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东金融学会
广东金融学会公众平台,致力打造学术交流、信息共享、服务会员单位的平台和窗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华商报  ·  张伟丽再度卫冕金腰带! ·  3 天前  
华商报  ·  张伟丽再度卫冕金腰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东金融学会

广东河源:走出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广东金融学会  · 公众号  ·  · 2024-03-29 22:01

正文

地处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的河源,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粤东宝库”和“万绿河源”之称。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3.20%,全省排名第3;生态公益林面积1043.45万亩,自然保护地97处,总面积约501万亩,全省排名第2;水环境质量持续排名全省第1。
2023年以来,人民银行河源市分行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努力破解生态资产度量难、交易难、抵押难、变现难等问题,不断发挥着金融发现价值、推动发展的作用。

一、首批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落地

河源市东源县田心村某种养场场主诸先生道:“去年在东源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下,生产经营规模才得以扩大。”据悉,当初在得知诸先生的窘境后,人民银行河源市分行第一时间指导东源农商行上门对接,综合评估诸先生公益林补偿收益、生产经营和个人信用等方面情况,采用“三农易信用贷款+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的组合贷款模式为其提供资金支持。这意味着河源市首笔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成功发放,贷款执行低于同期同类贷款利率170个基点的优惠利率,既化解了诸先生的筹资难题,又节约了融资成本。

为进一步健全林业权益融资实施机制,人民银行河源市分行、河源市林业局在去年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从机制上破除了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在权属证明、质押登记、价值评估等方面的梗阻。在该机制推动下,全市首批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在东源县、紫金县、和平县等地顺利落地。未来预期补偿收入转化为现实收益,有效拓宽了林业生产经营者的融资渠道,更好地赋能绿美河源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

二、为“碳”领域注入金融动能

每年盛夏时节,走进“中国鹰嘴蜜桃之乡”河源市连平县,漫山桃园里,一颗颗色泽鲜亮的鹰嘴蜜桃挂满枝头。

春节前夕,正是枝叶修理和大量施肥的重要时期,当地鹰嘴蜜桃种植大户谢先生陷入了资金周转紧张的愁苦中。连平农商银行了解到情况后,通过对谢先生鹰嘴蜜桃种植基地产生的减碳量进行评估、并以固碳量预期收益权作为质押,成功为其发放了林果树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30万元。
无独有偶,生活在河源市东源县高围村的黄先生主要以林木种植、农作物种植、家畜养殖为营生,拥有近3000亩林业资源,去年通过质押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获得了河源农商行20万元贷款,满足了当下急迫的融资需求。
以“碳”换“贷”实现了保生态和促增收的“双赢”,促进绿色、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此外,人民银行河源市分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作用,印发《河源市再贴现政策工具助力支持制造业当家专项行动方案(试行)》,提出开展碳减排票据再贴现创新行动等4项专项行动。去年8月,人民银行河源市分行为广发银行河源分行办理完成了粤北首笔碳减排票据再贴现业务,金额300万元。该笔再贴现工具推动广发银行河源分行向“绿色矿山”名录内的广东天高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投放资金,帮助企业加快尾矿综合利用和减排,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带动碳减排3141吨二氧化碳当量。

三、创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权质押融资模式

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仙湖茶”,是河源市东源县特色农业品牌和主导优势产业的代表之一。去年,“东源仙湖茶”成功注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为促进“仙湖茶”等生态产品价值进一步实现,人民银行河源市分行联合河源市市场监管局、科技局等部门出台《河源市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鼓励仙湖茶行业协会建立仙湖茶用标企业库,立足证明商标权利分离难点,探索仙湖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权质押融资模式。在人民银行河源市分行推动下,该市首笔“东源仙湖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融资授信2500万元落地,惠及20家用标企业。
近年来,河源市银行机构因地制宜陆续开发特色绿色信贷产品,如“油茶贷”“生猪贷”“绿色种养”“光伏贷”等专属信贷产品,不断加大对生态农业、林业、环境综合治理等绿色产业领域信贷投放,信贷资源持续流向绿色金融改革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截至2023年末,河源市绿色信贷余额67.47亿元,同比增长21.77%。
如今,河源地区沉睡的生态资产被逐渐盘活,“金融活水”俨然成为绿色之水、生态之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在金融力量的点缀下更加生机勃勃。
供稿:河源市金融学会
采编:广东金融学会秘书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