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介绍了在国自然项目中,细胞实验的设计和考虑因素,特别是如何选择合适细胞进行疾病模型的构建,以及不同类型细胞(细胞系、原代细胞、分化诱导的细胞)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细胞的选择是设计要考虑的第一步,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细胞类型。细胞系常用于肿瘤和非肿瘤研究,但需要注意细胞系与肿瘤分型、临床问题、研究基因的对应性。原代细胞更贴近病灶组织的病理状态,是好的研究和国自然项目中必备的。分化诱导的细胞是一种替代方法,特别是在获取原代细胞困难时。
细胞系虽然常用,但需要注意其功能特性与真实组织细胞的差异,因此在研究中需要结合其他类型的细胞进行验证。
在设计实验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细胞系的遗传背景、临床问题的对应性、研究基因的表达情况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国自然项目中,
细胞实验
一般都是必选项,在功能和机制实验中通常都要涉及。但
越是“常规”实验,设计严谨就越难
,下面就尽量详细说明要考虑的因素。
一、如何选择合适的细胞?
细胞的选择是设计要考虑的第一步,有了合适的细胞才能构建疾病模型,进而对我们关注的“基因”或者“药物”进行干预:比如对基因进行沉默、过表达操作,药物处理等等。但是,
“
没有说明为何选择某某细胞
”是国自然项目中评审专家常常指出的设计漏洞
。
简单来说,根据细胞的获取方式一般我们分为这三类:
A.
细胞系(或者永生化的细胞);
B.
原代细胞;和
C.
分化诱导的细胞。
——
常用但不局限于肿瘤研究
(
国自然项目必备
)
细胞系(或永生化细胞)在肿瘤研究和非肿瘤研究中都常用,主要看细胞系的来源。肿瘤研究中不管是单独研究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耐药等问题,还是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通讯等都是常用手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几个:
比如
肿瘤细胞系与病理分型要对应
,肺腺癌
vs
肺鳞癌
vs
小细胞肺癌,所用细胞系不同(
A549
、
H1299
等为肺腺癌细胞系,
NCI-H520
为肺鳞癌细胞系,而
SHP-77
为小细胞肺癌细胞系);
HepG2
细胞系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而研究原发性肝癌用
Huh7
、
Hep3B
以及
MHCC97H
等更为严谨。
再如
细胞系的遗传背景
也要考虑:同为肺腺癌细胞系,
A549
和
H460
为
p53
野生型(
WT
),而
H1299
为
p53
缺失、
H1975
和
HCC827
为
p53 R273H
突变(
P53
的热点突变),如果恰巧研究选的是
H1975
和
HCC827
,
严格来说结论就只能限定在
p53 R273H
突变性肺腺癌,而非广义的肺腺癌
。
当然,要与临床问题对应需要有现成的细胞系可供选择,
如果实在没有就要考虑自建细胞系或者在已有细胞系上改造构建。
A
2.
细胞系要与临床问题对应
比如研究淋巴结转移、脑转移等问题时,
如果没有淋巴结转移、脑转移专门的细胞系,一般就会从现有细胞系
建立动
物模型从淋巴结组织、脑转移灶筛选构建
;
当然另外一个策略是从细胞系出发,关注转移灶大小和数量,但创新性略差;
再比如研究肿瘤耐药,虽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大家关注更多的是继发性耐药,
因此一般从耐药细胞株的构建开始,虽然
筛选耐药细胞株比较耗时且长期培养会丢失耐药性
。
A
3.
细胞系与研究基因对应
先说一个常见的观点:
如果
A
基因在肿瘤高表达,在肿瘤细胞系就要做敲降
/
敲除;如果低表达,就要做过表达
。
这个观点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搞清楚两个问题:
Q1
当
A
基因高表达时
,
为什么要做
A
基因的沉默(
KD/KO
)
?
Q1
:如果
A
基因高表达,促进肿瘤发生发展;
A
基因沉默后,肿瘤发生发展被抑制,说明
A
基因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的靶点,对开发靶向
A
的药物治疗肿瘤有理论支撑;
Q2
在细胞层面要对
A
基因进行沉默或者过表达,要考虑真正因素是什么?
Q2
:
A
在
不同细胞系中的本底表达有高有低,表达高的细胞系做沉默
(
KD/KO
)
,表达低的细胞系做过表达
。
因此,在对
A
基因做沉默和过表达之前,
应先检测不同细胞系的表达量,然后选择高表达的细胞系做沉默(KD/KO)、选择低表达(或者无)的细胞系做过表达。
而且,为了排除脱靶效应(
shRNA
、
sgRNA
等都有脱靶效应),
还要有沉默(KD/KO)+过表达、以及沉默(KD/KO)+显性失活突变(Dominant Negative)
。
当然还有几个注意事项,就不展开说了,比如先前报道过的“
细胞系污染和用错
”的问题:
再比如
有的细胞系的生长特征为成簇生长,几乎没有迁移运动能力,但是文章和基金中做
Transwell
侵袭迁移实验的大有人在
,如果真碰到懂行的专家,
是有可能上升到学术诚信问题的
!
除了这个几个问题外,细胞系(或者永生化的细胞)也常用于非肿瘤研究,比如平时我们用的最多的两种“巨噬细胞”
RAW264.7
(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系)和
THP-1
(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
THP1
诱导为巨噬细胞后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
细胞系(或者永生化的细胞)在功能特征上有一定的肿瘤样特性,与组织内的巨噬细胞有一定的差别,这就使得原代细胞成为国自然项目中必要且必需有的一部分内容。
——
肿瘤
/
非肿瘤都常用
(
国自然项目一般必备
)
与细胞系相比,获取原代细胞的难度更大,
但由于更贴近病灶组织的病理状态,因此是好的研究和国自然项目中必备的
,
而“缺少原代细胞验证”正是最常见的研究设计缺陷之一。因此原代细胞的验证是必须的。
反之,
如果能提供原代细胞分离和鉴定的数据(比如形态图、免疫荧光染色等“漂亮高端”的图),也是给预实验加分的地方
。
当然,如果从组织(特别是小鼠)中获取的原代细胞量太少,少到只能做分析,而不能培养做功能实验的时候,就要考虑下一个选项——分化诱导了。
——
肿瘤
/
非肿瘤都常用
(
国自然项目,可加分
)
从
iPSC
等细胞进行定向诱导分化,以得到足够量的用于功能实验的细胞。实际上,
分化诱导细胞
的策略与原代细胞在技术路线上还有一个很大区别:
原代细胞可执行“
建疾病的动物模型——分离细胞——指标检测
”的技术路线,即
先动物建模,再分离细胞
;
而诱导分化细胞则走“
iPSC
等诱导细胞——建立疾病的细胞模型——指标检测
”的技术路线,即
先获取细
胞,再建
疾病模型
。
同样的道理,
如果能提供
iPSC
定向诱导分化好的的数据(比如形态图、免疫荧光染色等“漂亮高端”的图),也是给预实验加分的地方。
另外,
iPSC
定向诱导分化的细胞虽然少用,但在特定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