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戏剧化中带着一丝诡异
诡异中带着一点点阴谋
就在潘乱先生那篇字斟句酌、从北京写到巴厘岛又写到上海,把全文四万多字删到一万字的《腾讯没有梦想》雄文刷爆朋友圈、连马化腾都公开回应“看了,有批评蛮好……”,并在微信对话框中敲下数百字回复、腾讯高管刘炽平张军等高管纷纷出面讨论和反思、各大媒体网站和自媒体纷纷报道、就连腾讯科技自己都做了“首页专题推荐”,整个互联网圈子马上就要在谈论梦想中达到“窒息”并“高潮”的时刻
一盆冷水兜头泼向了这个躁动而咸湿的夜晚
一位网名为Zen的人,在公号上发了一篇
《腾讯的梦想其实是我PS出来的》
文章.
主动承认马小哥的回应截图,纯属自己恶搞PS的,并在文章中提供了大量的证据和截图。
该文一出,直接让不少对马小哥如何面对外界的指责宽宏大度、举一反三懂得反思的各种分析文字和文章瞬间翻车,也直接打了不少媒体的脸。(也许是发觉自己闹大了,该文已被作者删除,好在新榜手快已经截图)
2、
诸多证据明确,马化腾的微信表态截图确实是PS的
腾讯公关总监张军也快速发微博和朋友圈证明了这一点
然而,腾讯科技的重点报道、腾讯高管参与讨论(他们在朋友圈的意见和反思是真的,并无PS),以及各路媒体的纷纷跟进,结果却被证明是乌龙事件,这一点还是让不少人嗅出了一丝不大对的味道。
据说,腾讯科技发那篇文章前,是向腾讯公关部门求证过的:老板有没有说过这个话啊?
得到的答复是:是。
著名互联网媒体人魏武挥老师对此评价说,在这件事上,腾讯的公关其实是有点尴尬的,这其实暴露出一个问题——腾讯公关和马化腾之间没有顺畅的沟通管道。请注意,不是说没有管道,而是说没有顺畅的沟通管道,和老板之间,还是很生疏的工作汇报关系。
3、
马化腾的回应是PS的,腾讯的公关是略显尴尬的
不过,潘乱的10万+爆文,公众的热议和争执,以及“腾讯究竟没有梦想”这件事,
都是真的。而且真实的让每一个互联网和科技圈里的人不得不去想,让每一个人想起来,都心里感觉的确有些话要说。
多少人,都想起了8年前的那件事,也是一篇文章,把腾讯放到了梦想和节操的烤架上。
那是2010年的7月24日,一篇标题叫做《“‘狗日的’腾讯”》的文章,就像这篇《腾讯没有梦想》,刷爆了当时的各大门户网站和论坛。这篇本来是《计算机世界报》周报两天之后刊登的文章,不知为何被提前放到了网上。
这篇文章的记者许磊,和写《腾讯没有梦想》的潘乱老师差不多,采访写作一个多月,删减修改5遍才成稿。
许磊写到——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腾讯几乎没有缺一过任何一场盛宴,它总是一开始就亦步亦趋地跟随,然后细致地模仿,然后决绝地超越……
只要是一个领域前景看好,腾讯肯定就会伺机充当掠食者。它总是默默布局,悄无声息地穿在你的背后,他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候出来搅局,让同业者心神不宁。而一旦时机成熟,它会毫不留情地划走自己的那块蛋糕,有时它甚至会成为终结者,霸占整个市场。
记者许磊根据采访结果认定——
腾讯的核心能力就是“抄袭”
8年前,当这篇稿子摆到马化腾的面前,摆到总办会上时,马化腾喃喃自语:
“他们怎么可以骂人?”
2个月之后,3Q大战爆发。
“坏人”周鸿祎发出
“与其苟且活着,不如奋起抗争”
的博文向腾讯抄袭霸权宣战
那个中秋之后的长达两个月的纷争和战斗,“二选一”站队的盛况,依然停留在不少网民的记忆中
此役腾讯虽然赢了,但马化腾精力交瘁,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产品信仰”
社会上,骂腾讯就像如今骂百度一样
成为一种“政治正确”
4、
记者许磊和教主周鸿祎类似堂吉诃德般的挑战
让腾讯开始考虑到企业的“公共属性”,也让马化腾变得“柔软和开放”
腾讯开始反思
腾讯开始组织媒体和行业召开问诊座谈会
2011年开始,腾讯开始“把半条命交给别人”,交给自己的合作伙伴,交给自己的投资对象
同样是2011年,百度以收盘460亿美元的市值登顶中国互联网企业市值第一,超过了腾讯。
不过,当李彦宏的助理也把某著名人士对百度的批评稿子呈了上去,得到的是不屑一顾,Robin彼时引述了一句恰好在现在特别热门的古话:「燕雀安知鸿鹄(hu)之志」
如今,七年过去了。
变得“开放”,舍得把自己的“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的腾讯公司,越来越会赚钱
2017 年,根据 Techcrunch 统计的数据,全球对外投资第一名的企业是 Google,投资了 107 家,第二名就是 Tencent,投资了 72 家(实际数量更多)
于是,腾讯的市值涨了十倍,在2018年初突破五千亿美元超过Facebook
而曾在2011年超越腾讯拿下第一的百度,至今市值还未过千亿美元。
然而,正如潘乱老师所言,变得更加“开放”的腾讯,又遇到了新的问题,他说:
“腾讯正在丧失产品能力和创业精神,变成一家投资公司。这家快20岁的公司正在变得功利和短视,他的强项不再是产品业务,而是投资财技。”
腾讯成了一家“没有信念,不能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东西”的公司,所以在很多层面都只是忙于“应对”。
从《狗日的腾讯》到《没有梦想的腾讯》
腾讯还是那个腾讯
但网民不同了,时代不同了,对企业的审视也不同
或者说,腾讯的问题不是“抄袭”,也不是不开放,甚至也不是“没有梦想”
而是
“腾讯没有灵魂”
这也许是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对“太会赚钱的人”,总会感觉怪怪的,心理上不容易亲近,而且容易将其想成生冷冰硬的人。
5、
腾讯在产品上的确出了问题
对天天快报的挣扎和鸡肋式坚持
对微博的放弃
对微视的放弃又重启
乃至对游戏吸金的过度依赖和痴迷
这里面,一定是有巨大的矛盾、问题,也可说就是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