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字游民部落
致力于在中国范围内推广和传播数字游民生活方式,方法和理念。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数据宝  ·  注意!这些股拟遭减持 ·  17 小时前  
揭幕者  ·  洗一洗! ·  昨天  
节点财经  ·  「2025崔十条」: 企业增长的新思路 ·  2 天前  
北京交通广播  ·  判了!涉案金额高达2亿余元! ·  2 天前  
北京交通广播  ·  判了!涉案金额高达2亿余元!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字游民部落

非洲往事:在容错率几乎为零的行业工作是什么样的感受?

数字游民部落  · 公众号  ·  · 2018-01-04 11:23

正文

很多朋友对我之前在非洲的工作经历很感兴趣,碰巧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了这个问题:

在容错率几乎为零的行业工作是什么样的感受?

让我不禁回想起了以前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因此想借此为契机写点以前非洲油田上的故事,也算是非洲往事系列的第一篇吧。以下是答案正文:

在转行做自媒体之前,我曾经是一名在油田现场一线工作的裸眼电缆测井工程师。石油从业者嘴上常说的一句话叫做“油田无小事”,因为在石油勘探的每个环节都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死亡,因此容错率非常低。一些小的错误可能不会造成直接伤亡,但是当一系列小错误同时发生的时候,就可能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2010年BP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后来被好莱坞改编成了灾难片《深海浩劫》。

具体到我个人从事的工作,裸眼电缆测井指的是在钻井工作结束后,用电缆将探测器放到井底,并在收回电缆的过程中测量井筒深度和各项岩石以及流体属性的工作流程, 如下图所示:

为了能够准确测量岩层的孔隙度和密度,通常需要在测井工具(上图中的Logging tool)中放置放射源,中子源和伽马源是比较常见的两种。放射源平时不使用的时候都是放置在密闭的铅罐中(如下图),每次使用时取出及用完后放回都有非常严格的check-in和check-out规定,因为最害怕的就是工程师因为大意疏忽没有真正地把放射源放入罐内。放射源无色无味无声,它的金属包裹体从外面看就是一个很普通的金属圆柱体,散落在罐外在没有放射性探测器测量的情况下可能谁都不会察觉到,因此放射源在油田上被称作无声的杀手,一个人一旦被辐射过量就无法挽救了。。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过。

测井工程师每次将放射源从铅罐中取出,并放入测井仪器中的过程都是完全没有保护的,也就是说在这短短的十几个秒中整个身体处在辐射的范围之内,要想尽量少受辐射,就要做到稳准狠,一气呵成地将放射源取出放入。2009年我曾经在阿布扎比经受过非常严格的放射源操作培训。

当然,放射源也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恐怖,一些中方钻井队员工常常错误地认为被放射源“照”过自己就生不出儿子了,国内的测井公司通常会让比较有经验已经生过孩子的“老师傅”来进行放射源操作,而年轻工程师则敬而远之,这些都是比较无知的表现。我们在接触放射源的整个过程中身上都会佩戴一个辐射计,用来统计身体接受辐射的总量,每三个月这个辐射计都会被寄送到公司相关部门进行查验,当一个人接受的辐射总量超过安全限度的时候,他才会被禁止进行更多的放射源相关操作。

测井工作中的另外一个零容错操作是炸药,对的,就是恐怖分子用来制造恐袭的炸药,但是在测井行业中,它通常被用来进行油井射孔和取井壁岩心样品。在进行相关操作的时候,工程师通常需要在地面上把引信和装有高能炸药的子弹小心地安装到射孔枪中(见下图),这个过程中要避免一切无线电波,手机,收音机,对讲机,WIFI路由器等都需要关闭,术语上管这个叫做Radio Silence,因为无线电波有一定概率会触发炸药爆炸。 我曾经在公司的安全培训上看到过一例因为工程师不小心造成取芯设备在地面上被触发的惨剧,本来应该在岩石中取芯的子弹活生生在工程师的脚上取了一块“样品”。


除了上面提到的放射源和炸药,油田上的高温高压操作,化学药品使用,甚至起重吊装操作都是安全事故频发的工作流程。

当然,为了避免油田上安全惨剧的发生,我们进行的每一步操作都是有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的,有点像平时坐飞机时候听到的各种安全须知,很多在我们看来非常多余的规则背后,其实都是前人血淋淋的教训。我所在的公司对这方面的要求也非常高,制定了零容忍的Gold Rules(黄金法则),但凡有触碰安全红线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否发生事故,都会被卷铺盖走人。当然我也很庆幸自己在非洲油田工作的四年过程中,完好无损的全身而退了。

最后放几张本人在非洲油田上的工作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