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江苏高院
发布司法信息 传播法治精神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evin在纽约  ·  外国人死在学中文路上的原因。. ... ·  2 天前  
山东高法  ·  个人合伙未签书面协议,怎么办? ·  3 天前  
山东高法  ·  个人合伙未签书面协议,怎么办?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江苏高院

两块五售卖一条快递信息,11·11收发快递小心中招!

江苏高院  · 公众号  · 互联网安全 法律  · 2024-11-11 10:01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讲述了网店店主李先生因接到陌生电话称快递为违禁品而遭遇电信诈骗骚扰的案情,以及嫌疑人吴某和杨某、王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转售,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经过。法院对此进行了审理,并给出了判决。法官提醒广大群众提高对个人信息安全的警惕性,同时建议物流公司加强管理并采取措施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案情简介

网店店主李先生接到自称快递公司客服的陌生电话,称所寄货物为违禁品,随后接到各种骚扰电话并确定个人信息泄露。警方介入后锁定嫌疑人吴某和杨某、王某。

关键观点2: 法院审理

法院查明吴某、杨某和王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转售,情节特别严重,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并判处相应刑罚。

关键观点3: 法官提醒

法官提醒广大群众提高个人信息安全警惕性,建议物流公司加强管理并采取措施防范个人信息泄露,同时呼吁群众在接到陌生电话和短信时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


正文

“双十一”买买买

快乐收快递之后

却隔三差五接到 骚扰电话

让人不堪其扰


当电话那头准确报出个人信息

你是否会疑惑

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01


案情简介


李先生是位网店店主,日常在网络平台上售卖农副产品,寄快递是他的日常。

2022年4月,李先生接到一通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某快递公司客服,说李先生所寄的货物属于违禁品,并准确报出了李先生的姓名、电话及身份证等信息。

挂下电话后,李先生心生疑惑,自己寄递的包裹内装的都是农副产品,此前也从未发生过快递被拦截的情况。电话中,客服表示可以加微信沟通,李先生添加对方微信后,对方发来一张网络截图,声称快递公司有新规定,农副产品快递业务要收取100至200元不等的保障金。

“我这边提供一个银行账户,你只需要往卡里打200元就行,接下来的事交给我。”对方表示。

李先生留了个心眼,拨打了快递公司官方客服电话核实情况,得到的答复是包裹已经正常寄出,并没有被拦截。

李先生这才确定了之前打来电话的并不是快递客服,很可能是诈骗电话,但他们是如何得知自己的个人信息的呢?李先生百思不得其解。

接下来的几个月,李先生陆续接到了各种电信诈骗骚扰电话,对方都报出了他的个人信息。随着接到的陌生来电越来越多,李先生感到不妙:自己的个人信息很可能已经大范围泄露了!于是,李先生向警方报案。

当地警方随即开展侦查,锁定了身在外地的嫌疑人吴某,经讯问,吴某交代了犯罪事实。原来,吴某与杨某、王某合作,由杨某、王某在快递公司中转站拍摄快递面单,以每张2.5元至3元不等的价格卖给吴某,吴某再转卖给其他需要个人信息的买家,形成了一条买卖快递信息的产业链。



02


法院审理


法院审理查明,2022年3月,吴某在网络上发布收购快递面单的广告,杨某看到后找到吴某商谈合作,由杨某与王某拍摄快递面单,吴某出价收购后,再进行转售。

法院认为,被告人吴某、杨某、王某违反法律规定,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向他人出售,情节特别严重,均已构成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被告人杨某、王某系共同犯罪。遂以被告人吴某、杨某、王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三年至二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三十万至二万二千元不等罚金。



0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