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北方
辽宁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王牌栏目《新北方》官方公众平台,百万粉丝聚合能量,致力打造“传递真善美、关注城市发展”的媒体公众号,为人心尽善社会尽美不断努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北方  ·  惊艳!女生用20个易拉罐爆改明朝凤冠 ·  14 小时前  
新北方  ·  彻底凉凉!突发公告:集体下架 ·  14 小时前  
新北方  ·  转发提醒!劣质美瞳或导致视力下降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北方

房证未到手也可落户?房产新政“沈六条”权威解读来了!

新北方  · 公众号  · 沈阳  · 2018-08-09 19:57

正文

 
点击上方"新北方" 可以订阅哦!


今年4月16日

沈阳发布了房地产调控政策“沈七条”

8月6日

限购令再度升级,“沈六条”正式出台

将原限购区域(和平、沈河、浑南三环内)

扩大至全市行政区域

(不含辽中、新民、法库、康平)

沈阳全市限购了

 


政策出台后

不少北粉儿都是一脑袋问号:

全市限购哪天开始?

购房者家庭成员都指谁?

二手房限购么?

外地户口能在沈阳买几套房子?

具体都是啥意思?没看懂啊!

权威解读来了!

 

昨日,沈阳市房产部门对这6条房产新政进行了权威解读!首先,本次限购只对新建商品住房进行限购,二手房不限购,而限购的区域为沈阳市行政区域(不含辽中区、新民市、法库县、康平县)。

 

问:沈阳市户籍居民家庭在本市拥有2套住房,还能再买吗?

 

答:不能。按照规定,沈阳市户籍居民家庭在沈阳市行政区域内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不得在限购区域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

 


问:自己是沈阳户口,名下有2套住房,妻子是外地户口,能否在沈阳购买商品房?

 

答:不能。购房人家庭成员中有一人具有本市户籍的,视为本市户籍家庭。购房人家庭成员指购房人、配偶以及其未成年子女。.购房人家庭成员中有一人具有沈阳市户籍的,视为沈阳市户籍家庭。购房人及家庭成员拥有的住房无论以何种方式取得,均计入购房人家庭已有住房套数。其中,通过司法裁决、回迁安置等方式取得的限购区域内商品住房,不在限购范围内。

 


问:自己购买的商品房已经办理合同备案,但尚未办理不动产证,这种情况算已有住房吗?

 

答:算。非沈阳市户籍居民家庭在沈阳市行政区域内没有住房的,可在限购区域内购买1套新建商品住房。购买时需提供购房申请之日起前2年内在沈阳市连续缴纳6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通过补缴的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无效。

 

目前,沈阳市人社局,已增设《沈阳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近2年参保缴费证明》自助打印功能,参保人员可登录市人社局官方网站(网址www.sysb.gov.cn)打印,也可以持二代身份证到各分局办事大厅自助机打印。


沈阳户籍改革再出新政

二手房落户不用等产权证


现在,有很多父母为了子女入学购买了二手房,但有些房子的不动产权证还没办理下来,没法儿迁移户口办理落户,很多父母都非常着急。为了便民利民,沈阳市公安局对沈阳户籍居民购买二手房落户政策进行调整。


在原有落户政策的基础上,放开房屋不动产权证的限制,购买二手房未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的沈阳市户籍居民,可以带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完税证明》、购房大发票、《房产交易申报表》和《房地产登记受理凭证》等相关手续到公安机关户籍窗口办理落户。



此外沈阳市房产局等有关职能部门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通过现场巡查、受理举报投诉等方式,严肃查处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并向社会公布检查和处罚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新政中要求实施商品住房价格指导,首次入市的,沈阳市房产局将根据项目周边同质可比项目的销售均价,核定该项目预售指导价格,周边无同质可比项目的,开发企业需向价格评审会上报详细的成本构成情况,由价格评审会核定项目销售指导价格。

 

目前官方已经公布了

各个责任部门的咨询电话

有任何问题

市民可以拨打咨询电话进行咨询

 

责任部门:沈阳市规划国土局

咨询电话:22973533

责任部门:沈阳市房产局 

咨询电话:22973651、22973382

责任部门:沈阳市发改委(物价) 

咨询电话:88577816

 

来源:新北方

记者:范姝

编辑:李天明

《新北方》热线:024-23186688

商务合作:18240081717


想了解更多节目内外的精彩内容?

想看主播节目内外的“两副面孔”?

快搜索新北方抖音了解!



点击了解更多新闻

注意啦!辽宁以后考驾照、办车牌不再提供《居住证明》了……

关注|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全球征集正式启动!

独家|为报复男友,美女要在微信上发钱……这好事真能有吗?

沈阳各保险公司启动绿色通道 免除气象证明、事故证明


这里是新北方,用新闻力量关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