误解了孩子,应当及时道歉。道歉不仅能及时消除误解,还能树立家长勇于担当、以身作则的形象,这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是正面且积极的。

当遭到父母的误解时,无论是哪种方式的误解,每个孩子渴望的无非都是家长真诚的道歉,填补内心深处的那个缺口。

“对不起”尽管只有三个字,传递的信息却是:你没有那么糟糕,我误解了你,甚至伤害了你,我有不对的地方,我承认我的错误,并向你真诚地道歉。




每个家长曾经也都是个孩子,

回首自己的童年,

是否也被自己的家长误解?


被误解时是否也曾渴望家长跟自己道歉?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创伤的修复,

有时仅仅只需要一句“对不起”。




这不是你的错


孩子内心受伤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来源于外部,也可能源于内在。

当孩子受伤时,常常伴随的是恐惧、悲伤、自责等负面情绪,而且往往容易将矛头指向自身,认为自己很糟糕,家长会严惩自己,不再爱自己。

创伤心理学认为:处理创伤最初最有效的干预方式是稳定化技术,即让创伤者建立正性体验,暂时远离负性体验,让其感觉到安全与支持。因此,当受伤的孩子责难自己的时候,家长应直接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也许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受伤确实是因为他自身的某些问题,此时告诉他不是他的错,这不是助长于他推卸责任吗?很多家长可能会利用此时进行说教,试图让孩子达到痛定思痛的效果。

殊不知此时的做法,如同火上浇油,雪上加霜。试想,当你处于强烈的负性情绪体验中,此时有人还在你耳边进行指责或说教,你的感受是什么?

“这不是你的错”直接传达的信息是:我没有指责你的意思,我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而否定你这个人,我依旧是爱你的。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孩子说一些鼓励性的言语,效果会更好。





当家长的指责和训斥,

转变成一种包容与理解时,

孩子的伤害很快就被疗愈了。


父母与孩子之间,

孩子和他人之间的感情,

就会自然的流动下去。




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


当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时,应该第一时间坚定而决绝地告诉孩子“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

很多孩子经常会提及家长是如何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自己的心灵。而家长自己却从未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却没有任何的反应与表示,甚至进行搪塞、否认、狡辩。

对于孩子而言,尽管从辈分上自己未能与家长平起平坐,但是在他们的心里,常常有着一杆天平,自己在这头,家长在那头。

孩子渴望能够与家长平等、真诚地沟通。而当天平常年失衡时,家长看似是赢了、战胜了孩子,但孩子的心,早就对父母关闭了。





如果说“对不起”是一颗救心丸,

那“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

就是一颗定心丸。


在孩子受伤时,

“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的分量重如泰山,

一是修复现实的创伤,

二是给予了孩子希望。



我爱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