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安全牛
发现、挖掘与推荐、传播优秀的安全技术、产品,提升安全领域在全行业的价值,了解机构与企业的安全需求,一家真正懂安全的专业咨询机构,我们是安全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市场监管报  ·  又一个工作站在佛山揭牌运营! ·  昨天  
中国市场监管报  ·  又一个工作站在佛山揭牌运营! ·  昨天  
陕西高院  ·  一图读懂《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 ·  3 天前  
嘶吼专业版  ·  2024年勒索软件支付下降35%,总计8.1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安全牛

2024年身份验证技术应用10大关键趋势

安全牛  · 公众号  · 互联网安全  · 2024-08-20 12:3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梳理总结了未来几年可能主导身份验证技术应用变革的10个关键性趋势,包括无密码身份验证、基于行为的身份识别技术、社交媒体授权登录、去中心化身份验证、自适应身份验证、身份威胁检测和响应技术、零信任身份验证理念、保护隐私的身份验证、新一代多因素身份验证技术以及统一认证和单点登录等。这些趋势为企业提升数字化转型的安全性和稳健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无密码身份验证

使用公钥加密方式,通过远程验证链接、硬件令牌或设备所有权验证等功能进行身份验证。生物识别、安全令牌、链接验证和一次性密码(OTP)是目前流行的无密码身份验证方法。

关键观点2: 基于行为的身份识别技术

通过分析访问者的行为模式,动态且持续地验证用户身份。打字习惯、鼠标移动、触摸屏交互和导航模式是主流的行为身份识别技术。

关键观点3: 社交媒体授权登录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抖音、微信等)进行身份验证,带来便捷性、验证信息、安全性和数据洞察等好处。但需要信任社交媒体提供商并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

关键观点4: 去中心化身份验证

允许个人使用区块链或其他分布式账本技术控制自己的数字身份。主要功能包括用户控制、降低风险、互操作性和增强隐私和弹性。

关键观点5: 自适应身份验证

根据用户身份属性、地理定位、访问时段及操作性质的差异,灵活定制验证策略。基于上下文的灵活性和定制化的身份验证体验是自适应身份验证的核心。

关键观点6: 身份威胁检测和响应(ITDR)技术

对异常的身份验证行为和事件进行持续监控和分析,实时检测和响应与身份相关的安全风险。核心技术包括实时威胁监控、高级分析、威胁情报集成等。

关键观点7: 零信任身份验证理念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信任网络内外的各种用户或设备,需要持续验证用户和设备身份,外加严格的访问控制。包括持续验证、最小权限访问等。

关键观点8:

在不损害用户个人隐私的情况下验证用户身份。关键技术包括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等。

关键观点9:


关键观点10:




正文

身份验证是现代企业网络安全体系构建的基础环节,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个人或实体才能访问敏感信息或系统。近年来,身份验证技术发展迅猛,无密码身份验证、多因素身份验证和社交验证登录等创新技术正在改变传统身份验证的方法和模式,不断提升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了解并紧跟身份验证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于保护企业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通过了解和实施最新的身份验证技术,企业可以在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更好地保护数据和系统,并提升员工的工作感受。以下梳理总结了可能在今后几年主导身份验证技术应用变革的10个关键性趋势:


01

无密码身份验证


无密码身份验证是一种不需要密码的身份验证方法。它主要使用公钥加密方式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对于最终用户来说,无密码技术使用了远程验证链接、硬件令牌或设备所有权验证之类的功能。与传统身份验证方式相比,无密码验证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更流畅、更安全、更方便,能够帮助组织降低和密码相关的泄露风险,比如蛮力攻击或网络钓鱼诈骗。


目前,一些流行的无密码身份验证方法包括:


生物识别 :使用指纹、人脸识别或声音识别来验证用户的身份。这种方法使用了难以伪造的独特物理特性,安全又方便。


安全令牌 :用户必须拥有才能访问的物理设备,比如USB密钥或智能卡。这种令牌生成时间敏感的代码,或直接与系统交互以提供身份验证。


链接验证 :发送到某人的电子邮件或移动设备的链接,他们点击这些链接才可以访问。这种方法对用户友好,还降低了网络钓鱼的风险,因为它需要访问用户的电子邮件或电话。


•一次性密码(OTP) :发送到手机或电子邮件的临时代码或由身份验证应用程序生成的临时代码。OTP使用一次,有效期短,比静态密码更安全。


02

基于行为的身份识别技术


基于行为的身份识别技术是指分析访问者的行为模式,动态且持续地验证用户的身份。从广泛意义上说,这种验证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生物识别技术,但它不像传统生物识别技术专注于静态物理特征,而是强调分析每个用户所独特的动态行为。


主流的行为身份识别技术主要包括:


•打字习惯 :分析用户打字的方式,包括速度、节奏和按键之间的时间间隔。每个人都有可用于身份验证的独特输入模式。


•鼠标移动 :监控用户移动鼠标的方式,包括速度、轨迹和点击模式。攻击者很难精确地复制这些动作。


•触摸屏交互 :分析用户在移动设备上如何滑动、点击以及与触摸屏交互。这包括施加的压力和滑动的角度,这些因人而异。


•导航模式 :跟踪某个人如何浏览应用程序或网站。频繁浏览的用户往往遵循特定的模式和路径,可以监控这些模式和路径以确保一致性。


03

社交媒体授权登录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媒体平台如抖音、微信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让这些平台账号便捷地与业务系统账号进行关联,可以让员工享受到无缝切换的数字化应用体验。在此背景下,社交媒体授权登录正在成为一种新兴的身份验证方法,允许用户通过经常使用的社交媒体账户(比如微信、抖音等)登录到系统,从而简化了注册和登录过程。


应用社交媒体授权登录能够带来以下几个好处:


•便捷性 :用户不需要为每个应用系统创建和记住一组新的凭据。他们可以用已有的账户点击按钮即可登录。


•验证信息 :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通常都会提供非常可靠的身份验证信息和方法,比如电子邮件地址和个人资料。这有助于减少虚假或重复账户的出现。


•安全性 :社交媒体平台通常实施了强有力的安全措施,并实现了实名制登录,借助这些安全功能有助于保护现有业务系统的访问安全。


•数据洞察 :组织可以通过社交登录数据洞察用户的访问行为和偏好,帮助用户定制个性化的服务和营销工作。


当然,社交媒体授权登录也存在一些挑战,它需要信任社交媒体提供商,以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并维护隐私。此外,依赖第三方社交媒体平台意味着,如果用户的社交媒体账户泄密,可能会波及到对系统的安全访问。


04

去中心化身份验证


去中心化身份验证是一个快速兴起的新兴概念,在标准化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加强。该技术允许个人使用区块链或其他分布式账本技术控制自己的数字身份。通过这种验证方法,用户可以将身份数据的控制权从企业端转移到自己。


去中心化身份验证的主要功能和优点包括:


•用户控制 :个人对其身份数据拥有所有权和控制权。他们可以决定分享什么信息以及与谁分享,从而增强隐私和安全。


•降低风险 :通过摆脱对集中式身份提供者的依赖,去中心化身份降低了大规模数据泄露的风险。用户数据分布在整个网络中,因而攻击者更难攻击。


•互操作性 :去中心化身份系统可以跨不同的平台和服务进行互操作。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拥有相同的身份凭据,不需要多个账户。


•增强隐私和弹性 :去中心化技术使用户能够在不泄露敏感信息的情况下证明自己的身份或某些属性。这保护了隐私,同时又提供了必要的验证。此外,分布式账本技术提供了防范中断和篡改的弹性,确保了在身份验证时不会存在单一的故障点。


05

自适应身份验证


自适应身份验证是一种区别于传统静态身份“一刀切”式认证的新方法,其核心在于依据用户身份属性、地理定位、访问时段及操作性质的差异,灵活定制验证策略,从而将极致安全要求与无缝接入巧妙融合。


自适应身份验证能够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身份验证体验,它会基于上下文和每次登录尝试的风险级别动态调整身份验证过程,其中的认证要素包括:


•上下文分析 :评估各种上下文因素,如用户位置、设备类型、访问时间和网络环境等。不寻常或高风险的上下文会触发额外的身份验证需求。


•行为分析 :监控用户的行为模式,并与已确立的行为基准进行比较。偏离正常行为会提示额外的验证步骤。


•基于风险的身份验证 :实时评估每次登录尝试的风险级别。低风险的登录尝试可以以最小的阻力进行,而高风险的尝试需要更严格的身份验证措施。


•机器学习 :使用机器学习技术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威胁和用户行为。这有助于逐渐提高自适应身份验证的准确性。


•加强版身份验证 :根据已评估的风险,仅在必要时实施额外的验证步骤。比如,对来自已知设备的熟悉登录可能只需要密码,而陌生的登录可能需要生物识别检查。


06

身份威胁检测和响应(ITDR)技术


身份威胁检测和响应(ITDR)指对异常的身份验证行为和事件进行持续监控和分析,实时检测和响应与身份相关的安全风险。应用ITDR技术,有助于企业组织确保身份验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ITDR方案的核心技术包括:


•实时威胁监控 :跨系统和应用程序持续监控身份验证活动,第一时间发现可疑的身份验证行为,从而实现及时响应。


•高级分析 :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用于分析身份验证数据,并识别表明潜在威胁的模式。这包括检测不寻常的登录尝试、凭据滥用和异常行为。


•威胁情报集成 :整合外部威胁情报,及时更新新出现的威胁和漏洞。这提高了识别和响应新攻击途径的能力。


•自动响应 :实施自动化操作以减轻威胁,比如阻止可疑的登录尝试、发起MFA挑战或向安全团队发出警报。这缩短了响应时间,并限制了潜在泄密造成的影响。


•事件调查 :为详细调查与身份相关的事件提供了工具。这包括跟踪攻击的来源、了解凭据泄密的范围以及识别受影响的系统。


07

零信任身份验证理念


零信任理念的核心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信任网络内外的各种用户或设备。它需要持续验证用户和设备身份,外加严格的访问控制。在零信任身份验证模式下,主要方面包括:


•持续验证 :在整个会话期间定期重新验证用户和设备,而不是依赖登录时的单个验证活动。这确保了即使初始凭据被泄露,访问仍然是安全的。


•最小权限访问 :仅授予用户和设备执行任务所需的最小访问权限。这通过减少不必要的访问来限制任何安全泄密的潜在影响。


•微分段 :将网络划分为更小的孤立网段,每个网段都有自己的访问控制。这可以防止攻击者横向移动,并将潜在的安全事件控制在有限的区域内。


•强身份验证 :采用多层身份验证,包括MFA、生物识别和设备信任等。这使得攻击者更难获得未经授权的访问。


•持续监控 :实施实时监控和分析,以检测和响应可疑活动。这包括异常检测、行为分析和威胁情报集成。


08

保护隐私的身份验证


保护隐私的身份验证技术强调了在不损害用户个人隐私的情况下验证用户身份。这种方法旨在消除企业组织对数据隐私安全方面的担忧,并帮助组织遵守相关的隐私法规。


为了实现保护隐私的身份验证,企业可以采用以下关键技术:


•零知识证明 :允许用户在不泄露实际信息的情况下证明其身份或某些属性。比如说,用户可以证明自己超过18岁,又不必透露自己的确切年龄。


•同态加密 :允许对加密数据进行计算而不进行解密。这允许在不暴露敏感信息的情况下对敏感信息进行安全处理和验证。


•匿名凭据 :为用户提供凭据,在不关联真实身份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身份验证。这在确保访问控制的同时保留了匿名性。


•数据最小化 :只收集和使用身份验证所需的最少量个人数据。这降低了数据暴露和滥用的风险。


•通过设计实现隐私 :将隐私原则融入到身份验证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中。这包括透明的数据处理实践和用户同意机制。


09

新一代多因素身份验证技术


多因素身份验证(MFA)是一种经过广泛验证的有效安全机制,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更强有力的身份安全管控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网络安全这个领域中并没有灵丹妙药,对MFA而言也是如此。在很多情况下,MFA解决方案本身也会面临黑客们的攻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