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地区的网友逛商场发现,商场里面居然开了一家“中国名创店铺”,而店内展示的logo仍是大家熟悉的名创优品(miniso),难道是名创优品改名了?
图源:小红书用户
有网友表示,“中国名创”这个名字,还以为里面卖的是非遗产品传统文化产品啥的。
还有网友表示,有种机场土特产店的感觉。
简单的网格栅装潢,搭配书法字体门头,从外面看向里面则是各种IP衍生的鲜丽可爱的玩具饰品,隐约透露出一种互不兼容的混搭感。
改头换面
名创优品深耕国货路线
可以说,这是名创优品立稳中国品牌身份的又一次布局。
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去日化”整改,现在名创优品作为中国品牌的身份已经深入人心。
但单单从门头招牌等视觉导视来看,并不能很显著地体现中国本土品牌特色。
伴随着国民文化自信的增强,国货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发展,年轻一代更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门头招牌从“名创优品”变成中国名创,抓住了产品的“国货”定位,更易于品牌以现在年轻人感兴趣的国风、国潮等概念进行营销,把概念应用于产品、包装等各种元素上。
去年下半年,名创优品启动了一场“中国名创,续写中国非遗”营销活动,
携手三位非遗传承人,将“江永女书”、“中国剪纸”、“曹氏风筝”三种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中,推出13款“中国非遗”系列新品,使非遗文化以生动鲜活的形式进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
活动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强大的传播矩阵。线上,通过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话题营销,携手网友们进行内容共创;线下,则通过快闪活动、户外大屏展示等方式,扩大活动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品牌参与非遗文化的公益传承活动,成为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次创新实践,将品牌的商业目标与社会责任进行了完美融合
。
与此同时,名创优品也在走一条中国品牌出海的路,致力打造全球超级品牌。
今年6月,名创优品欧洲最大旗舰店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开业,成为首个入驻巴黎香街的中国品牌。
最近巴黎奥运会正在火热进行中,名创优品巴黎香榭丽舍旗舰店也化身海外应援阵地,用中国诗词为中国的奥运健儿们应援,在巴黎各知名景点布置了诗词卷轴,并推出了一系列免费的应援周边。
图源:新浪四川
探索中国品牌的全球化发展之路,名创优品确实够努力。
国货浪潮翻涌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这几年,我们看到很多品牌的“伪日系”营销接连翻车,那些曾经靠着伪装日货而得到蓬勃生长的品牌已经马不停蹄地
撕掉了“日系”标签。
2021年,南京茶饮品牌由“伏见桃山”更名为“伏小桃”
。
童年,农夫山泉因为在宣传
拂晓白桃味苏打气泡水产品时,强调自己是“福岛县产”而翻车,之后紧急公关,表示
拂晓白桃原产于福岛,风味独特,上世纪在中国已有引种,“我们研发人员依据拂晓桃的独特风味,创制了类似拂晓桃风味的产品,与拂晓桃产地没有关联”。
农夫山泉微信公众号文案
2022年,奈雪的茶进行品牌升级,将
门面Logo从“奈雪の茶”变为“奈雪的茶”,招牌上的文字也从原本的“NAYUKI”改成拼音“NAIXUE”。
2023年,元气森林换掉包装上常用于
日语中的“気”,把“元気森林”变为“元气森林”。
在国潮最为盛行的几年,越来越多品牌打上“中国”前缀。
2018年,李宁让模特们穿上水墨画、穿上印有“中国”二字的卫衣走上纽约时装周
。
图源:李宁淘宝店铺
2020年,塔斯汀调整了定位,将原本
“超级汉堡”的定位调为“中国汉堡”,并同年推出了“东方味觉觉醒计划”。
但打着“国货”的名号出道,却并不意味着会顺风顺水。
作为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国货美妆品牌,花西子主打国风定位,产品、包装各方面都有显著的东方美学特色,却因一支售价79元眉笔引发的“血案”,被造出了“花西币”的网络热梗,从“国货之光”变成了“
化妆品刺客
”
。
李宁也一度被称为国货之光,却因设计风格的争议,以及品牌打响之后十分明显的溢价,引发了不少消费者脱粉。
国货崛起,需要情怀,更需要实力。大浪淘沙沙去尽,
沙尽之时见真金。国货的发展,要打好产品和市场两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