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玩圈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网罗鉴藏知识,历史揭秘,品味、追忆;在趣味之中陶冶情操,做最权威、最专业的古玩交流平台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雨果网  ·  CPM低40%!2025首个黄金营销期,电商 ... ·  12 小时前  
JP欧洲跨境服务  ·  2025年2月18日正式实施!不符合美国DO ... ·  13 小时前  
雨果网  ·  市场规模近3000亿美元!2025年宠物用品 ... ·  2 天前  
郭霖  ·  2024年终总结,花开终有时 ·  3 天前  
郭霖  ·  原创:写给初学者的Jetpack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古玩圈

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养生!

古玩圈  · 公众号  ·  · 2019-06-11 21:14

正文



一切病先是“神”病


中医认为一切病先是神病,然后是气病,再到血病,最后才到什么呢?形病。


疾病先从生命无形的部分,即从精神、信息的层面开始出问题;第二个阶段,到气的部分,能量格局和运行规律发生紊乱;第三个阶段,到有形的疾病层面。


很多人的病,其源头是某种很大的烦恼,很大的怨恨,或者很多他们无法解决的困惑。很多时候,病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去面对、澄清、解决。


为什么儒、释、道这么重视“惭愧”、“反省”、“忏悔”,先得觉察到自己错了,才有“知非即离”的可能。


心念一转,神气也就转了,生命列车的方向也转了。


当一个人的身体有大病的时候,已经是生命列车的方向错了很久了。


但有一点一定要记得,信念随时有机会转回,信念一转,神气随时有机会修正。


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活、内心状态、身心感受无知无觉,却指望通过吃一把绿豆、几根虫草就能改变很多。这个对简单轻灵的小鸡、小鸟还行,我们这么大、身心这么复杂的人,要靠它来改变,不那么容易。


除非你是非常干净的肉体、非常清净的心灵,过着非常简单的生活,否则,一把绿豆是调不动你的,一包汤药也不太容易做到。


《黄帝内经》里有一段对话:“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黄帝问岐伯,当一个人形体破败了,气血也耗干了,治疗就很难见效,这是为什么啊?


“岐伯曰:神不使也。”


病人的神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医生也没有办法调动了。


黄帝接着问:什么是神不使呢?


岐伯回答:“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这段话大家慢慢玩味,为什么现在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好治,可以从这里找原因。


一切的源头,在于无形的思想、精神,然后才有了能量,然后才化生为物质。


所有的病,或者说这个世界的开始,都是这么来的。



真正的养生是去感受自己


当一个人用自己的感受生活的时候,是从他的内心出发,原点是自己,没有错位。


现代人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呢?


我们去求一个东西、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总是有很多远大的发展计划,一直思考,想得很遥远。或者关注一个明星,念念不忘。不停地看这个看那个,或者不停地讲话,不停地做事。


我们以外物为原点,那就会失去对当下的自己和周围的感受。


这个状态在中医叫什么呢?是“形神分离”。


打坐安静的状态是什么呢?是《黄帝内经》说的“形与神俱”,或者“身心合一”。


现在讲营养,要吃得好,早上一个蛋,晚上一顿肉,对不对呢?


小时候我们都烧过炉子,炉火的大小决定了你应该往里面加多大的柴火,道理很简单吧?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吃的问题上就不明白这些道理呢?


你的炉火明明很小很弱了,已经没有什么消化力了,烟道也都堵住了,大便不通,汗也不出,也没运动,你还吃牛排,还喝牛奶,只会增加肥料和堵塞,把炉火压灭。


这些道理不需要通过学习医学知识就能明白,都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常识,要在生活当中去体会。


体会吃什么东西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有知有觉地去生活,吃了某个东西你感到不舒服,哪怕吃到第十次你才发现,也是有知有觉的开始。


合适自己才是最好的,不是去外面寻找一个外在的统一标准。


所以,在生活中要养成用心的习惯,去感受自己、观察自己,然后至少知道:


一、吃了什么东西舒服,什么东西不舒服;


二、跟谁在一起舒服,跟谁在一起不舒服;


三、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会比较安心,或者反之,会睡不着、纠结和难过。


生活中时时刻刻留意观察自己,就可以时时刻刻调整自己,这是真正的养生。



养生就是调柔身心


《黄帝内经》对养生和养神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恬淡虚无”,接近道家、佛家成就者的状态。


“恬”是安静、安然的意思,带着放松的、微微的甜美。


而电视剧里常见的大喜大悲是相对偏执、失中、失守的状态,不是一个平常的中和状态。


这个“恬”如果换成“甜”,即“甘”的意思,中药有一个原则叫做“甘以缓之”,意思是所有的药,只要是甜的,比如甘草,就能让人的精神、身体的运转,包括人看待问题的方式及态度柔和、缓和起来。


现在很多病,源自缺乏“缓”。


比如:神经衰弱、焦虑症、躁郁综合征等,都是这个时代常见的,其实是大家陷入了一种太快、太急了的精神心理生活状态。


太急了,神就飘在外面,气机也浮动不定,既紧且乱,生理功能也就跟着失调了。


“淡”是什么意思呢?“不那么在意,无可无不可,都可以。”于是就有了很大的空间,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而不是有所期待,执着于目标,也没有想要控制局面。


所求所想的少一点,有为的习性轻一点。


佛法常说“自净其意”,儒家讲“思无邪”,道家说“为道日损”,都在讲要简单一些,朴素一些。


对身体差的人,我有个建议:不要学得太多太杂。


现在不少人身心疲惫,但学习热情很高,什么中医、国学、身心灵样样都不放过。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都是意,意最好不要动得太多。当身体弱的时候,神气是不容易收住的。


从中医养生,从道家、佛家来说,修心都是第一位的,因为那个时候你的身体像电子天平一样敏感,一个想法涌动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南怀瑾老师的书里常常提到,打坐坐到比较细微的时候,你的一个念头,身体都会有变化,都会有感觉,那个时候自然就不敢乱动念了。乱想乱看就会不舒服。


练就虚己的功夫


人类的认知有两套模式:一是元神,另一个是识神(现代会用心或脑来指代)。


识神是逻辑思维、经验判断,偏于社会化,是由长期的后天教育、环境暗示、媒体引导,从外部世界加载而入,为“我”所用的认知模式。


“元神”是指本能和直觉,中国文化里常常提到的“心法”“悟性”,比如书画、古琴、中医、武术的高阶,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物我一体”,都是在直觉和本能的层面讲的。


《易经》里有一句话:“《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中国古代的圣贤认为,对于天地万物、宇宙人生的真正认识,非思维所得,非有为可近,乃是当心灵处于寂然不动的状态,与天地宇宙相交感的时候,自然而通达一切。


通过传统的训练方法,静坐、站桩、太极……让我们慢慢学会不再过度依赖于五官和逻辑思维,用心直接就能体会当下的真实。


当你虚静放松,没有那么多念头、思想、情感、欲望、计划和各种烦心事涌动围绕时,自己的心就像一面相对干净的镜子。


一切都清清楚楚地在那里,等着你来发现。


你每天面对这个世界,每天都体会到一点新的,体会到像童话里的那些画面:哎,太阳爷爷今天是很开心的,花儿向我微笑,有只蜜蜂飞过,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告诉我。


静心体会自身己心,感受天地四季变化,花鸟鱼虫浮沉,意气神体互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每晚21:00,不见不散!




你说你喜欢瓷器,但是瓷器的基本鉴别技巧都不知道


你说你喜欢钱币,但是钱币的收藏价值也不知道


所以请不要轻易你说你喜欢古玩


因为你连“古玩圈”都没有关注......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锦红葫芦】

质地醇厚油润,色泽红艳细腻,精雕葫芦,雕刻繁简有致,寓意福禄双全,随身佩戴,可保佑福运连连,财源广进,福寿安康,幸福美满!


尺寸:26*12*16mm;    重量:4.8g


看了这几件才知道,真正的顶级“果冻料”该长啥样!!!…点击「阅读原文」,更详细在这里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