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金三板」可快速关注
从
2006
到
2017
,新三板走过十年征程,挂牌家数破万,十年来融资总额逼近
3000
亿大关。这其中,不乏九鼎集团、中科招商等公司已从新三板圈钱过百亿,有近半数以上的挂牌公司曾在新三板完成过至少融资。
回望十年,每一年新三板都会诞生“融资王”,当年融资规模最大的公司,总会吸引人们的目光。
多年以后,我们再来回顾新三板历年“融资王”,他们过得好吗?如今境况如何?
2006
年:北京时代,融资总额
5000
万元
新三板在
2006
年,就有了第一笔融资,
北京时代以
4
元
/
股定向增发
1250
万股,融资金额
5000
万元
,发行对象分别是紫光股份有限公司、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成都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天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国大恒
(
集团
)
有限公司。而这也是当年新三板唯一的一笔融资,而想当年,新三板的定增还是需要报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
从北京时代
2016
年中报披露的前十大股东来看,紫光、联想和大恒三家投资机构仍然持有公司股票,
十年已过,看起来这笔投资的退出,还是遥遥无期。
2007
年:中科软,融资总额
6000
万元
这一年新三板有两笔融资,分别是
中科软融资
6000
万和盖特佳融资
874.92
万
,前者自然成为了当年的“融资王”。
2017
年
1
月,中科软以
2
元
/
股募集资金
6000
万元,本次认购股份的自然人投资者共
90
人,其中原自然人股东共
80
人,新增自然人投资者
10
人,均为公司员工。
这家当年只有
1700
万净利润的软件公司,
2015
年已经取得了
1.6
亿的净利润,增长超过
10
倍
,而十年前的这笔投资,如今也取得了
10
倍回报,中科软最新收盘价为
14.43
元
/
股。
2008
年:指南针,融资总额
7315
万元
尽管
2008
年新三板只有三笔融资,但个个都是千万级别:
恒业世纪
2087.05
万、现代农装
5500
万、指南针
7315
万。
定位于个人投资者金融服务的指南针,在这一年成为“融资王”,
6
元
/
股发行
1463
万股,募集资金
7315
万元,参与定增的投资者包括王之杰等
44
位原股东以及上海复星科技
(
集团
)
有限公司、温商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汇银广场科技创业园有限公司和上海天一投资
(
集团
)
有限公司。
目前,指南针公司已经申报
IPO
材料,如果成功转板,
08
年的这笔投资,估计至少又是
10
倍以上回报。
2009
年:北京时代,融资总额
2454.28
万元
北京时代又一次荣膺“融资王”。这一次和
06
年一样,在当年新三板只有这一笔融资,
这一次北京时代的发行价格从
4
元
/
股涨到了
4.05
元
/
股
,本次的认购对象包括时代新纪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时代正方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兴欣泰贸易有限公司等。同样,这些投资者的退出,也是遥遥无期。
2010
年、
2011
年:中海阳,融资总额
1.125
亿元、
2.12
亿元
2010
年开始,新三板的融资开始增多,
2010
年
7
笔、
2011
年
10
笔
,融资规模也开始步入了“亿元”大关。这两年,“融资王”的称号都归属于同一家公司,那就是在日后大名鼎鼎的
中海阳
,
其先后以
9
元
/
股融资
1.125
亿元和以
21.2
元
/
股融资
2.12
亿元,公司实际控制人薛黎明均参与了两次增发。
中海阳是
2014
年首批做市的
43
家公司之一,此后又接连完成两次融资,也在
2015
年曾一度成为新三板妖股,市值一度接近
40
亿。
但其后,公司创始人薛黎明因操纵股票价格被证监会重罚,公司市值也缩水三分之二。
2012
年:星昊医药,融资总额
1.696
亿元
2012
年新三板融资继续增加,当年完成
24
笔,超过
3000
万的高达
9
次。这其中,融资额最高的,是星昊医药,
以
8.66
元
/
股发行
1,958.524
万股,募集资金
1.696
亿元。
星昊医药是一家集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医药服务企业,新品种领域包括心血管类、抗肿瘤类、抗感染、消化道药物、免疫调节剂类的天然药物及化学药品等
。
从
2007
年到
2015
年,公司每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能取得
10%
以上的增长,去年上半年净利润
2950
万元,
想必这样一家业绩优质的公司,可能离
“逃离新三板”
也不远了。
2013
年:基美影业,融资总额
9000
万元
新三板总融资金额在这一年达到了
9.25
亿
,创新高,但当年却没有一家公司融资额超过亿元。
这一年的“融资王”,归属于“传媒巨头”基美影业:
2013
年
12
月,公司在挂牌同时完成
9000
万元定向增发
,重庆越秀卓越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
有限合伙
)
、上海追电投资管理合伙企业
(
有限合伙
)
、上海丰实影美投资管理合伙企业
(
有限合伙
)
和深圳市华尔信投资合伙企业
(
有限合伙
)
以及方加春、林国春两名自然人包揽,发行价格高达
25.7235
元
/
股。
和中海阳一样,基美影业也在
2015
年
4
月股价创新高后一路下挫,最新市值
14.43
亿元。
公司业绩也出现了明显下滑,
2016
年上半年亏损达到
1740
万元。
2014
年:九鼎集团,融资总额
57.87
亿元
从这一年开始,新三板全国扩容,“融资王”也开始倍各大类金融企业包揽。首先登场的,当然是大名鼎鼎的九鼎集团,
当年还是“九鼎投资”的他们,先后完成了
22.5
亿和
35.37
亿的融资
,也一举将新三板的单笔融资额推向了“十亿级”大关。
这一年,新三板总融资额达到了
126
亿,除九鼎外,联讯证券也完成了
10
亿融资,现代农装、凯立德、沃捷传媒等非类金融企业同样收获颇丰。
2015
年:中科招商,融资总额
108.84
亿元。
如果说
2014
年只是类金融企业登场的元年,那么
2015
年则正是其迅速爆发。
这一年新三板融资额前七的,清一色均为类金融企业,分别是中科招商
108.84
亿、九鼎集团
100
亿、天图投资
38.8
亿、南京证券
34.44
亿、硅谷天堂
30.7
亿、联讯证券
27.91
亿和中国康富
18.75
亿。
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