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亮
热热闹闹的王宝强离婚、奥运会表情包之间,蔡明亮导演死磕资源帝的事件几乎
“
另辟蹊径
”
,这两天也成为影迷之间的热点谈资,蔡导演的几封公开信,洋洋洒洒,文采颇丰,称资源帝、传播者为
“
贼
”
,口气一本正经又有点戏谑,似乎比导演的一系列
“
闷片
”
还好看。
生在第三世界国家,饥渴中长大的中国影迷、乐迷却有着第一世界的文化需求,一路走到今天,身上都背负着沉沉的原罪,不管听打口碟、精仿、高仿、
320K
、
ACC
、
APE
一路长大,还是看
VHS
、
VCD
、
DVD
、
RMVB
、
AVI
、
MOV
、
DAT
、
MKV
跌跌撞撞,都是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舶来的食物,正是囫囵吞枣一般吃着这些良莠不齐的
“
奶粉
”
野蛮生长,大家才对影音产品有了基本的审美,养成了各自刁钻的口味。
伴随磁带、
VHS
、打口碟、
VCD
、
DVD
之后诞生的互联网,还有与其互生的视频、音乐网站,也是借着这种
“
奶粉
”
撒下免费的鱼饵,迅雷电驴荡不停,才拉拢了大把人气,完成了第一拨原始资本积累,只是有些人吃饱了擦嘴快,有些人一直忘记了擦嘴而已。现在资源帝被骂为贼,大家好像也没多少还嘴之力,大容量移动硬盘使每个人都成了影音资料库,但也不便正大光明示人。
且看,上游资源情况告危,草榴网约等于关闭,海盗湾、电驴基本上是半残废状态,各大网盘七死八伤,资源帝似乎都成了
“
理亏帝
”
。资源帝的变种是
“
字幕组
”
,某种意义上成为更地下的地下组织,一旦事主找上门来兴师问罪,只有一条原则
“
删
”
。这样的情形下,蔡导演抓住一个资源帝死磕,
D
版就能销声匿迹吗,估计很难,除非以黄赌毒名义主动要求宣传部门封杀,全网删除导演作品。野火烧不尽,需求吹又生。
D
版最旺盛的年头,是互联网出现的前夜,其浩荡程度曾一度带动了经济发展,让一部分文化商人、音像店、书店、文化监察人员发了家致了富。前不久,高晓松曾在《晓松奇谈》讲到过这段历史,
90
年代
D
版商山头林立,互相竞争,唱片公司只能跟他们讨饭,求他们不要竭泽而渔,至少给正版一周时间,晚点一周再发行
D
版,真还求得同情了。
蔡明亮电影剧照
盗亦有道,不红不盗,在
90
年代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张唱片,是否被
D
版甚至成了这个作者、艺人、创作人红不红的象征,据说发行一两周后,正版音像商、书商就要去音像、图书批发市场,看看有没有各类
D
版出现。有趣的循环是,
D
版商添置的先进的转录设备、印刷设备,有时候被有关部门收缴后拍卖给正规公司,然后,正规公司拿去生产了正版。
那年月,有些发行商、幕后推手学聪明了,知道责骂
D
版商、追查
D
版几乎无济于事,没人盗甚至还出钱让他们盗。为啥?这是一门曲线救国的经济学、传播学,
D
版有自己强大的销售渠道和操作团队,被
D
版则意味着作品可以极迅速地进入各级终端市场,进入广大城镇乡村,被广泛阅读、聆听、观赏,正版没赚钱,但是受众通过
D
版记住作者、艺人、明星,其他收益就来了,多少人就是这样活下来的。
一张
D
版唱片究竟有多大威力,会影响什么人?有时候连正版商、创作者本人也难以想象。
2013
年获得第
85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的《寻找小糖人》就讲了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美国歌手罗德里格斯曾在上世纪
70
年代发行了《
Cold Fact
》《
Coming From Reality
》两张个人唱片,销售量屈指可数,乃至于唱片公司愤然,也让他心灰意冷自认为没有天分吃这碗饭,只能重新去当苦力养家糊口。
黄土都埋到脖子的罗德里格斯哪里知道,他的唱片阴差阳错被人带去南非开普敦,结果大受欢迎,在白人之间疯狂流传,唱片一再被
D
版出售,销量近百万张,而他本人也被乐迷传颂为神话人物一般的偶像。当他在世界尽头的另一边远离音乐、孤独地卖苦力时,在另一边听着
D
版的乐迷们,却以为歌者已经死了,成为云端上的神仙,忍不住常常顶礼膜拜。
互联网普及十几年,实体音像制品销售江河日下,大的
D
版商已经改头换面,垄断式
D
版更是不复存在。此间,有共产主义精神的资源帝和字幕组运势而生,继续饕餮网友的胃口,
D
版文化商人早已销声匿迹,但字幕组之争,资源帝之争却屡见不鲜,这也是一种活雷锋式的无利益的人气竞争,靠资源吸粉似乎是一个不二法则,但是囿于审美、阅历、学识等原因,不是每个资源帝都会被人喜欢。显然,每一个追剧的人都是受益者。
蔡明亮电影剧照
做字幕、上传资源一定程度存在风险,面对本主质疑,还是那个原则
“
删
”
。各路监管整顿旁敲侧击一直不断,曾经人气旺盛的人人影视一度被关闭,海量字幕的射手网已经消失。大家都开始谨小慎微,豆瓣上一位资深影迷,一直热衷于收集
VHS
版本的老电影,转化成视频文件后再同大家共享,现在也渐渐变得审慎,前几天发布刘冰鉴的《砚床》,也是通过层层关系得到导演首肯,才发出来共享。
海外正版的中国市场一直畸形,在实体音像制品还有销量的时候,各类引进版、阉割版的卡带、
CD
、
DVD
还能和
D
版抢点饭吃。现在电影业火了,影院除了好莱坞大片、极少的其他国家批片,绝大部分经典和优质作品却无法进来,只能靠资源帝和字幕组继续贡献能耐。
作为一个影迷乐迷,比如,在音像店(各大城市的音像店已经死亡)、在网上很难买到
CC
公司的正版碟,
ECM
公司的正版唱片。无数追剧的人买不到优质授权版版,文艺片迷们因为审查、审批、片源等难题,对组建艺术院线快死心。这时候,我们真的可能需要一个个前赴后继的活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