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金电子研究
电子首席骆思远及其团队倾心打造,为投资者挖掘行业投资价值保驾护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3月15日】田俊国老师线下公开课《教学引导 ... ·  14 小时前  
食品论坛  ·  培训通知 | ... ·  3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田俊国:当你不害怕失去时,你才真正拥有 ·  4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2月22-23日】心智突围工作坊第九期(北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金电子研究

【国金电子】行业周报:四大云厂商资本开支继续高增,继续看好Ai及苹果链方向

国金电子研究  · 公众号  ·  · 2024-11-04 08:24

正文






+

投资逻辑


电子周观点:

四大云厂商资本开支继续高增,继续看好Ai及苹果链方向。北美四大云厂商三季度合计资本开支589.1亿美元,其中亚马逊Q3资本支出同比增长81%,达到226.2亿美元,微软Q3资本支出达到149.2亿美元。云厂商资本开支继续保持高增长,英伟达Blackwell芯片需求强劲,微软疯狂下单 GB200 芯片和 NVL72服务器,产业链已开始拉货。电子板块三季度业绩分化,受益AI云端强劲需求及周期复苏,PCB板块业绩靓丽。AI云端带动了AI服务器、交换机、光模块等需求,PCB板块受益明显,叠加下游多个领域需求回暖,PCB板块前三季度快速增长。2024年上半年营收1678亿元,同增19%,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增25%。24Q3营收为622亿元,同增11%,环增10%,归母净利润为47亿元,同增9%,环增5%。苹果iPhone16积极备货,虽然有汇兑损失的影响,但是苹果链核心公司营收和利润保持了同比稳健增长,选取了9家苹果营收占比较高的代表性公司,前三季度营收3821.55亿元,同增18.19%,归母净利润241.12亿元,同增11%。24Q3营收1509.27亿元,同增20.10%,环增31.99%,归母净利润95.28亿元,同增7.91%,环增62.73%。苹果硬件创新和成长趋势逐渐清晰,今年iPhone16初步融入AI,端侧模型持续升级,明年IPhone17有望迎来硬件及端侧AI大创新,2026年苹果有望推出折叠手机/Pad和智能眼镜,苹果将持续打造芯片、系统、硬件创新及端侧AI模型的核心竞争力。继续看好AI驱动、苹果链及自主可控产业链。

细分赛道:1) 半导体代工:明年全球CoWoS产能需求将增长113% 台积电月产能将增至6.5万片晶圆。2)工业、汽车、安防、消费电子:根据Canalys,2024年Q3全球PC出货量达6640万台,同增1%,预计2024年AI PC销量达5000万台。2024年Q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增5%,预计2024年AI手机渗透率为16%。2024年Q2全球智能音频出货量达1.1亿部、同增11%。消费电子需求持续复苏。9月9日苹果发布iPhone 16系列、全系采用A18芯片,Apple Intelligence系统逐步上线升级,有助于带动新一波换机周期。根据乘联会,预计10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15万辆、环增2%、渗透率达52%。预计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100万辆,同增22%,渗透率达40%。3)PCB:从PCB产业链8月最新数据来看,整个行业景气度仍然强劲,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上游到下游同环比增幅都有所下降,而按照传统淡旺季分配来讲,Q3应为旺季、环比淡季Q2应该景气度更高,目前来看整个三季度旺季呈现出景气度承压状态,根据我们产业链跟踪,主要原因来自于家电、消费类需求增长放缓,整机库存攀高,Q3整个行业进入缓慢修整状态,我们认为后续变化还需要进一步跟踪才能够判断。4)元件:从被动元件的周期性来看,业绩维度:23年业绩持续改善,24H1环比提升,且Q3预期环比持平/略增;库存维度:22年原厂及渠道去库存完成,23年至今产业链库存健康,目前原厂保持合理水平;交期维度:陶瓷电容交期基本维稳,供需呈现修复持稳;稼动率:行业整体Q2稼动率提升,国内MLCC厂商稼动率打满,台系稼动率提升。需求端上半年家电、AI服务器比较旺盛,消费有补库需求,安防、车规、工控需求比较稳定。5)IC设计:存储大厂转向DDR5/HBM,A股利基型存储厂商迎来发展机会。随着主流存储持续涨价,三大厂商库存持续消化,资金回笼后重点投向DDR5及HBM等未来需求强劲的领域,将加快退出利基存储市场。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北美四大云厂商三季度资本开支继续保持高增长,英伟达Blackwell芯片需求强劲,产业链已开始积极拉货,微软疯狂下单 GB200 芯片和 NVL72服务器,产业链迎来了较好的拉货机会,看好核心受益公司。建议关注Apple Intelligence持续升级情况,有望给iPhone16新机赋能。看好Ai驱动、苹果产业链、半导体复苏及估值修复受益产业链。


风险提示:

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AIGC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外部制裁进一步升级的风险。


板块细分观点


板块细分观点

1.1 汽车、工业、消费电子:消费电子需求向好,AI边端未来可期

1)消费电子:①根据Canalys,2024年Q3全球PC出货量达6640万台,同增1%,预计2024年AI PC销量达5000万台。2024年Q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增5%,预计2024年AI手机渗透率为16%。2024年Q2全球智能音频出货量达1.1亿部、同增11%。消费电子需求持续复苏。②9月9日苹果发布iPhone 16系列、全系采用A18芯片,A18芯片采用台积电第二代3纳米工艺制程(N3E)、相比A16提升30%速度,能耗降低30%,A18芯片配备了5核GPU,相比A16 Bionic芯片,性能提升了40%,并且功耗降低了35%。叠加Apple Intelligence系统逐步上线升级,首批Apple Intelligence功能10月上线美国英语版,12月拓展至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南非、英国,明年逐步上线中国、法国、日本、西班牙,有助于带动新一波换机周期。③AI眼镜销量超预期,我们估算2024年Q2 Meta Ray-Ban出货量或达50万台,年化销量达200万台。④预计未来伴随更多AI 手终端,消费电子需求持续向好,建议关注品牌公司(苹果、小米集团、传音控股、联想集团)、手机供应链(立讯精密、鹏鼎控股等)、PC供应链(珠海冠宇)、XR供应链(歌尔股份、龙旗技术、水晶光电)。

2)汽车:关注智能化+电动化。①根据乘联会,预计10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15万辆、环增2%、渗透率达52%。预计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100万辆,同增22%,渗透率达40%。预计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100万辆,同增22%,渗透率达40%。②特斯拉于10月发布Robotaxi,有望加速智能驾驶进程。③建议积极关注智能化(电连技术、永新光学、京东方精电、舜宇光学科技、宇瞳光学、联创电子、水晶光电)。电动化(瑞可达、永贵电器、维峰电子、法拉电子、中熔电气)等标的。

3)光刻机是半导体设备中最昂贵、最关键、国产化率最低的环节。光学系统是光刻机的核心,光刻机制程越小,对光学系统的精度要求越高,目前仅有少数公司(德国蔡司、日本佳能、尼康)具备光刻机超精密光学系统供应能力。伴随美国制裁加剧,建议积极关注光刻机光学公司(晶方科技、茂莱光学、福晶科技、腾晶科技、炬光科技等企业)。


1.2 PCB:6月景气度持续回升,PCB制造环比略承压

从PCB产业链8月最新数据来看,整个行业景气度仍然强劲,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上游到下游同环比增幅都有所下降,而按照传统淡旺季分配来讲,Q3应为旺季、环比淡季Q2应该景气度更高,目前来看整个三季度旺季呈现出景气度承压状态,根据我们产业链跟踪,主要原因来自于家电、消费类需求增长放缓,整机库存攀高,Q3整个行业进入缓慢修整状态,我们认为后续变化还需要进一步跟踪才能够判断。



1.3 元件:LCD价格企稳

1)被动元件:各领域需求平稳,AI终端升级带动升级

从被动元件的周期性来看,业绩维度:23年业绩持续改善,24H1环比提升,且Q3预期环比持平/略增;库存维度:22年原厂及渠道去库存完成,23年至今产业链库存健康,目前原厂保持合理水平;交期维度:陶瓷电容交期基本维稳,供需呈现修复持稳;稼动率:行业整体Q2稼动率提升,国内MLCC厂商稼动率打满,台系稼动率提升。需求端上半年家电、AI服务器比较旺盛,消费有补库需求,安防、车规、工控需求比较稳定。

后续展望,短期结合下游需求,整体Q3季节性表现一般,可能出现结构性涨价,普遍的价格弹性仍需要等待需求明显恢复,24上半年PC、手机补库拉货,AI服务器订单拉动,安防、车规、工控需求比较稳定;下半年AI PC订单有望启动,家电、汽车需求仍还不错。长期关注国产替代成长性:1)龙头公司国产替代加速,预计仍能够环比增长。比如龙头公司三环扩产加速,顺络份额提升,洁美三星放量。2)AI对应的产品升级。

大尺寸电容方面,2023年由于新能源产业链去库降本的传导,消费、工业需求一般,铝电解电容、薄膜电容均承担了较大的价格压力,且影响了23H2的订单量和订单节奏。目前产业链已到了去库尾声,价格已到底部,后续降价幅度可控,需求端,新能源应用尤其海外户储的拉货需求已有所增长,叠加消费、工业类需求回暖,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速持续,下半年大尺寸电容公司的业绩有望进一步改善。

2)面板

LCD:面板厂降低稼动率,价格企稳

根据TrendForce,10月上旬面板报价,大陆面板厂十月执行控产动作,叠加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带动,10月电视面板报价可望转为持平。结合需求情况,分尺寸来看,10月份32吋、43吋跌势已告尾声;50吋、55吋不排除有跌价可能;65吋、75吋有望保持稳定。显示器面板价格因为需求走弱有一定价格下跌压力,NB面板价格有望持平。后续需求端将迎来促销旺季,双11、双12、黑五,有一定的促销需求,但是品牌厂在电视面板采购仍在进行库存管控,预计促销拉货力度不会太强。建议关注京东方A 、TCL科技。

OLED:看好价格上涨&上游国产化机会

供需格局改善,OLED面板价格会持续上涨。需求端预计下半年消费电子拉货、中低端手机OLED渗透率提升、折叠屏放量、安卓米OV等加速国产替代(原三星)等拉动。供给端持续爬坡的主要有京东方重庆、维信诺合肥、天马厦门TM18,明后年有京东方8.6代线,供需改善OLED面板价格或持续上涨。

国内OLED产能释放、高世代线规划带动上游设备材料厂商需求增长+国产替代加速。8.6代线单线有机发光材料用量远高于6代线。有机发光材料技术壁垒高、海外专利垄断,设备端蒸镀机、掩膜版美日企业主导,国内供应商正在加速面板厂导入验证,目前8.6代线面板厂规划即三星、LG、京东方、维信诺,大陆话语权增强也在加速上游国产化进程。国内厂商加速下游面板厂配套合作、导入验证,建议关注奥来德、莱特光电、京东方A、维信诺。

3)LED:Q3内需较弱,长期关注MINILED背光及直显机会

软件环节受益:小间距渗透&高清升级&应用场景拓展带动增长。1)MINI/MICRO显示技术升级,COB/MIP等技术良率提升、成本下降,规模放量加速渗透,更小芯片&更小间距带动像素数量增加,显控产品销量需求有望增长。2)4K/8K视频高清化,带动像素密度提升,一方面推动显控产品升级带动 ASP 提升,另一方面有限带载能力下,增加产品数量需求。3)XR/虚拟拍摄/裸眼3D等应用场景拓展,覆盖更广泛场景,加速渗透商用、民用等新兴市场,建议关注诺瓦星云、卡莱特。

直显硬件端受益:供给端随着COB封装技术改进、直通良率提升,加速新技术应用,Mini LED成本快速下降,需求端直显B端客户随着成本问题逐步解决接受度提升。根据洛图数据,2023年LED屏出货面积主要集中在P1.7-2.5间距段,市占率71.1%,P1.6-1.1出货面积份额增长明显,COB在微间距占比超四成。价格维度,LED屏价格持续下探,中国小间距LED屏市场均价为1.43万元/平方米,P≤1.5间距产品市场均价下滑幅度较大,P2.5-1.5间距段的产品前期发展更成熟,价格下探空间有限,下滑相对平缓,建议关注兆驰股份。


1.4 IC设计:存储大厂转向DDR5/HBM,A股利基型存储厂商迎来发展机会

供给端:我们认为,随着主流存储持续涨价,三大厂商库存持续消化,资金回笼后重点投向DDR5及HBM等未来需求强劲的领域,将加快退出利基存储市场。利基存储市场主要包括利基DRAM(DDR2、DDR3、小容量DDR4)、Nor Flash和SLC NAND等。市场参与厂商主要包括三星、海力士、美光,其他为台系的南亚科、华邦电、旺宏以及大陆的长鑫、兆易创新、北京君正、普冉股份、东芯股份、恒烁股份等。

需求端:利基存储器主要应用于TV、家电、安防、IOT等消费类需求以及基站、工业、汽车等,今年一季度以来非手机类消费电子特别是家电、耳机、IOT、电子烟等终端需求较快复苏,有望对利基存储器带来需求。

我们认为随着大厂产能加速转向DDR5、HBM等大容量高带宽存储器,而随着终端需求复苏,利基市场有望迎来短期的产能紧缺,价格迎来上扬。1)利基存储龙头(DRAM+NorFlash+SLCNAND):看好兆易创新;2)NorFlash 厂商:建议关注普冉股份、恒烁股份;3)SLC NAND厂商:建议关注东芯股份;4)汽车及工业类DRAM龙头:建议关注北京君正。



1.5 半导体代工、设备、材料、零部件观点:产业链逆全球化,自主可控逻辑加强

半导体代工、设备、材料、零部件观点:半导体产业链逆全球化,美日荷政府相继正式出台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管制措施,半导体设备自主可控逻辑持续加强,为国产半导体产业链逻辑主线。出口管制情况下国内设备、材料、零部件在下游加快验证导入,产业链国产化加速。

半导体代工&IDM : 台积电8月营收同比增长33%,环比减少2.4%。联电6月营收同比增长8.9%。中芯国际2024年三季度营收指引为环比增长13-15%。中芯国际24Q2营收19亿美元,同比+21.8%,环比+8.6%,毛利率为13.9%,净利润1.65亿美元,同比-59.1%,环比+129.2%。整体而言我们看好中芯国际作为国内晶圆代工龙头,逆全球化下为国产芯片产业链的基石,港股PB存在低估。

封测:先进封装需求旺盛,重视产业链投资机会。台积电在法说会上表示,AI相关的先进封装产能需求很多。之前指引为今年先进封装产能翻倍,但现在来看可能是不止翻倍,供给还是很紧张到25年,希望26年能有所缓解,客户需求非常旺盛。台积电24年Capex预期为30~32B,其中70~80%是用于先进制程,10~20%是特色工艺,10%是先进封装等,25年CoWoS产能预估较2024年翻倍或翻倍以上。国产算力需求旺盛,有望拉动国内先进封装产业链。算力需求旺盛,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下,算力端自主可控成为国产算力核心发展方向。寒武纪、华为昇腾等AI算力芯片需求旺盛,先进封装产能紧缺,持续扩产背景下先进封装产业链有望深度受益。此外,HBM产能紧缺,国产HBM已取得突破,看好相关产业链标的。建议关注:甬矽电子、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利扬芯片、伟测科技;封测设备及耗材:长川科技、金海通、和林微纳。

半导体设备板块:根据SEMI 2024年9月26日最新发布的报告来看,全球300mm晶圆厂扩产有望重回爆发式增长。全球范围内,300mm(12寸) 晶圆厂设备支出主要是由半导体晶圆厂的区域化以及数据中心和边缘设备中使用的人工智能 (AI) 芯片需求不断增长推动的。SEMI预计将在 2024 年增长 4% 至 993 亿美元,并在 2025 年进一步增长 24%至1232亿美元,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预计2026年支出将增长 11% 至 1362 亿美元,随后在 2027 年增长3%至1408亿美元。分区域来看,中国是最大的下游市场,2024 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将达 450 亿美元,未来三年将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

23年头部晶圆厂的招标整体偏弱,24年部分厂商的招标情况有希望有积极改善,部分存储厂商如果进展顺利有望拉动较大的国产设备投资,我们看好订单弹性较大的【中微公司/华海清科】,建议关注【拓荆科技】;另一方面消费电子补库,半导体需求端也在持续改善,随着周期走出底部,一些成熟制程大厂的资本开支有望重新启动,自主可控叠加复苏预期,我们持续看好设备板块,看好【北方华创/精测电子/中科飞测】。

半导体材料:看好稼动率回升后材料边际好转及自主可控下国产化的快速导入。材料相对后周期,行业β会受到一些半导体行业景气度的影响,从材料中报数据来看,部分渗透率高的公司营收业绩承压,三季报来看,材料端营收利润环比弱复苏。当前美国杜邦已经在逻辑和存储相应的制裁领域断供,日本加入了设备的制裁,材料风险也在增加。中长期看好平台化材料公司,短期看好光刻胶公司的催化机会,建议关注鼎龙股份、雅克科技,安集科技等。



重点公司


■ 重点公司

看好Ai驱动、苹果产业链及自主可控受益产业链

明年全球CoWoS产能需求将增长113% 台积电月产能将增至6.5万片晶圆。DIGITIMES Research表示,受云端AI加速器需求旺盛推动,2025年全球对CoWoS及类似封装产能的需求或将增长113%。主要供应商台积电、日月光科技控股(包括矽品精密工业、SPIL)和安靠(Amkor)正在扩大产能。根据DIGITIMES Research最新关注全球CoWoS封装技术和产能的报告,到2025年第四季度末,台积电的月产能预计将增至6.5万片以上12英寸晶圆当量,而安靠和日月光合用产能将增至1.7万片晶圆。英伟达是台积电CoWoS封装工艺的最大客户,该机构预估,受惠于英伟达Blackwell系列GPU量产,台积电将从2025年第四季开始由CoWoS-Short(CoWoS-S)转为CoWoS-Long(CoWoS-L)制程,使CoWoS-L成为台积电CoWoS技术的主要制程。英伟达对CoWoS-L工艺的需求可能会从2024年的3.2万片晶圆大幅增加至2025年的38万片晶圆,同比增长1018%。因此,DIGITIMES Research预估,2025年第四季CoWoS-L将占台积电CoWoS总产能的54.6%,CoWoS-S为38.5%,CoWoS-R则为6.9%。据悉,英伟达为满足GB200系统需求,大幅增加高端GPU出货量,大举下单台积电CoWoS产能。同时,为谷歌、亚马逊提供ASIC(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服务的博通、Marvell等公司也不断增加晶圆起订量。

2024年AI推动全球芯片市场增长18.8% HBM暴增284%。Gartner表示,在人工智能(AI)需求的推动下,2024年全球芯片市场将增长18.8%,达到6298亿美元。这一增长率高于Gartner一年前预测的16.8%,而此前还预测增长率为18.5%。Gartner已将2025年的最新增长率预测从15.5%下调至13.8%,因此明年的市场总额将达到7167亿美元。Gartner高级首席分析师Rajeev Rajput在一份声明中说:“增长的动力来自人工智能相关半导体需求的持续激增和电子生产的复苏,而汽车和工业领域的需求则持续疲软。最热门的产品可能是HBM DRAM,其收入预计将在2024年和2025年分别增长284%和70%以上,分别达到123亿美元和210亿美元。

我们认为,北美四大云厂商三季度资本开支继续保持高增长,英伟达Blackwell芯片需求强劲,产业链已开始积极拉货,微软疯狂下单 GB200 芯片和 NVL72服务器,产业链迎来了较好的拉货机会,看好核心受益公司。建议关注Apple Intelligence持续升级情况,有望给iPhone16新机赋能。看好Ai驱动、苹果产业链、半导体复苏及估值修复受益产业链。重点受益公司:立讯精密、沪电股份、鹏鼎控股、水晶光电、生益电子、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东山精密、蓝思科技、领益智造、恒玄科技、瑞芯微、方正科技、胜宏科技、北方华创、中微公司、华海清科、拓荆科技、歌尔股份、江丰电子、铂科新材、顺络电子、三环集团、传音控股。

立讯精密:Apple Intelligence重新定义AI边端,2025年苹果换机周期可期。①软件方面,6月苹果首个生成式AI大模型Apple Intelligence正式登场,Apple Intelligence只能用于iPhone 15 Pro或更高版本机型;硬件方面,2025年苹果有望发布iPhone 17 Slim,Slim款可能是十年来最大的外观改款;根据IDC,2023年苹果全球保有量达8.4亿台、换机周期在3.6年,软件+硬件创新有望带动新一轮换机潮。苹果是公司超级大客户,深度受益下游放量。②公司自2020年切入iPhone组装后、成为公司重要增长引擎。我们估算目前iPhone组装份额为20%,预计未来伴随组装份额持续增长、利润率抬升,带动公司利润持续增长。③公司作为Vision Pro的OEM厂,未来有望深度受益产品放量周期。

沪电股份:高速通信类是保证公司成长的关键。公司高速通信产品主要用于交换机、服务器、运营商通信,客户覆盖包括国内外主要的设备商和云计算厂商,是A股PCB中涉及海外高速运算敞口最大的厂商,也是参与全球AI运算供应的关键厂商,未来有望随着AI市场扩容而实现快速增长。公司汽车类产品主要供应全球龙头TIER1厂商,并且依据多年的技术积累不断调整产品结构至覆盖多类域控制器用HDI产品,汽车智能化趋势将为公司带来成长贡献。

江丰电子:公司以溅射靶材业务为基础,战略布局半导体精密零组件助力产业链自主可控。海外对中国大陆半导体行业的限制范围持续扩大,国产设备加速验证导入,半导体设备和零部件持续受益国产替代。1H2024公司多个生产基地陆续完成建设并开始投产,依托半导体用靶材积累的技术积淀及客户优势,公司持续拓展产品线,大量新产品完成技术攻关,逐步从试制阶段推进到批量生产,半导体精密零组件产品销售持续放量。

东睦股份:公司是国内粉末冶金行业龙头企业,主要从事粉末压制成形(P&S)、软磁复合材料(SMC)和金属注射成形(MIM)三大业务,PS业务为国内龙头,SMC业务产能为全球第一梯队,MIM应用于折叠屏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深度绑定国内大客户。公司产业链上下游布局,三大业务多元协同发展。

生益电子:公司是传统高速通信类覆铜板生产厂商,在服务器需要用到高多层板上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公司服务器类客户覆盖了国内主流客户群和海外部分客户,随着国内加大训练端算力需求、海外AI相关应用加速推出,公司服务器类PCB将迎来增长。

中际旭创:需求端:云厂商资本开支有望重回上行周期,并且在结构上向AI或网络基础设施倾斜。根据公司23年报转引Factset一致预期,24年海外云巨头的(微软、亚马逊、苹果、Meta、谷歌)资本开支将同比增长27.2%至1938.3亿美元。在算力升级及需求增长等因素的驱动下,行业有望迎来快速上升期。供给端:募投项目持续扩充产能,1.6T等新技术前瞻布局。公司持续推进苏州、铜陵以及海外生产基地建设,高端光模块产品产能爬坡顺利。公司在OFC2023上展出1.6T可插拔光模块,预计24年下半年部分重点客户将开始部署1.6T光模块,并且在25年规模上量。基于不同的网络架构,25年也将有更多客户部署和上量800G。同时公司持续布局硅光、相干、LPO、LRO、CPO等前瞻技术,相关产品处于研发或验证阶段。

天孚通信:前瞻布局光引擎,有望成为公司业绩新增长极。随着数据中心互联带宽持续升级,光模块功耗、交换机端口密度、光电交换容量等问题凸显,光引擎成为集成度与性能兼优的解决方案。公司依托于无源器件和有源封装方面的技术沉淀积累,前瞻布局了高速光引擎解决方案。2020年公司通过定增募集7.86亿元投向面向5G及数据中心的高速光引擎建设项目。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和算力需求的增加,800G/1.6T等高速光模块需求逐渐释放,公司光引擎业务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

电连技术:汽车智能化持续加速,公司汽车连接器产品已进入吉利、长城、比亚迪、长安、奇瑞、理想等国内主要汽车厂商供应链。

顺络电子:受益于大客户拉货及安卓补库需求,传统业务订单增长较快;价格上公司LTCC等新产品持续导入客户供应体系带动ASP提升。公司消费通信类业务占比超过50%,叠层等高毛利率产品产能利用率环比提升,带动利润率明显修复。公司持续多元化布局,汽车电子、光伏储能、云计算等新兴业务打开向上空间。在市场整体处于疲软的背景下,公司盈利能力实现快速恢复,传统业务营收稳中有升,新兴业务蓬勃发展。

传音控股:2023年,公司手机整体出货量约1.94亿部、同增24%。根据IDC数据统计,2023年公司在全球手机市场的占有率14.0%,在全球手机品牌厂商中排名第三,其中智能机在全球智能机市场的占有率为8.1%(较2023年提升2pct),排名第五、排名提升一位。根据Canalys,2024年Q1公司智能手机份额提升至10%(较2023年Q1提升4pct),排名第四,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正帆科技:公司坚定推行依托Capex业务拓展战略,预计2024年Opex业务占比将首次超过20%,并且未来将持续提升。公司积极整合产业资源,依托底层技术布局新能源、科研等新领域。半导体行业扩产推动新签订单高增,材料、零组件助力业绩成长。随着公司募投项目新建产能逐步爬坡,气体业务毛利率积极改善,2023年公司气体和先进材料业务毛利率为19.21%,较上一年同期提升1.48 pcts,未来随着公司气体业务放量,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毛利率将进一步提升。鸿舸半导体的Gas Box产品于2023年全面稳产,供应链和产能效率提升显著,未来公司或将为半导体设备客户提供其他标准化、通用型的模块和零组件。

洁美科技:需求复苏+新产品验证放量。传统优势业务静待需求回暖,稼动率提升带来利润弹性。中高端离型膜产品顺利拓展核心客户,看好离型膜放量。公司离型膜中粗糙度产品已向国巨、风华等客户供应,已覆盖主要的台系客户和大陆客户。中高端离型膜产品对日韩客户已经进入加速验证的阶段,逐步与三星、村田核心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22年底公司和村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密切跟进客户需求,加速产品导入和升级,放量确定性增加。






板块行情回顾


板块行情回顾

回顾本周行情,参考申万一级行业划分,涨幅前三名的行业分别为房地产、钢铁、商贸零售,涨跌幅分别为6.01%、4.65%、4.56%。涨跌幅后三位为医药生物、通信、国防军工,涨跌幅分别为-2.90%、-3.28%、-3.38%。本周电子行业涨跌幅为-2.1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