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有这样一个地方叫老城南,有一群人叫老城南人
。
都说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
南京老城南的巷子
,每次一提到老城南这三个字的时候,不论你身在何处,总是会在脑海里不自觉浮现出它的模样来。
当年朱元璋定都南京,把45平方千米的南京城分为3部分:西北军营,东部皇宫,南部居住。从那时起,在南京城的南部,
以夫子庙为核心
,
东西至城墙
,
南至中华门
,
北至白下路
,是南京居民最密集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老城南”。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从纵深曲折的
门西
璇子巷
、
糖坊廊
、
大百花巷
,到集庆门的
五福里
、
来凤街
,到
升州路的
彩霞街
,评事街的
老坊巷
、长白街的
利济巷
......一条条弯曲的巷子就是老城南的代表作了,它节奏不快,
至今还保存着本来
慢生活
该有的样子。
老城南是南京城
最早的生活区
,每一个在这里住过的人,都会留下最深刻的记忆,是那种
大院子里暖暖的人情
;是那种走街串巷
老艺人的吆喝声
;是那种喧嚣过城市的午后,到处
挂着衣服和被子
,还有
遛鸟的鸟笼
,散发着阳光的
市井气息
。
老城南里故事多,
青砖小瓦马头墙
,
回廊挂落花格窗
,这样常见的房屋样式,你肯定最熟悉不过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何尝不是城南长大孩子们的共同记忆呢?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你肯定会对像这样数以百计的
古桥、古树、古井
情有独钟,祖祖辈辈在井内打水生活,围坐着洗衣服洗菜,连水井内壁都会深深地烙上绳索的划痕印记,夏天时用凉水冰西瓜,又甜又凉,别提多好吃了。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你常会听长辈们说起那些曾
设在民居里的机关单位
,比如像
钓鱼台的派出所
,那时候可真是警民一家亲!但是经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规模破坏,还有最近几年的危旧房改造,老城南的旧民居已经所剩无几了,
只剩下了破败的巷子和瓦砾
。
虽已是风雨飘摇,却青砖、小瓦、木门窗,一样都不少,维持着当年的排体面。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看到
墙上像这样的坑洞
是否会让你记忆犹新,小时候这儿就是我们
收藏秘密的地方
,几张贴纸或者香烟壳,一颗玻璃弹子,回家前偷偷
塞在石头的缝隙里
,然后回家吃饭,这是孩子们的全部财富了。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那时总会带着一堆暑假作业,清晨和傍晚是做作业的好时机,
搬个凳子到门外,就开始奋笔疾书
,大人们笑着为你一大碗凉凉的绿豆汤,然后
围坐在院子里拉家常
,一大口清凉解暑的绿豆汤入
口,浑身的每个毛孔都无比畅快。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你是否对像这样
坑坑洼洼的石板路
记忆犹新?这条路曾经走出去多少做大事的男人,
吱吱呀呀的木质楼梯
,又背进来多少如花似玉的新媳妇。岁月将这一切都变成灰,停在石头缝里,路人一踏上去,心里就有许多感慨升腾上来。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那种
大院子里暖暖的人情
是现在没有了。一个大院子里住着十几户人家,端着饭碗串门子,搭个凉床吹大牛,哪家来个亲戚、出了什么大事,院子里面个个都晓得。院里的居民,
没有一家安防盗门
,出去办事甚至门都不用锁,因为有邻居们帮忙守着。不像现在你住在高档小区,连邻居都叫不出名字。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小时候一定见惯了太多
手工艺作坊和艺人
,
箍桶的、扎风筝花灯
的、
剃头的
、挑着担子
走街串巷的货郎
、
卖柴火馄饨的
、
烧老虎灶的
、
说白局的
,而我们最喜欢的肯定是
炸炒米
的,“嘭”的一声巨响,空气里弥漫着阵阵喷香,拿着满满一袋子回家,别提多开心了。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又是个男孩纸的话,你一定
玩过拍洋画
,放学后都不回家,直接在巷口开战。无论是小说评书里的人物,还是后来动画片和电视剧里的明星,都让人爱不释手。
小版洋画 2毛钱,大版洋画5毛钱。
拍完之后,手掌都拍得通红,回家又得挨妈妈打。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你一定进过那些只有
一米宽的巷子
,比如
老坊巷
,顽皮的孩子会用左右手脚分别撑着两边的墙壁,蹭蹭蹭几下,就可以蹬到很高的墙头,然后笑得不知道有多开心,但是我们都不会从他胯下走过。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小巷子就是我们儿时的天堂,
箍桶巷、饮马巷、剪子巷、高岗里、钓鱼台、甘露巷、评事街
……巷子里
到处挂着衣服和被子
,散发着阳光的味道。那里有着属于我们的家,我们的共同回忆。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小时候只要有人心情不好了,就喜欢去
剪子巷
闲逛,夕阳下的剪子巷里,老木门边,花白头发的老奶奶坐在小凳子上逗猫玩的画面,那才是真正的老城南!后来
剪子巷拆掉以后
,人人都管老门东示范区叫老城南,再也没有了当年的韵味。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那一年
百集电视剧《秦淮人家》
是我们共同的回忆。这部讲老城南人的生活的电视剧,当时你根本就不知道它有多火!
街角摆摊人的吆喝、夏夜院中闲谈纳凉、挨家挨户煤炉做饭楼道飘香……都是我们最熟悉的生活。“卖鸭子的蒋宁生”“妻管严陈浩”,就是当时我们的明星。只是现在再难看到这部剧,
连拍摄的场地附近也都拆了,只留下牛市64号大院了
。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又在
承恩寺小学读书
,你知道一院和二院。二院是1-3年纪,一院是高年级的。二院里面有一棵很古的老树。学校对面是新华书店,当年的三国小人书基本是在那里一本一本凑全的。书店旁边是六凤居、张小泉刀剪店,店里一直挂着一把巨大的剪刀。
现在这里变成了水游城
,人来人往没有人知道以前的承恩寺了。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小时候会经常跟着父母去澡堂子,有时候人太多,还需要排队,夫子庙附近的
健康池、评事街上
的建新浴室、中华路的老
“三新池”
、中华门外的
瓮堂
等等,都是老城南非常有名的池子。
芭蕉扇、电风扇、五香茶干都是标配
,洗完澡大人会躺下来聊天,有人高兴了还会唱两句京剧。现在,家家都有淋浴设备了,但找不到往日澡堂那个“味儿”了。
瓮堂
三新池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
每条巷子里都会有一家小卖部
,从零食、无花果、老鼠屎到火柴、酱油,都可以买到。还有在巷子里溜街串巷卖马头牌冰棒的,最早的
桔子冰棒4
分钱一根
,再后来有了
四方形冰砖1毛2分钱一块
,而后来
5分钱的赤豆冰
更是我们的最爱,现在再也找不回那个味道了。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像
中华门城堡
这样的古迹,就是你
自家门口的风景
。过了长干桥,就能看见威武的中华门,那时候还不收门票,印象最深的就是城墙台阶上拿着
长枪旗帜的卫兵
,小时候爸爸站在旁边给我和他们拍张照,感觉特别的威风。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小时候你肯定
在三七八巷
混迹过,撒着阳光的安静老街巷里,街边零零散散的卖活珠子、油炸臭豆腐的小贩儿,混熟了的水果店老板,一转身就能看到老城南的记忆:和邻居家的孩子
在巷子里滚铁环
、中午从父亲口袋偷出自行车钥匙,迫不及待地冲出巷口,
顺着长乐路
一路悠哉悠哉地
掏螃蟹到钓鱼台
。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小时候提到
钓鱼台
这个名字总是觉得十分害怕,因为常听大人说这里有鱼精出没,长大后才知道这个传说真不假,当年朱元璋来这里钓鱼,下令将秦淮河的鱼赶尽杀绝,于是有了从江边将鱼往回赶的“
甘雨巷
”、设台钓鱼的“
钓鱼台
”、在上下浮桥把鱼挂起来晾晒的“
柳叶街
”、用船板拦鱼的“
船板巷
”、用门板在桥洞口堵鱼的
“陡门桥
”这些地名。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对于我们来说,夫子庙根本不算什么景点,而是
童年的乐园
。以前夫子庙既不见夫子也没有庙,
大成殿旧址还是永安商场
,
得月楼还是菜市场
,后来
拆了永安商场,搬走了菜市场
,
再造了乌衣巷
,才有了熙熙攘攘的夫子庙,却少了以前的味道。
1987年的夫子庙
现在的夫子庙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每一年过年,最期盼的莫过于
夫子庙的灯会了
。正月初八上灯,后来每一年都根据当年的生肖,年年都不重样。提着自己笨手笨脚做的
小兔子花灯
,跟着大人后面就只能看到腿腿腿,回来时
买一只荷花灯
,才证明自己看过灯会了。后来人越来越多,而我们也长大了,就很少再去看灯会了。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去夫子庙不仅仅只是为了看花灯,还有
花鸟鱼虫市场
。小时候特别喜欢跟着父母去看金鱼看小狗,买个虎皮鸟什么的,后来搬到白鹭洲公园北门,现在又搬到七桥瓮去了,那些在花木市场的欢乐,也只能剩下回味了。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童年时有没有吃过肯德基或麦当劳?
1992年南京第一家肯德基
,1
995年南京第一家麦当劳
都开在夫子庙。那时候如果谁能去麦当劳和肯德基吃一顿,都够炫耀好几天的。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小时候的
夫子庙大市场
简直就是老城南最繁华的商场,你想要的什么,几乎都能在这里买到,做服装生意的精明老板,热情地把你一路架到他们家看货,你嫌价格太贵假装要走,他们保证会拦下你,无论是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哈韩裤
,还是各式各样的
小包包、小饰品
...这里你都能买到。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小时候
来凤街
还没有来凤小区一说,夏天吃完晚饭和家人经过西关头上水西门广场散步,你一路都能遇见钓鱼的人还有水边捉鱼的孩子,还有遛鸟的老人,他们把鸟笼挂在城墙下的小树上,
老城南人很爱玩鸟
,据说这是从清朝延续下来的传统了。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也许生活什么的你可以将就,
可是对于吃却从来不会
,路边巷弄的小馆子,幽深的巷子里藏着最温暖的味道……那是我们一辈子都忘不掉的味道。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你一定吃过
老巷口的柴火馄饨
,放学经过会忍不住
花1块钱huai一碗
,老板用个
小棍沾点肉
,在
馄饨皮上一点
,
粘起一张馄饨皮用手一抓
,
碗儿里郭点儿猪油
,
点上几粒虾米
,伴着柴火发出的噼啪声,剩下的就等着吃啦,端上来小馄饨,一颗颗像鱼泡一样鼓鼓地浮在汤里,要再郭点儿辣油,简直特么的就是无上的美味。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你肯定吃过很多接地气的皮肚面馆,可最心心念叨的还是
评事街那家老太皮肚面
,以前外地上大学,晚上肚子饿的咕咕叫,一想起这家皮肚肉丝面,就激动的直口水,每年寒暑假才刚刚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约上小伙伴上这里huai上满满一大碗面才罢休。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你是否还记得
评事街升州路
上的,
草清桥牛肉锅贴
还有
李记清真馆
,金黄金黄的
牛肉锅贴蘸镇江陈醋
,配一碗
牛杂汤或馄饨
,走的时候带走一大包卤牛筋,就是南京最满足的下午茶。
草清桥牛肉锅贴
李记清真馆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多少年后,你一提到评事街上破破旧旧的
章云板鸭
,不少人还是会激动地流出口水,小时候家里来人必要沾一只鸭子,每天排起的长长队伍,你去迟了都买不到!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平日里拥挤忙碌的
五福街
,
老瞻园面馆
的招牌陈旧而显眼。老卤汤做的浇头,劲道的细面,酥脆的熏鱼,肥而不腻的大肉,还有皮薄多汁的小笼包...想当年,这里可是
南京美食的聚居之所
,手上没几把刷子的,在这里根本站都站不稳。每次路过就算是排长长的队都一定要吃上一回。
如果你是老城南人
,你小时候肯定吃
过双堂街的蓝老大糖粥藕
,
赤豆元宵
、
糖芋苗
、
糖粥藕
是它的特色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