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世界
传播科学知识 倡导科学方法 弘扬科学精神 建设科学文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宇宙解码  ·  太阳系边缘发现的五大怪事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世界

方程:学生时代大“BOSS”是如何产生的

科学世界  · 公众号  · 科学  · 2025-01-02 16:5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方程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数学中的应用。文章提到方程从古希腊、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时期开始发展,经历了字母代替未知数的引入、一次和二次方程的发展以及矩阵技巧的应用等阶段。文章还提到了方程的基本特性和解法,以及如何运用尾数假设法解方程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方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大约在公元前1650年左右。

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使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古埃及文献《莱因德数学纸草书》中记载了数学问题及其解答。

关键观点2: 方程的关键点是等式中的未知数。

只有在未知数取某些特定值时,方程的两侧才会相等,这些值是方程的解。

关键观点3: 方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求解。

除了尾数假设法,还可以使用求根公式和矩阵技巧等。方程的基本特性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形式上的等式只有在未知数取特定值时才成立。

关键观点4: 方程的发展与多个文化和历史时期有关。

从弗朗索瓦·韦达引入字母代表未知数,到勒内·笛卡尔倡导通过方程解决几何问题,再到日本数学中的和算方法,方程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关键观点5: 方程在现代数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从基础代数到高级数学理论,方程都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正文

《科学世界》2025年全年杂志正在订阅中~

现在订阅,立享7.5折。

通过文末链接,即可登录“科学世界”微店订购。

我们一般听到“方程”这个词时,脑海中浮现的是使用x等字母写出的等式(代数式)。然而,这种现代人熟悉的方程形式是从至少17世纪开始才有的。


据说,最早将字母用于代表未知数的数学家是法国人弗朗索瓦·韦达(1540~1603)。接着,勒内·笛卡儿(1596~1650)等法国数学家倡导通过方程来解决几何问题。由于这些数学家的推广,方程在数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日本筑波大学研究数学史的教授礒田正美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常用工具,但在历史长河中,人们用文字和图形来解决问题的时期要更加漫长。在文字形式的方程出现之前,人们通常会用假设的数来代表未知数,来解决各种问题。”


我们在接触中学数学中的方程之前,实际上已经在解决类似的问题了,只是当时没有运用字母表示。比如,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程中,我们就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一个数,加上3以后等于5,请问这个数是多少?”若是中学生来解答,他们可能会将其转化为一个方程:“x+3=5”。


01

起源于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

方程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大约3000年前,那时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大致对应现今伊拉克地区)的人们已经开始使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在古埃及,人们掌握了一次方程式的解法。而美索不达米亚的人则更进一步,他们了解如何运用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来寻找需要的平方根。此外,所谓“一次”和“二次”方程式,是根据方程中未知数x的最高次数(也就是乘方的次数)来命名的。


我们在初中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求根公式就像是一种“必胜法”,只要代入方程的系数就能求得答案。即使在出现文字形式方程之前的时代,求根公式也经常被使用。因为只要根据问题的内容选择适当的公式,就能得到解,所以求根公式就像是解题的“魔法”。


古埃及时期的《莱因德数学纸草书》(约公元前1650年)中记载了80多个数学问题及其解答,内容包含了分数的计算和圆面积的求解等。


公元前1650年左右编写的古埃及文献

《莱因德数学纸草书》(部分)

图片源自杂志2024年第9期


以下是书中的一道经典问题:

如果某个数加上它的7分之1,结果是19,那么这个数原本是多少?

如果我们用现代方程的方式重新表述这个问题,就是要求解“x + 1/7x = 19”中的未知数x。


在古埃及或美索不达米亚时期,数学家们通常会先随便假设一个数,比如1或2作为未知数的数值,然后通过计算得到一个结果。接着,他们会将这个结果乘以一个恰当的数值,以确保最终的答案是正确的。这种方法被称为“尾数假设法”。


如果是“x + 1/7x = 19”,假设我们将x设为7,那么左边就变成了8(7+1)。当然这不是正确答案,但如果我们将整个左边乘以19/8,它就会等于右边。也就是说,假设我们放进去的数(7)乘以19/8,得到的结果(133/8)就是答案。


02

“方程”这个词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数学书籍

“方程”这个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汉代(前202~220),据说最早出现在那时编纂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


《九章算术》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数学著作,书中包含了多种数学问题及其解答,涵盖了从土地面积的测算到利息计算等实用数学方法。全书共分为9个章节,每章都对一系列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解释。特别是在第8章“方程”中,详细介绍了解联立方程的技巧。有趣的是,“方程”这一术语,就是源自这一章的标题。


联立方程指的是一组多个方程,它们共同满足某些条件。比如在中学数学中,我们通常会学到2个未知数(x和y)的2个方程组成的联立方程式。

例如这道题:


2x+3y=7

  x+4y=6

答案:x=2,y=1

⬆️ 点击查看答案

“方程”一章中描述了一种解联立方程式的方法,用现代术语来说,此处是利用了线性代数中的“矩阵”技巧。这种方法将联立方程的系数和常数项(例如对于方程2x+3y=7,就是2、3和7)提取出来,并以矩阵形式排列好(针对上例,就是一个2行3列的矩阵)。然后,通过对这些行进行加减等各种运算来寻求解答。


线性变换的方法,即将系数等纵横排列进行计算,也传到了日本,并成为在日本独特发展的数学“和算”的基础。和算使用的算盘以及算木的计算方法,也是从中国传来的。


03

保持左右平衡进行计算

让我们简要回顾方程的基本特性和解法。方程本质上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虽然它形式上是一个等式,但并不意味着两边总是相等。只有在未知数取某些特定值时,方程的两侧才会相等。这些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值,就是方程的解,也就是我们要找的答案。


无论将什么数代入未知数的位置,如果等式的两边始终保持相等,那么这样的等式不被称为方程,而是“恒等式”。以“5(x+3)-7=5x+8”为例,不管x取何值,等式都能成立。因此,它不是一个方程,而是一个恒等式


方程就像是平衡的天平

图片源自杂志2024年第9期


方程式就像是一个被“=”号分隔的让两边保持平衡的天平。在现实中的天平上,无论是在左右两边的盘子里各自增加相同质量的物体,还是将左右盘子上的物体数量分别增加到2倍,都能保持左右两侧的平衡。方程也是这个道理。


(图片源自网络)


本文摘编自《科学世界》2024年第9期,文章内容略有删改。

新媒体编辑 | 周濛


今日推荐

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方程的奥秘吗?点击下方图片,欢迎购买《科学世界》第9期↓↓↓


订阅《科学世界》2025年全年杂志

购买《科学世界》2024年第12期

 另外:典藏本系列图书  全部7折到手价

高清精美图片解析  课堂知识前沿科技尽在掌握




往期精选


1、遥远的过去,数学是什么样子 | 席南华通俗文章集

2、数学 | 让数学家惊愕的巴拿赫-塔斯基悖论



疯狂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