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罗马人的军事优势?
公元9年,3个军团的罗马士兵在条顿森林堡战役中全军覆没。
这一战不仅是帝国早期非常著名的军事失败,也成为了罗马军团在其巅峰时刻的最大瑕疵。消息传到罗马,奥古斯都悲愤的用头撞门,大骂手下无能。至于条顿森林堡战役的主谋阿米尼乌斯,则成为了当时的日耳曼人杰与后世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英雄。
然而,今天的我们往往只看到后人竖立的纪念铜像,却不知道他的结局有多么惨淡。因为愤怒的罗马人,曾经针对他展开了历史上罕见军事报复行动。
罗马式报复
在反攻日耳曼人之前 罗马人首先需要平定边境的哗变
在公元14年之前,罗马帝国暂时还没有功夫去越境修理阿米尼乌斯。
位于北方前线的日耳曼行省,发生了军团爆发哗变。在这次兵变被日耳曼尼库斯平息后,罗马人才为转移矛盾,而向莱茵河对岸的日耳曼人发起了报复性进攻。
总计12000人的军团,外加26个辅助军步兵大队和8个辅助军骑兵翼组成的大军,趁着夜色向正欢庆节日的玛尔喜部落发动突袭。
得手
之后罗马人,又在方圆80公里的范围内大肆烧杀抢掠。在军团归途中,罗马人还顺道将伏击的布路克提里、图邦提斯人和乌西皮提斯部落,全部击溃。算是狠狠的报复了一把日耳曼人。
四处追杀日耳曼人的罗马骑兵
第二年春天,仍不满足的日耳曼尼库斯,又掀起了第二轮攻势。
这次,他和副帅分头带着8个军团和15000以上的辅助部队,进攻卡提人和切鲁西人。日耳曼尼库斯的突然袭击再次取得了大胜,俘虏和残杀了大量卡提人。其部将凯奇那也一举击溃切鲁西人和来援的玛尔喜人。
在两次报复性的攻势后,罗马人带着战利品安全返回了营地。
不久,日耳曼尼库斯接到了阿米尼乌斯岳父塞盖司特斯的求援信。为了争取盟友并分化敌人,日耳曼尼库斯率军救出了被围困的塞盖司特斯,还一并俘获了阿米尼乌斯的妻儿。
这一重磅消息让阿米尼乌斯再也按捺不住。
他游走在各日耳曼部落之间,迅速组织起了一个庞大的反罗马同盟,准备用武力夺回妻儿。
妻儿的被俘让阿米尼乌斯决心再与罗马人大战一场
先发制人
日耳曼尼库斯的铜像 典型的军人领袖形象
为了不让敌人汇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日耳曼尼库斯决定先发制人。
他首先命令副帅凯奇那率领4个军团通过布路克提里人的地区,又命令部将佩多率全部骑兵沿着弗里喜人的边境前进。而他本人则率4个军团,乘船穿过湖区。三路大军最终在埃姆斯河会师。
会师后的罗马军队,开始探查人迹罕至的林中小道。在这过程中,他们发现并安葬了条顿堡战败时的同胞尸骨。
接着在遍处是水的沼泽地和不坚实的地面上,罗马人架桥铺路,以便顺利追击敌人。很快,他们追上了已退入平原的阿米尼乌斯。辅助骑兵和步兵立刻向敌人发起了进攻。不料阿尔米尼乌斯让自己的队伍靠拢在一起,缓缓退入布置有伏兵的森林。罗马人的追击部队自然被伏兵击溃。
正在架桥渡河的罗马人
就在这时,日耳曼尼库斯率领军团及时赶到,布开阵线将敌人赶了回去。
虽然双方打成平手,但庞大的军队面临着巨大的后勤压力。作战的季节也快过去,于是罗马人决定撤军。
罗马人的撤军却给了日耳曼人以信心。
但想要继续突袭的他们,难以追上罗马骑兵和乘船的步兵。于是阿米尼乌斯选择了抄近路堵截穿越森林的凯奇那所部。
公元1世纪前后的日耳曼部落武士
凯奇那部队所走的地方,路况复杂。除了一条长堤外,周围布满了沼泽、河流和森林。,日耳曼人还毁坏了堤路,
妨碍罗马人战斗或者逃走。
但面对如此危局凯奇那并未慌张,他有条不紊的安排一部分士兵修补堤路,另一部分士兵抵御敌人的进攻。日耳曼人则以小规模战斗、两翼包抄以及正面进攻的的多种方式,强攻正在修路的士兵。由于地形不利于重装的士兵作战,而轻装的日耳曼人反而熟悉地形,所以罗马人逐渐支持不住。所幸夜幕降临,罗马人才得以避免溃败的命运。
为了保持地形优势,日耳曼人又将河水引入平原浸泡河堤,让罗马人辛苦修补的河堤被泡坏。
既然河堤修补不成,罗马人只得另寻他途。经验丰富的凯奇那判断,必须将敌人挡在森林里才能有机会撤退。于是他在一块面积不大的平地上布阵,将第21军团被布置在左翼,第5军团在右翼。第1军团充当先锋,而第20军团负责断后。
阵势布置完毕后,双方展开了决战。
由于地面泥泞,不易作战,两翼的军团被迫放弃了原来的阵地。日耳曼人顺势包围了剩下的罗马人,弄得包围圈内的士兵乱作一团,辎重也陷入泥沼动弹不得。罗马人只得奋力突围,所幸日耳曼人光顾着抢夺辎重而没有尽力追杀。
在空地上列阵搏杀的罗马步兵
到了夜晚降临,罗马人突围至一块干地上。为了避免被敌人继续追杀,士兵们在缺乏设备的情况下,勉强修筑起了临时工事。
经过一夜的休整,日耳曼人认为落败的罗马人已不足为惧,而堡垒上较少的守卫者也显示了他们的防备薄弱。于是,大部分蛮族勇士决定强攻罗马人的营地。
天亮后,日耳曼人填平壕沟,攀爬堡垒。
不料罗马人的防备松懈只不过是吸引敌人强攻的假象。当敌人爬上堡垒,营地内号角响起,反击立刻开始。由于营地所在不是沼泽,更有工事掩护,是罗马人熟悉的作战环境。所以日耳曼人被毫无悬念的击溃。罗马人则追杀到黄昏时才返回营地。最终,凯奇那所部安全返回。
与此同时,乘船返程的第2军团和第14军团也遭遇潮汐的袭击,损失惨重。
罗马人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但日耳曼尼库斯并没有放弃进攻计划,他立刻从意大利、高卢和西班牙诸行省中尽力补充物资和人员。得益于罗马帝国的强大实力,损失被迅速弥补,双方决战一触即发。
偶遇海盗的罗马战船
林间的激战
在高卢等地建造船只的罗马人
公元16年,日耳曼尼库斯总结以往的经验,决定从海上走水路发起进攻。
于是他在高卢行省征招了1000艘大小船只。
他们先是进攻了卡提人,并镇压了安格里瓦利人的叛变,随后与切鲁西人隔着威悉河对峙起来。
第二天,日耳曼军在河边摆开阵势,罗马人为了让军团士兵便于修筑桥梁渡河进攻,便安排骑兵从多个地点发动攻击。其中同出日耳曼系的巴塔维人,在水流最湍急的地方渡河。切鲁西人佯装撤退,将他们吸引到四面有森林的空地上。等到巴塔维人进入伏击圈,埋伏在森林中的步兵就一拥而上,将他们包围。巴塔维人只能离开马背,组成圆阵坚决抵抗,但还是不敌对手的攻势而败退。
在罗马军队中服役的日耳曼人骑兵
这场伏击战斗打的激烈无比。
巴塔维人的领袖卡利奥瓦尔达,连同许多贵族阵亡。幸亏得到其他罗马骑兵的支援才得以保全。
但巴塔维人的受挫,并没有阻止其他罗马分队。
完成渡河后,他们迅速修筑营地准备作战。日耳曼人见此情况,决定趁着夜色袭击罗马人的营地。但由于逃兵泄露了消息,日耳曼人的计划失败了。
由于有所防备 日耳曼人的夜袭营地计划失败了
第二天,双方在伊狄西亚维索平原摆开阵势决战。
这个平原不规则地蜿蜒在威悉河与一些小山之间,后面是一片森林,树枝高耸入云。日耳曼人的战线便布置森林边缘地带,其中切鲁西人驻扎在那些山头,准备在罗马人进攻的时候从居高临下的发动冲击。
面对这样的布置,罗马军团以高度警觉的行军队列向前推进。
战斗开始后,日耳曼尼库斯便下令他的精锐骑兵从侧翼袭击敌人,又下令其余骑兵绕到敌人后方伺机发动攻击。就在一切布置妥当之时,忽然有八只鹰在空中掠过,非向林间空地。日耳曼尼库斯见此吉兆大声呼喊:前进!跟着这些罗马的鸟,它们是军团的保护神!
大量欠开发的森林是罗马人布阵的最大障碍
于是,整队完毕的罗马步兵发动了强攻。在步骑兵配合的四面夹击之下,日耳曼人被整体包围,占据山头的切鲁西人也被赶下了山。
乱军之中,阿米尼乌斯仍在做困兽之斗,他骑着坐骑横冲直撞,企图突破辅助弓箭手部队的阵线。但这一企图,被由莱提亚人、文得里奇人和高卢人组成的辅助步兵大队阻拦。最终,在强强对话的正面鏖战中,日耳曼人被彻底击溃。残兵在四散奔逃中被屠杀殆尽,尸体遍布16公里的宽阔战场。
在得知了这次惨败后,那些打算移居到易北河对岸的日耳曼人们愤怒而痛苦。他们拿起武器,四散袭击罗马人,造成了一些混乱。
但在罗马人的职业化军队反击下,这种战术失去了效果。于是双方决定通过会战一决雌雄。
在罗马军队中服役的叙利亚辅助弓箭手
日耳曼人将战场选在了一个被河流和森林夹在中间的阵地上。
这里的中心是一块狭窄的平原,地面上到处是水。森林也被深深的沼泽地包围着,只有一面是例外。但安格里瓦利人早就在那里修筑了一道很宽的土堤驻守。与此同时日耳曼人将骑兵埋伏在丛林之中,等待罗马人路过后从背后杀出。
又一次,敌人的埋伏被日耳曼尼库斯的发现。
在知道了敌人的计划后,他打算将计就计,将骑兵被布置在平原待命。接着把步兵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从平地向森林方向行进,另一部分则在日耳曼尼库斯的带领下进攻土堤。
列阵厮杀是罗马人最擅长的作战方式
被分配在平地上的那部分军队,不费什么气力便攻入了森林。埋伏在森林的日耳曼骑兵,准备从后突袭,但留在平原的罗马骑兵也趁机袭击日耳曼骑兵的后背。双方展开了激烈厮杀。奉命攻打土堤的罗马步兵,也遭到从土堤守军的激烈反击,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