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经或者正在经历着
每次接到导师的电话都心跳加速
紧张颤抖地点开导师发来的信息
跟导师发微信堪比当年高考答题
对话框里删删改改欲言又止
远远看到一个貌似导师的身影就赶紧绕道走
如果你也有以上症状
不必担心
全世界大多数硕博其实都是你的“病友”
这一普遍发生在广大本硕博知识分子群体的「流行病」
又名
学名“
Supervisor Phobia Syndrome
”
简称“
SPS
”
以上绝非凭空臆造
因为连
Nature
都发文关心过这个「病」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j7648-129a
作为该病的一名资深病号
小编历经本硕博十年的超长病程
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
客观分析了 SPS 的病因
以及相应的缓解策略
供广大病友参考治疗
配图做的好,投稿没烦恼
我们为你准备了保姆级的科研绘图培训课程
3ds Max/Ps/Ai等
多种软件综合特训
一步到位解决SCI论文中的“各种图”
具体课程介绍详见后文或戳图片链接
#文末还有免费科研绘图视频教程#
去年小编有幸成为了师弟师妹的“大师兄”,即将毕业的我思绪万千,整理了几点不太成熟的想法,鼓励一下将要踏进科研之路的小伙伴们。想当初少侠面试的时候也慷慨激昂,对答如流的,
把“老板”激动地以为自己又发现了一颗学术界的新星。
研究生几年下来发现做学术搞科研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项将设想变为实际的工作,而这种构想需要“老板”和你共同思考和付诸实施。学生和导师是强关联体,但导师的工作只起到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真正完成工作的还是要靠自己。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着实不易,有时候甚至觉得了解自己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更何况是导师呢?刚入行的你和“老板”分别站在两个视角上,即
学生视角和导师视角。
学生视角
的你更倾向于研究领域的感性认识,这种认识事物的考虑没那么深刻,追求的是一份中立和冷静;
而
导师视角
则是站在客观和理性的高度观察日常科研中的自我,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深度挖掘,详细严密的进行验证。
泾渭何须如此分明?要和导师“心有灵犀一点通”以及“眉目传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要和老板去“沟通”和“合作”,“心有灵犀”和“眉目传情”,这种不通过语言表达就能彼此心领神会是含蓄和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