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广有话说
立足于客观公正,挖掘发现医药企业价值投资机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国广有话说

歌礼制药深度:全新GLP-1减重不减肌,有潜力成为Best-in-Class【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

国广有话说  · 公众号  · 药品  · 2025-04-01 20:1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投资要点

投资要点

  • 歌礼制药:进军减重大市场,自研GLP-1药令人期待: 公司致力于代谢性疾病的创新药物开发和商业化,公司成立于2013年,由吴劲梓先生创办。于2018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实控人为吴劲梓博士,是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吴劲梓博士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59.39%的股份。歌礼制药管理层经验丰富,有跨国一线制药公司高管背景,具有丰富的研发管理经验和业内资源。公司核心管线为小分子GLP-1R激动剂ASC30与减重不减肌的ASC47。截至2025年3月前者是唯一一款可口服与注射的GLP-1受体激动剂,而后者则是已经在临床前即早期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优于司美格鲁肽的减重不减肌效果,两款产品未来上市后空间值得期待

  • ASC30:发挥代谢领域研发积淀,管线重构进军减重领域: ASC30是公司进军减重领域的首款产品。2024年9月17日歌礼制药宣布其在美国开展的ASC30两项I期临床试验均已完成首批患者给药。ASC30是首款也是唯一一款长效注射+口服双剂型的减重小分子GLP-1R激动剂。其数据表明,ASC30对GLP-1R的体外药效比礼来的Orforglipron高出2到3倍。同时由于其独特设计,ASC30注射剂的半衰期长达25天,在NHPs中是安进研发的MariTide的2-3倍。其口服剂型半衰期更是达到了36小时,是Orforglipron的3倍。跨国药企在推出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等成功多肽药后,研发重点逐步转向小分子,其具备口服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产能扩张快、储存便捷和患者依从度高的优势。在BD领域也可发现MNC更加关注小分子GLP-1R激动剂管线。而ASC30作为目前的潜力管线,势必会吸引其目光,或可加快商业化进程。

  • ASC47:减重不减肌瞄准临床痛点,试验数据优秀值得期待: 现阶段减重药普遍面临肌肉减少的问题,临床市场中存在大量减重不减肌的药物需求。ASC47是歌礼自研的THRβ选择性小分子激动剂。截至2025年3月全球已上市的THRβ激动剂主要治疗代谢障碍相关的脂肪性肝炎,然而THRβ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高于肝脏组织。歌礼通过特殊的药物设计赋予ASC47更高的脂肪组织靶向性,使其具备了减重不减肌的特性。在公司披露的数据中,ASC47单药头对头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显示出体脂减少接近时的肌肉总量增加。而在于司美格鲁肽联用时则可显著改善司美格鲁肽单药的肌肉减少现象。

  •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的已商业化产品均进入销售寿命末期,2024年上半年主营收入为0,在研管线预计未来短期内难以贡献收入。预计ASC30与ASC47将在2029年上市。采用FCFF法对公司进行估值,目标价为11.37元,高于目前公司股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 风险提示: 核心管线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管线市场竞争加剧;上市时间不及预期;核心研发人员流失。




1.   歌礼制药:进军减重大市场,自研GLP-1药令人期待

1.1. 公司股权架构清晰,药物研发能力突出

歌礼制药致力于病毒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癌症领域的创新药物开发和商业化, 公司成立于2013 年,由归国科学家吴劲梓先生创办。于2018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1672.HK),是联交所主板上市规则新增第18A章(允许未盈利生物制药公司上市)后的第一批成功上市的公司。公司以解决中国和全球未满足的医疗需求为己任积极投入创新药物的研发。歌礼制药曾开发出戈诺卫(达诺瑞韦)和新力莱(拉维达韦片)两款重要的丙肝创新药,其中达诺瑞韦是公司第一个上市的产品, 也是第一个国产丙肝DAA药物。其核心管线为小分子GLP-1R激动剂ASC30与减重不减肌的ASC47。截至2025年3月,前者是唯一一款可口服与注射的GLP-1受体激动剂,而后者则是已经在临床前即早期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优于司美格鲁肽的减重不减肌效果,两款产品未来上市后空间值得期待。

公司实控人持股比例较高。 公司的实控人为吴劲梓博士,是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截至2024年6月30日,吴劲梓博士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59.39%的股份,其中直接持有51%,通过其夫人(0.21%)及信托(8.18%)间接持有8.39%。JJW11 Limited持有公司6.08%的股份;C-Bridge Capital GP持有公司6.33%的股份;Kang Hua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持有公司10.41%的股份。

歌礼制药管理层经验丰富,长期深耕药物开发领域。 管理层均有跨国一线制药公司高管背景,具有丰富的研发管理经验和业内资源。吴劲梓博士自2013年4月创立歌礼起一直担任本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创立公司前吴博士曾担任葛兰素史克的艾滋病药物发现执行部门副总裁,主要负责多种临床前及临床阶段在研药物的发现与开发。加入葛兰素史克前,吴博士在Ambrilia Biopharma担任临床前及基础研究副总裁。吴博士亦曾在PhageTech、Immunex和诺华等公司担任过高级管理职务。负责销售的言月梅女士曾是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公司心脑血管疾病产品的全国总监。John P. Gargiulo先生为公司首席商务官,领导歌礼的业务拓展及战略合作,拥有超过30年的生物医药市场策略、业务整合及商业运营等资深经验。在第一三共担任北美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等多个重要管理岗位。

1.2. 重构公司核心管线,发挥代谢领域研发积淀

多年管线调整发现新方向,重构项目尽显未来潜力。 歌礼制药在前期一直是一家专注于病毒性疾病、肝病和肿瘤治疗领域创新药物研发的公司。其管线布局以抗病毒和肝脏疾病为核心,例如达诺瑞韦钠片(戈诺卫)、盐酸拉维达韦片(新力莱),是国内本土研发的重要丙肝药物。而利托那韦片则是公司的抗病毒商业化产品,曾在新冠疫情期间销量显著增长。上述三款商业化产品曾为公司带来较好的营业收入,但由于疾病发展变化导致了销售时间较短。然而这些从产品其本身的疗效则从侧面说明公司在肝脏代谢疾病及抗病毒领域的强大研发能力,而在完成管线调整后的歌礼制药将推出更优质的产品。
截至2025年3月,公司拥有多款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候选药物:在病毒性疾病领域,针对慢性乙肝功能性治愈和艾滋病功能性治愈的候选药物ASC22(PD-L1抗体)已进入IIb期临床。公司关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其中ASC40是一款口服、选择性的脂肪酸合成酶(FASN)抑制剂,于2024年10月获得了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证,用于治疗伴有中度至重度肝纤维化(即F2至F3期纤维化)的非肝硬化MASH患者。


紧跟临床需求,进军减重市场。 2024年9月歌礼制药宣布进军减重市场,其中ASC30是首款既可每月一次皮下注射也可每日一次口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小分子GLP-1受体(GLP-1R)激动剂,截至2025年3月正在开展I期临床试验。虽然歌礼制药布局GLP-1相对较晚,但ASC30每月一次的注射周期,以及其可口服的剂型设计都使得其具有潜在的差异化优势。截至2025年3月该管线在美国进行I期临床试验,根据临床试验普遍进展速度,我们预计2025年Q1数据读出,2025年Q2则有望启动II期临床。而公司公告的另一款减重管线ASC47则更加重磅,是市场上急需的减重不减肌型减重药,其在与司美格鲁肽的头对头小鼠模型试验中已经展现了明显的肌肉不减少的特性,预计未来上市后将凭借其差异化优势带来营收增长。截至2025年3月该管线在美国进行I期临床试验,根据临床试验普遍进展速度,我们预计2025年Q1数据读出,2025年Q2有望开展II期临床。

2. 发挥代谢领域研发积淀,管线重构进军减重领域

2.1. ASC30:公司进军减重领域的首款产品
2024年公司宣布进军减重市场,而ASC30则是歌礼制药的首款管线。 ASC30是歌礼制药自主研发的不募集β-抑制蛋白(without β-arrestin recruitment)的小分子GLP-1R偏向激动剂(GLP-1R biased small molecule agonist)。其作用靶点为GLP-1受体,其广泛分布于全身多个器官或组织,包括胰腺、肾脏、心脏、血管内皮、胃肠道、肺部、垂体、中枢神经系统等,故GLP-1具有多重生物学效应。这使得GLP-1类药物不仅仅被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大量针对其他适应症的药物管线也都在积极开发中。其中减重是热门方向之一。


传统的减重方法通常依赖于饮食控制、增加运动量等行为改变,重点在于人为地减少摄入的热量和增加热量消耗,需要较强的自我控制力和持续的行为调整。GLP-1减重法是通过使用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药物来模拟或增强GLP-1激素的作用,用于体重管理帮助减重的一种治疗方案。GLP-1类药物通过调节胃肠道激素,直接影响大脑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进饱腹感并减少食欲,改善胰岛素分泌,从而帮助减少食物摄入和促进脂肪代谢,能帮助患者更容易地坚持减重。

2024年9月17日歌礼制药宣布其在美国开展的ASC30两项I期临床试验均已完成首批患者给药。ASC30是首款也是唯一一款既可每月一次皮下注射也可每日一次口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小分子GLP-1受体(GLP-1R)激动剂。歌礼ASC30 片剂和 ASC30 注射剂分别于2024年7月和2024年9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IND批准。公司预计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获得上述两项美国I期临床试验的顶线数据。
2.2. 具有差异化优势的给药模式,早期临床数据已展现潜力
相比市场上的其他GLP-1类减重药,ASC30具有独特和差异化性质 ,这使得该药物可以以每月一次皮下注射或每日一次口服片剂的形式进行给药,这将大大提高临床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经过头对头比较,ASC30对GLP-1R的体外药效比礼来的小分子减重药Orforglipron高出2到3倍。cAMP(环磷酸腺苷)是GLP-1R激活后通过G蛋白信号通路产生的关键第二信使,直接关联药物的治疗效果(如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食欲)。ASC30的EC50值显著低于Orforglipron,表明其激活GLP-1R的效力高于Orforglipron。这使得在临床应用上,ASC30在更低剂量下即可达到相同疗效,具备降低药量的可能性,从而降低潜在副作用。而增大剂量则有可能带来更显著的减重效果。同时ASC30相比天然GLP-1而言具有信号通路选择性。β-Arrestin 2是GLP-1R的另一条下游信号通路,其过度激活可能与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相关。选择性激活cAMP通路是新一代GLP-1药物的重点开发方向。

ASC30对GLP-1受体的优秀作用表现同样在动物试验中得到体现。 在对非人灵长类动物(NHPs)进行的静脉葡萄糖耐受实验(IVGTT)中,经过头对头比较,与Orforglipron(剂量:6毫克/公斤)相比,ASC30(剂量:1.5毫克/公斤)刺激分泌的胰岛素更多,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ASC30在更低剂量下即可显著增强胰岛素分泌,且效果远超更高剂量的Orforglipron。这一结果为ASC30的进一步临床开发提供了关键支持,尤其是在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疗领域,其高效、低剂量的特性可能带来更好的疗效与安全性平衡。
ASC30的独特分子设计让其在动物模型中的半衰期更长。 根据公司披露的早期临床试验数据,ASC30注射剂的半衰期长达25天,这为在人体中每月注射一次提供了支持。在NHPs中,与安进研发的MariTide(抗体多肽偶联药物)相比,单次ASC30皮下注射可在一个月内持续有效地减轻体重,而MariTide的试验数据结果的给药方式则为每周注射1次、共计6次。与其他给药更频繁的在研竞争管线相比,每月皮下注射一次的ASC30具有更大竞争优势,其用药成本更有可能更低。

从皮下注射剂型向口服剂型转变是未来减重药的风向标。 歌礼制药2025年1月披露ASC30口服剂型I临床试验数据,已经表现出优秀的药代动力学特性。ASC30口服片治疗肥胖症患者(BMI:30-40kg/m2)的美国单剂量递增(SAD)研究(NCT06680440)由5个队列(2毫克、5毫克、10毫克、20毫克和40毫克)组成,共计40名肥胖症患者,于空腹状态下进行。试验数据表明,ASC30口服片显示出与剂量成比例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半衰期长达60小时,这使得未来临床中可以支持一日一次或更低频率的口服给药。跨试验比较表明,在人体中,5毫克ASC30单剂量的药物暴露量是6毫克 Orforglipron单剂量的2.2倍。与其它在研小分子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相比,ASC30口服片显示出更优越的PK特征,这意味着ASC30口服片有望成为治疗肥胖症的同类最佳。试验队列5中,肥胖症患者在空腹和进食状态下均口服单剂量40毫克ASC30口服片,数据显示PK特征在空腹和进食状态下基本相同,这表明ASC30口服片服用方便,可每日一次口服给药,不受食物和水的影响。ASC30口服片剂利用歌礼制药的专有技术研发而成,室温下稳定,稳态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在动物模型中达99%。

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ASC30同样有优秀表现。 在Ia期临床试验数据结果中,所有不良事件(AE)均为轻度(1级)或中度(2级),大部分AE与胃肠道(GI)相关。无3级或以上AE,也无严重不良事件(SAE)。ASC30口服片的GI相关安全性特征与其它在研小分子口服GLP-1R激动剂一致或更佳。

ASC30在美国开展Ib期临床试验。ASC30的每日一次口服片用于治疗肥胖症患者(BMI:30-40kg/m²)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b期多剂量递增(MAD)研究(NCT06680440)包括3个队列,每个队列中8名患者服用ASC30片,2名患者服用安慰剂。队列1设置了四个剂量(2毫克、5毫克、10毫克和20毫克),每名服用ASC30片的患者每周递增一个剂量,每个剂量持续治疗7天。在整个28天治疗期内,队列1的ASC30平均每日剂量为9.25毫克。队列2设置了四个剂量(2毫克、10毫克、20毫克和40毫克),每名服用ASC30片的患者每周递增一个剂量,每个剂量持续治疗7天。根据2025年2月公司披露的中期数据,在整个28天的治疗期内,队列2的ASC30平均每日剂量为18毫克。每日一次服用ASC30口服片治疗28天后,MAD队列1体重相对基线平均下降4.3%,MAD队列2体重相对基线平均下降6.3%。MAD队列1经安慰剂校准后的体重相对基线平均下降4.2%,MAD队列2经安慰剂校准后的体重相对基线平均下降6.2%。在MAD队列1和队列2中,ASC30总体耐受性和安全性均良好。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SAE)。

截至2025年3月,多款小分子GLP-1R激动剂在研,包括歌礼制药的ASC30、阿斯利康的AZD5004、华东医药的HDM1002和辉瑞的lotiglipron。比较四款药的I期临床试验数据可以发现,歌礼制药的ASC30已经属于疗效第一梯队。四款药物均采用28天用药周期(lotiglipron为42天)。ASC30的40mg剂量下体重减少6.3%;AZD5004的50mg剂量下减重5.8%;HDM1002在50-400mg的剂量下减重4.9%-6.8%;lotiglipron的180mg减重5.13%。四款药均存在剂量依赖性,而在其优效剂量下则ASC30已经与大MNC的管线处于同一梯队。

2.3.   全球在研减重管线竞争格局

当前全球减重药物研发格局呈现“巨头主导、百花齐放”的态势。现阶段整体减重市场仍然以GLP-1受体激动剂为主,例如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和礼来的替尔泊肽,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其他管线则是在多靶点、长效注射剂型、口服剂型等方向发起突破,例如诺和诺德的口服司美格鲁肽Rybelsus、礼来的Orforglipron和Retatrutide、安进的AMG 133、恒瑞医药的HRS-7535。同时国内药企也在快速跟进,例如华东医药的HDM1002、甘李药业的博凡格鲁肽(GZR18)、翰森制药与默沙东的合作等。目前整体减重市场已经进入到一个细分赛道全覆盖的阶段,此时更需要关注的是管线的临床试验数据与推进速度。

在减重领域,GLP-1类药物无论是研发进展还是市场份额均处于领先地位,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与礼来的替尔泊肽彰显出非凡的商业潜力。但由于早期多肽类减重药的副作用和改进空间巨大,MNC也都在积极寻找下一代升级管线。2025年3月24日,联邦制药宣布将GLP-1/GIP/GCG受体激动剂UBT251的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授权给诺和诺德,后者支付2亿美元预付款、18亿美元里程碑金额,以及一定比例的销售分成。这标志着国内减重管线受到海外MNC的重点关注。多肽类药物在疗效方面表现出色,但MNC在探索解决其副作用的道路上已有不同的路径选择,除了专注于新一代多肽管线,MNC也开始关注小分子GLP-1R激动剂。多肽类药物存在规模生产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临床储存难度大的问题。且由于多肽的化学性质,多肽药物难以口服通过胃肠道消化吸收,大量有效成分被胃酸和蛋白酶分解。因此多肽类减重药开发口服剂型的难度大,相比之下小分子化药则在口服剂型上更具优势,无需冰箱储存,患者依从性更好。礼来的Orforglipron与歌礼的ASC30即属于小分子减重药。

GLP-1类药物在疗效方面表现出色,但其靶点本身所具有的副作用也难以忽视,诸如肌肉流失与胃肠道反应,以及停药后的体重反弹问题,仍是亟待解决的挑战。新靶点、新技术在不断涌现,例如多靶点联合疗法、胰淀素等产品逐步被开发。2025年3月,罗氏宣布与丹麦生物技术公司Zealand Pharma达成合作协议,将以16.5亿美元预付款以及最高36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共同开发长效胰淀素类似物小分子Petrelintide。这笔总价高达52.5亿美元的交易,标志着罗氏正式加入GLP-1赛道之外的下一代减肥疗法竞逐。布局GLP-1以外靶点的减重管线已经成为业界的下一个研发方向,歌礼制药同样有类似的布局,就是针对THRβ靶点的ASC47.

3.   ASC47:减重不减肌瞄准临床痛点,试验数据优秀值得期待

ASC47是一种歌礼制药自主研发的脂肪靶向的甲状腺激素受体β(THRβ)选择性小分子激动剂,有望成为同类首创的减重不减肌候选药物。ASC47具有独特的差异化特性,能够靶向脂肪,从而在脂肪组织中产生剂量依赖性的高药物浓度。THRβ在脂肪组织和肝脏组织中表达都很高。通过解偶联蛋白-1(UCP-1)介导脂肪组织产热是ASC47减脂并实现减重不减肌的关键作用机制之一。该机制使ASC47有别于基于肠促胰素的候选药物以及其他正在临床前和临床开发阶段的减重不减肌候选药物。


近年来,一些THRβ选择性激动剂通过肝脏靶向给药成功地治疗了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然而,这些THRβ激动剂缺乏脂肪靶向特性。例如,Resmitirom(瑞美替罗)在肝脏组织中有显著的高浓度蓄积,但在其他组织(包括脂肪组织)中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蓄积。Resmitirom选择性激活肝脏THRβ受体,主要改善肝脏代谢(如减少脂肪变性、抑制纤维化),但无法直接作用于脂肪组织或中枢食欲调控系统,因此对体重无影响。这种现象在VK2809(Viking Therapeutics)和TERN-501(拓臻生物)等其他THRβ类药物中都有体现,其单独用药均不直接降低体重。ASC47具有THRβ选择性和脂肪靶向递送特性。ASC47可靶向递送至脂肪组织,这使得低剂量和临床适用剂量的ASC47应用于肥胖症的治疗成为可能。

在两项分别与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进行头对头比较的饮食诱导肥胖(DIO)小鼠模型研究中,ASC47单药疗法显示出了剂量依赖性的健康减重效果(减重不减肌)。在这两项研究中,皮下注射低剂量的ASC47(15毫克/公斤和45毫克/公斤,每两周一次或每周一次)均表现出了具有临床意义的减重效果。相比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ASC47在小鼠模型中都表现出当总体脂量下降幅度相近时的肌肉量的增加,这表明其具有在减重同时保持肌肉的潜在能力。

2024年12月,公司披露了一项低剂量ASC47联合司美格鲁肽在DIO小鼠中的头对头研究数据。低剂量ASC47联合用药1优于司美格鲁肽单药疗法,联合用药使体重下降36.2%,司美格鲁肽单药使体重下降23.1%,联合用药比单药多减重56.7%。根据体表面积换算,小鼠体内ASC47低剂量1的人体等效剂量预计大约为 20 mg。而在澳大利亚进行I期SAD研究已将剂量递增至90 mg,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低剂量ASC47与司美格鲁肽联用将肥胖小鼠的身体成分恢复至健康非肥胖小鼠的水平。治疗结束时,接受低剂量ASC47联合司美格鲁肽治疗的肥胖小鼠的肌肉总量占总体重比例(68.8%)与健康非肥胖小鼠(66.0%)相似,意味着实现了健康减重。司美格鲁肽单药治疗无法恢复肥胖小鼠的身体成分至健康水平。治疗结束时,低剂量ASC47联合疗法组肥胖小鼠的累计热量摄入量显著高于司美格鲁肽单药疗法组肥胖小鼠,说明ASC47的作用机制有别于胰高血糖素类药物。

接受两种低剂量ASC47联合疗法的肥胖小鼠的空腹血糖、胆固醇和LDL-C均比接受司美格鲁肽单药治疗的肥胖小鼠有统计学显著性更多的下降。

2025年3月,公司宣布ASC47与司美格鲁肽联合治疗肥胖症的IND申请获得美国FDA批准。该联合用药研究将由三个队列组成,均为肥胖症患者(BMI≥ 30kg/m²)。每个队列中,患者接受单次低剂量ASC47和4次司美格鲁肽(0.5mg,每周一次)治疗。队列1-3接受的低剂量ASC47分别为10mg、30mg和60mg。每个队列中,6名患者接受ASC47与司美格鲁肽联合治疗,2名患者接受司美格鲁肽与安慰剂联合治疗。公司预计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末完成首例患者给药。同时公司宣布ASC47单次给药联合司美格鲁肽的数据将用于支持低剂量ASC47和一种肠促胰素类药物联合治疗肥胖症的MAD研究,该研究预计将于2025年年底开展。

4.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歌礼制药现阶段的三款商业化产品均已经入销售寿命末期,根据公司2024年上半年报,公司主营收入已经为0。由于没有新的商业化管线,预计2024年全年营收接近0。且公司的主要管钱均无法在短期内贡献收入,故采用企业自由现金流贴现法对公司进行估值。

FCFF估值主要依托以下假设。以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1.8%作为无风险利率;Wind数据库中显示歌礼制药贝塔值为0.99;歌礼制药为生物医药科 企业,故所得税率为15%;参考Wind数据库得到港股市场预期收益率约为9.25%;计算可得股权资本成本为9.18%;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9.18%。公司营收主要源于ASC30与ASC47两款产品,根据公司所披露的临床试验进展,我们推测两款产品有望在2029年在中国与美国获批上市。最终模型目标价为11.37人民币,给予“买入”评级。


5.  风险提示

(1)核心管线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为创新药研发企业,多款创新药及新适应症研发处于临床Ⅰ/Ⅱ期阶段。而产品未来收入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新产品和新适应症的获批,若临床试验或后续结果不及预期,公司将面临收入不及预期等风险。

(2)管线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目前现有管线存在多个竞品正在研发,如果未来同适应症产品增加,可能会导致商业化竞争加剧,导致公司收入不及预期等风险。
(3)上市时间不及预期的风险: 在审批过程中,CDE有可能在原申报资料基础上补充新的技术资料,甚至有可能要求申请人补充临床试验,CDE评的不确定性将可能会延后公司相关药品上市时间。
(4)核心研发人员流失的风险: 维持核心技术人员队伍和高管团队的稳定是公司管理和研发的关键,核心技术人员的粘性体现出了公司治理和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考虑到未来创新药企的竞争加剧,基于核心技术人员的抢夺将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挑战之一,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也将成为公司面临的核心风险之一。




免责声明: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研究报告仅供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及作者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内容所导致的任何后果负任何责任。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东吴证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或其他服务。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分析师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经授权刊载、转发本报告或者摘要的,应当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并注明本报告发布人和发布日期,提示使用本报告的风险,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未经授权或未按要求刊载、转发本报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公司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吴证券投资评级标准:

投资评级基于分析师对报告发布日后6至12个月内行业或公司回报潜力相对基准表现的预期(A 股市场基准为沪深 300 指数,香港市场基准为恒生指数,美国市场基准为标普 500 指数,新三板基准指数为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具体如下:

公司投资评级:

买入: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在15%以上;

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介于5%与15%之间;

中性:预期未来 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介于-5%与5%之间;

减持:预期未来 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介于-15%与-5%之间;

卖出:预期未来 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在-15%以下。

行业投资评级:

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强于基准5%以上;

中性: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基准-5%与5%;

减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弱于基准5%以上。

我们在此提醒您,不同证券研究机构采用不同的评级术语及评级标准。我们采用的是相对评级体系,表示投资的相对比重建议。投资者买入或者卖出证券的决定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如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等,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


分析师承诺: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法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分析师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得出结论,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分析师承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获取任何形式的补偿。


免责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swsc_bm,国广有话说)由东吴证券研究所朱国广团队设立,系本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发布的唯一订阅号。

本公众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

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朱国广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发布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东吴证券研究所及本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对所载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本订阅号推送信息仅面向东吴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在未经授权前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东吴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本订阅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推送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腾讯研究院  ·  互联网前沿法律动态周报 |12.13-12.19
8 年前
IT高管会  ·  【房事】为什么不能买别墅?
7 年前
Excel之家ExcelHome  ·  卡通小钟表 表格萌起来~~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