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皇帝的奢华生活总是为人所津津乐道,作为一国之君,他们的衣食住行都极其考究。
若按“奢侈程度”排个名,明清,尤其是清朝的帝王算是数一数二的了。今天小藏就带大家感受一下,这些帝王到底有多“壕”……
光绪皇帝大婚典礼图
提起皇帝的穿戴,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龙袍。其实,可不止这么简单,以清朝为例,皇帝的衣服基本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和便服这六大类,其中尤以前四类最为讲究。
礼服
是在祭祀、朝会等重大典礼时所穿的服装。在清代宫廷所有的服装种类中,礼服的等级规格最高。皇帝礼服主要包括端罩、衮服和朝袍。
清 内明黄色貂皮端罩
端罩为清代皇室冬季的皮制礼服,是皇帝、诸王、高级官员等人在冬天穿在袍服外的翻毛外褂。它以质地、皮色的好坏及其里、带的颜色划分为八个等级,区别地位的高低尊卑。
清晚期 青色团龙纹暗花绸绣彩云金龙纹二章衮服
衮服是穿于朝袍之外的褂式服装,为朝、祭等庄重的礼仪场合穿用的章服,只有皇帝才可穿用。古代衮,卷同音,衮服以卷龙,十二章纹为饰,寓意“王披衮以象天”。
清康熙 蓝绢绣「彩云金龙」朝袍
朝袍通常指皇帝用于在登基、大婚、万寿圣节、元旦、冬至、祭天、祭地等重大典礼和祭祀活动时所穿的几大类礼仪服饰。皇帝朝袍有蓝色、明黄色、红色和月白色四种颜色,分别在祭祀天、地、日、月时穿用。
乾隆 御制明黄色缎绣辑米珠云龙十二章纹夹龙袍
吉服袍
是我们常说的“龙袍”,主要用于重大吉庆节日以及先农坛皇帝亲耕等场合。龙袍的用色颇有讲究,也十分严格。汉文帝刘恒的龙袍第一次采用黄色,唐高祖武德年间令臣民不得穿黄色,黄色的袍就成为了王室专用之服,自此历代沿袭下来,直到明清。
龙袍上面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但龙数一般为9条,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襟里藏1条,于是正背各显5条,吻合帝位“九五之尊”。清代龙袍还绣“水脚”,隐喻山河统一。
驼黄色团云龙暗花缎常服袍
常服
为帝后穿用较多的一类服饰,既含礼服之性质,又具有吉服之作用,且多用于严肃、庄重的场合。
清乾隆 蓝色云龙纹暗花绸镶羊皮里行服袍
行服
为中国古代皇帝出巡或围猎时所穿的衣服。清代皇帝行服,有行褂及行袍两种。
我国古代皇帝就餐规则极其考究,满桌珍馐就不说了,光看那些用来吃饭的行头,就不禁叫人眼红了。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餐具——
清雍正 五彩龙凤呈祥碗
清雍正 斗彩缠枝花卉纹盘
清雍正 斗彩海水龙纹盘
清康熙 青花十二花神杯
清乾隆 仿永宣青花执壶
1、铜胎镀金掐丝珐琅万寿无疆碗
2、青玉柄金羮匙
3、乾隆款金胎珐琅柄鞘刀
4、青玉镶金箸
5、金镶木把果叉
皇宫内家具的选材、造型、装饰都极考究,不仅是满足生活需要,更追求一种审美情趣,在不同的场合,配合不同的家具,与环境形成一幅幅和谐的画卷。
太和殿
保和殿
而我们再看看明清宫殿,最为抢眼的莫过于这里的“摆件”——雕龙髹金的皇帝宝座前陈设有成双成对的宝象、甪端、仙鹤、香筒和四个掐丝珐琅香炉。
中国的古代工艺品绝大部分是官民共享,但景泰蓝是个例外
。景泰蓝身为历代皇家重器,皇宫大殿主要陈设景泰蓝,作为
镇殿之宝。
明宣德 掐丝珐琅云龙纹盖罐
清乾隆 掐丝珐琅多穆壶
民间素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的说法,
景泰蓝以雍荣华贵之姿出现在紫禁城,是皇家独享的瑰宝,
尤其
明清两代,
景泰蓝技艺随着朝代的更迭亦愈为丰富,各色的精美景泰蓝遍布于紫禁城中的角角落落,
代表着皇家的无上奢华。
皇帝出门也是大排场,
如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清代徐扬等绘的《乾隆南巡图》,就描绘乾隆皇帝南巡出北京正阳门的盛大场面。
第1卷 启跸京师 (局部)
明清时代,随着古代皇权的不断加强,仪卫制度也逐渐严格,而且地位也不断提升,其宫廷仪卫制度虽相比前朝有所减省。但仍气场十足。清朝初年皇太极的仪仗只有270人,到了向来奢侈的乾隆皇帝,其仪仗队伍就扩大到了2114人。
第3卷局部《渡黄河》
除了《乾隆南巡图》,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皇朝礼器图式》和国家博物馆藏《南郊大驾卤簿图卷》等画卷中,也可以看到清代皇帝出行时的完整样貌。其中的辂、辇、舆、旌旗、幡幢、伞扇、乐器、兵仗以及皇帝所用的金交椅、金香炉、金唾壶等物品,总器物竟多达66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