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新闻周刊
这里是《中国新闻周刊》掌门周刊君,有聊、有趣、有料,每天真诚推送犀利观点+深度报道+暖心好文+有趣视频。欢迎勾搭,和100万小伙伴一起玩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梁朝伟,有新身份 ·  3 天前  
新华社  ·  我国载人登月任务,有新消息! ·  4 天前  
央视新闻  ·  想和你一起看雪,也想和雪一起看你 ·  5 天前  
南方周末  ·  建成14年后启用:一座高铁站的重生之路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新闻周刊

30岁的宝宝和20岁的中年危机:被打乱的时间轴

中国新闻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12 19:19

正文


以年龄为坐标轴的年代

正在远去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青年志Youthology

(ID:openyouthology001)


现代社会中,个体通常依靠阶层、年龄、性别等关键性的身份认同锚定自我。但面对今天愈发流动的世界,这些身份坐标轴正在发生松动与错乱。


本期的主题是当下成年人们所面临的年龄身份坐标轴松动乃至消失的趋势。本文将从4个部分,分析由“宝宝”、“中年人”与“年轻不再能贫穷”三大现象所代表的年龄身份松动错乱的现实,并给出具体的社会-文化原因分析,以及对应的商业启示。



你是90后吗?你25岁了?一直以来,暗含了年龄与代际的“年龄身份”,是个体进行自我认知与人生规划,并对他人进行快速判断的重要参考与坐标。


但今天,我们似乎越来越进入了一个年龄失效、年龄坐标消失的时代。从金正男刺杀案中“88年中年女子”,到联合国微博说的“15-24岁是青年”。泛90后们倏然发现,虽然一方面在微信群聊里还刷着“我还是个宝宝”的表情包,另一方面却要面临自己“可能是个中年人了”的暴击。


这样年龄感混乱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是偶发事件还是会继续发生?这份报告试图从“年龄身份”的角度,对此提出一个清晰的解释框架。


我们发现,青春期的后置、中年危机的前置,以及财富期的前置,共同导致了18岁成人期之后,人们进入“年龄迷航”这一现象。并且,在个体化时代、风口时代与后喻时代的持续挤压下,这一现象未来将会更广泛地发生。


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代际与年龄身份,可能会处于持续的混乱与错位中。“什么年纪做什么事”,将越发成为一个无解的问题。在一个坐标轴逐渐模糊的年代,我们要学习的,是理解与适应这样的迷航状态。


1

年龄迷航之一 

“青春期”后置,众人皆宝宝


“30岁很老了吗?半年前我还为爱情掉眼泪了。” 

——公号“新世相”读者评论


与80后当年遭遇而立之年时的辞职大潮不同,从18岁开始就持续进行自我探索的80末、90后们则是一直把“不靠谱”延续到了30岁。一方面是找到自我的探索期无限延长,一方面是创造可能的冲动期无限延长,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后置的青春期


1. “找到自我”的探索期后置


“青春期”的核心特质之一,是人生的形态尚未完全设定,可以通过种类繁多的尝试来确定自我。因此很多年轻人总调侃自己说,“我还是个宝宝”。


对于“宝宝”的向往,并不在于宝宝可以任性妄为,而在于“宝宝“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还有无限的可能性与足够的自由探索空间。同时,今天个体自我探索的广度、深度、复杂度都在快速增加,“我是谁”这个终极命题越发难以回答,探索期后置既是主动,也是不得已


年轻人们普遍在经历频繁的跳槽转行,尝试斜杠青年、辞职创业等多种可能来探索自我。在日常生活中也寻求新鲜开阔的体验来发现自我,从不断的旅行与社交,到各色火爆的线上课程,到想象力拓展的线下体验如各类艺术展览和体验活动的受欢迎等。


最近被社交媒体热烈讨论的日剧《东京女子图鉴》,讲述了一个女子从20岁到40岁的生活和情感经历。女主角离开小城来到东京打拼,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不停地变换住所、变换工作,经历过职场的沉浮,和不同类型的男人交往又分手。她沉溺于大都市的繁华,但最终却发现,她所追求的一切,都是在满足外部世界对“女性”的标准,而自己究竟是谁,最想要什么,却在一次次的尝试中越发模糊。


2. “创造可能”的冲动期后置


“青春期”的核心特质之二,是不屈服于既定的成人世界规则,通过创造新的可能性来彰显自我价值。今天的年轻人,不甘于在既定的社会轨道中安放自我,更期待独创属于自己的存在方式


因此我们看到,从娱乐领域的游戏同人创造、Lo娘fashion设计,到自媒体的大量涌现、网红直播事业的繁荣、电竞主播的火热,再到游牧工作、归隐山林、共同养老等全新的生活方式创造,人们在不断试图结合自己的热爱、天性与可能的生存方式,持续创造出新的可能性。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网络红人“PAPI酱”,经过了4年没有收入的迷茫日子,最终靠着自己独特的幽默感与表现力,制作出爆红的短视频。2106年3月,PAPI酱获得千万融资,短视频的制作从她“不入流的爱好”,变成一种产出可观的职业。


青春期被不断后置,从18岁到25岁,再到30岁乃至40岁。“自我”前所未有的丰沛,也前所未有的复杂,拥有前所未有的多种可能性。人们希望自己一直是拥有无限可能与潜力的“宝宝”,可以持续建构与丰满自我,不用成为循规蹈矩、毫无可能性的“大人”。

2


年龄迷航之二 

“中年危机”前置,人人皆风险


“焦虑的摇滚青年如何面对渴望上保险的年纪”

——公路商店


原来中年危机的定义是,35岁-40岁之后的中年人在家庭稳定、事业有成后的自我怀疑,是其人生具体目标达成之后的虚无和真空。但今天年轻人被前置的中年危机”更多指的是:感知到巨大不可控的潜在风险,却没有足够的安全感进行抵御时的焦虑与恐慌——我还年轻,为什么却被迫像一个中年人一样保守地担忧与思虑?


1. 把控风险的初老危机前置


“初老危机”是一种精于计算、缺乏“闯劲儿”的心态,具体表现为年轻人在风险的威胁下,产生了广泛的焦虑情绪,进而采取保守、谨慎的处事方式。这种方式背离了年轻所代表的勇敢、激情与创造力,暮气沉沉而显得像一个中年人。


1)风险对冲:为了应对风险,不少年轻人早早选择了市场化的风险对冲方式:为了对抗昂贵的医疗费用,大量地年轻人开始为自己和父母买保险;为了对抗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年轻人稍有积蓄就开始办理财来保值。


2)过分精明:“初老症”也意味着提早开始精明理性地进行地进行人生“最优”路线的规划。在报考大学时已经在计算就业前景,进入大学后挑选容易拿高分的课程、最光鲜的实习机会来保障履历,无论是考研、出国留学、就业选择,每一步都保守而精明,是经过计算的“利益最大化”。


3)寻求庇护:还有一部分年轻人,在认清社会风险和生存压力后,选择寻求父辈的庇护生活,放弃了独自闯世界的尝试。这些年轻人或听从父母的建议作出职业、情感上的选择;或者干脆接受父母安排好的房、车、职业乃至婚姻,继承了父辈的经验和整套生活方式。


无论做出以上哪一种选择,这些年轻人都深知,在就业机会不平等、政策变幻莫测、机会成本高昂的今天,冷静规避风险,选择“安全模式”是最佳法则。


谈话类节目《圆桌派》在妇女节时邀请了徐静蕾、蒋方舟对谈。徐静蕾以独立洒脱的新女性形象赢得喝彩,而28岁的蒋方舟则坦诚自己“担心嫁不出去”“,调侃自己还有“男权遗毒”,难以摆脱社会主流价值对女性的苛求。其言谈之间所表现出的担忧、焦虑和不自信,比40岁的徐静蕾看上去更接近“中年心态”。而这一结果反而呈现出蒋方舟真实、不掩盖的一面——作为一名被不乐观的择偶现实和社会主流观念夹击的年轻人,比起事业爱情双丰收的徐静蕾,的确要面临更多的恐慌和困惑,只是有多少人敢于这样直接表达出来呢?



2. 代际更迭的出局危机前置


面临95后、00后代际快速成长,85、90后们开始面临越来越强烈的,失去舞台中心位置的危机感。在今天这样一个后喻时代,“出局危机”已经比过往更早地到来。


1)新生代偶像霸屏:今天在荧屏上活跃的鲜肉小花、精英运动员,开始逐渐被95后生人占据,从TFBOYS、窦靖童到刘昊然,他们的粉丝在网络上动辄制造几十万的转发量和上百万的评论,以及层出不穷的新鲜用语和强大的粉丝经济。不得不承认,舞台正在被更年轻的一代占领


2)跟不上话语体系:从Vice发布的《你最恨的熊孩子们自称 “黑界”,已经控制了 QQ 群聊》里出现的“情战家族”、“邪狱婷”、“扣字”等奇怪的词语,到正午故事发布的《我们全都皮皮虾黑人问号脸了》里详细罗列的[风油精][NTR][胖次]等各色95后们造出的新词汇,“中年人们”只有勤奋学习,才能跟上以光速迭代的黑话与梗。


3)行为习惯差异显现:在名为《在00后眼里.. 90后的这5种行为真的很像步入中年》的文章中,00后细数了对90后的种种“嫌弃”,例如使用真实姓名作为微信ID、在朋友圈过于情绪化、“一把年纪还自称宝宝”等行为,让人清晰地看到文化更迭的速度之快


出生于1997年的刘昊然,因在一系列综艺影视中都有不俗表现而迅速蹿红,目前在微博已有上千万粉丝,成为95后、00后心中的新一代“男友”和“老公”。当很多人发现,这个阳光英俊的“新老公”比自己小将近十岁时,不得不感叹“自己老了”。


虽然在期待可以继续拥有“宝宝”的无限可能,但处于把控风险的初老危机与代际更迭的出局危机双重夹击之中的年轻人,也难免焦虑保守得如同“中年人”。


3


年龄迷航之三

“财富期前置”,年轻再也不能成为贫穷的理由



“同为90后,人家走上人生巅峰,我还在读大学,还给不给人活路了?”

——网友对小黄车CEO戴威的评论


在这个漫天风口的后喻社会,年轻与财富的关系前所未有的紧密起来。


年轻人发现,身边许多的同龄人,通过“找对风口”,年纪轻轻就成为“90后CEO“或者年入百万的“网红主播”,满眼是”月薪五万“或者”准备上市“。年轻不再是劣势而是优势,风险投资人们期待着更懂年轻人的年轻人创造出新一波的财富,同时伴随着华为对34岁以上员工进行裁员的消息。年纪轻轻可以坐拥万千资产,正值壮年也有可能一夜下岗。“财富期前置”成为年轻人身边被深刻感知的现象——年轻再也不能成为贫穷的理由。


1. 年轻与财富不再疏离


不管是收入可观的网红达人、电竞主播,还是层出不穷的90后CEO,都体现了这一点。例如,91年出生,被称为“YY快手第一红人”的MC天佑已经收入破千万,身价过亿,积累了超过3500万粉丝。风口时代,英雄不问年纪。人到中年才能功成名就的旧观念正在过时,年轻人及其代表的强大更新力和创造力,本身就是财富青睐的价值。


但令人焦虑的是,在看似漫天财富风口中,大部分年轻人面对的是更高企的房价与更难跃迁的阶层。失去了上一代人踏实积累的耐心与信心,在没有快速获得财富的挫败与焦虑中,年轻人更多是通过消费超越原有阶层与身份的物品,来获得“我过的很好”“我的未来充满可能”的安全感。即便还没有足够的财富,但展现生活方式与品质的中高端产品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必备品与基础品。


参加《奇葩大会》海选的冉高鸣因为展示出了对于不富裕生活的极度厌恶与丑化引发热议。他毕业于名牌高校,年年拿奖学金,努力健身减肥,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与工作,但看到身边诸多同龄人在今天一炮而红,没有追上这些幸运儿的他展现出巨大的财富与成名焦虑。


而这种焦虑目前已经在年轻人中广泛蔓延,冉高鸣并不是个例。去年CPB等“吃土品牌”的走红,以及被曝光的“裸贷”事件,都体现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把品质生活看作“标配”,不甘心贫穷的他们宁可大量透支财富、出卖隐私,也要保证自己赶得上这条“基本线”。


2. 年长与财富开始脱钩


在崇尚创新与年轻的后喻时代,“经验”与财富之间的关系正逐渐松动,“年长”和“资历”已不再意味着绝对安全。进大公司、晋升管理层,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资历,已经不能让现代人高枕无忧。年长在今天意味着更昂贵的价格、日渐匮乏的创造力和走下坡路的体力。而在当打之年“险些退休”这件事,让很多人对年龄的感知又进一步模糊了。


3月初,”华为内部裁员将从34岁的工程师开始“的传闻流出,引起轩然大波。知乎上“如何看待华为要求清理34岁以上的员工?“这一提问已积攒700多个回答,高票答案得到3500+点赞。尽管官方已有辟谣,但有员工相信,“到了34岁如果没什么进取心,的确有可能被辞退。”,此处强调的“进取心”,依旧暗示着更有拼搏力的年轻力量。


一面是与年轻与财富的关系前所未有的亲密,一面是年长与财富的必然关系开始脱钩,年轻再也不能享受其本该享受的心安理的贫穷,年长再也不能安于其本可期的安稳与长久。



4


迷航原因

“年龄坐标”为何失效?


造成“年龄迷航”现象的核心因素,是这个时代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打乱了所有与年纪匹配的可能——少年不再穷、三十无法而立、四十有可能失业。年轻人开始疑惑年龄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每个数字背后已经看不见一套固定的生活方式。


1. 个体化时代:更漫长的自我探索与更多元可能


最近十年,是中国个体化进程高度浓缩的十年。80末、90初,作为第一代成长在个体化社会的个体,其所面临的自我探索命题前所未有的复杂与艰难。摆在他们面前的不再是既定的经验和命运,每个人都肩负着自我发现、自主决策的使命,每个个体的独特也使得他人的经验不再具有绝对的模仿价值。这导致了其学习期与探索期的无限延长。


与此同时,一线城市渐渐开始孕育出真正的“大都市生活方式”,其具有的更孤独、更包容、更多元的特性,也成为个体多元选择的包容之处与“宝宝”的温床。


2. 风口时代:前所未有的近身风险与近身机遇


生活在“风口时代”,就像赤脚走过一片风险砂砾和机遇贝壳混杂的海滩。波动和不确定性成为时代主题,高度发达的社交媒体将这些风险赤裸裸地暴露在大众眼前,人们从未如此鲜活地感知风险近身带来的刺激。


而与高度风险与不确定性相对的,是看似遍地的机遇与风口。由文化消费爆炸、日常消费升级与互联网产业共同引领的风口浪潮,带来了机遇的井喷。无论职业、学历、身价、年龄,人人都有入场分一杯羹的机会。曾经因为“年龄”带来的财力、资源、眼界、经验方面的差距,在互联网时代的遍地机遇面前,已被迅速消弭。这是造成“年龄迷航”的重要背景。


3. 后喻时代:更早的宠爱,与更早的抛弃。


在“后喻时代”,最具传喻价值的不再是长辈的经验,而是后辈对于社会的不断创造革新。在互联网普及、全球化加速,信息不断爆炸的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年长者的经验和知识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后喻时代”强调的核心是野蛮生长的创新能力,永远在要求”年轻、更年轻”。


因此,一旦出现更新、更有创造性的新一代,旧有一代就迅速被贴上“衰老”的标签,和他们的父辈一起被抛在身后,成为“时间移民”。更早的宠爱,更早的抛弃,这正是后喻时代的残忍之处,也正是今天的90后们将继续感受到的。




5


结语:与迷航共处




这是一个当下与未来相互裹挟,机遇与可能性在飞速流动的时代,曾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定位自己与他人的年龄与代际坐标,在未来会处于持续的混乱与错位之中。


在三年前的90后报告《90后青年:大时代里的小世界》里我们说,今天年轻人面临的是无限前置的成人期。三年后我们看到,不只是90后,而是更大的成年人群体,都在共同面临后置的青春期、前置的成人期、以及前置的财富期的三重冲击。


我们的不成熟持续的更久,但衰老却总是提前袭来。我们需要适应再无止境的学习,对于财富的耐心却一再地降低。这样的夹击与矛盾,让我们心事重重,焦虑不已,而这种焦虑已经公平地席卷了所有成年人。年龄迷航还会继续,我们唯一能做的,是与迷航共处。


而对商业世界来说,基于包括年龄在内的人口属性,所进行的市场细分,价值主张定位,产品创新以及营销沟通等一系列营销管理行为,正在进一步遭受挑战。我们面对的是年龄坐标错乱的成年人群体,无论是在人生向往与焦虑,生活方式选择,还是品类消费具体需求上,都在相应发生变化。依照年龄所进行的一系列传统商业判断,都有可能失调。这也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了今天的消费升级大潮里,按照传统逻辑难以解释的某些现象。


因此在最近几年强调的80-90-95-00的代际区隔判断之外商业世界应当聚焦同样社会与文化宏观变迁背景之下更为底层的共享的关键趋势判断为商业创新和社会创新寻求更为深入的动力源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你身边有多少这样勤奋而让人讨厌的人

点击图片阅读 | 她们活成了女生想要的样子,买买买,美美美,但这是事实吗?

点击图片阅读 | 90后海归小夫妻暴改旧楼,房间里盛满了爱与平淡即幸福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