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知识产权报  ·  河北省推行知识产权专员制度,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  2 天前  
知识产权那点事  ·  协力荣誉 | 协力荣获Corporate ... ·  6 天前  
知识产权那点事  ·  全国首例AI文生视频案!AI一键剪片,是创新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高考后才知道,普高的“拔尖”和重高的“垫底”差距有多大?选错后悔一生

父母志  · 公众号  ·  · 2025-02-17 07:00

正文


图片

图片

作者 | 主创团·枫子


一位从业多年的老师朋友跟我说了一件事,感触颇深。


中考时,她班上有两个成绩不相上下的同学小A和小B,以一分之差,一个勉强挤进了当地的重点高中,另一个则进了普通高中的重点班。


后面高考时,当年的一分之差,却成了一百多分的大差距,也拉开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


考上211的小A,毕业后进了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实习,之后事业一路开挂,成了事务所合伙人。


而只考了一所普本的小B,却因为专业、学历问题接连碰壁,后面回了老家县城信用合作社工作。


今年初中聚会时,小B就多次感慨,人生没有后悔药,选错一次,一生都要为自己的短视买单。


不禁想起一个困扰很多学生、家长的问题:择校,到底做“凤尾”,还是“鸡头”?



俗话说, 最好的不一定是合适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所以,没有哪条路是永远的康庄大道,适合孩子的才是最优解。



毋庸置疑,重点高中就像一辆性能好的车,可以助力孩子驶向更远的未来。


首先,重点高中的学习氛围普遍浓厚。


作家月下客曾分享过一个真实案例。


有一个女孩,初三以前成绩一直处于年级中等,虽有几分聪明,但是极其贪玩,抄作业、上课说话、考试作弊这些渣事都干过。


初三时,她无意路过市里最好的高中,那学校从外面看起来很宏伟、很漂亮,她就暗暗发誓要考到这里来。


于是她苦读了一年书,还真就把自己逼进了那所重点高中。


但是,成绩垫底,只能做个凤尾。


到了好学校后,她发现,这里的一切都和以前截然不同。


在这里,没有老师会检查作业,但是每个学生都主动买辅导书,在老师后面追着问问题。


在这里,也没有父母要想尽办法给孩子补课,而是孩子主动找家长说,我某某科跟不上了,您给我找个老师吧!


下课的时候,更是没人聊王者荣耀和某男某女的花边新闻,大家都头碰着头互相讲题。


在这样一个人人力争上游、分秒必争的环境里学习,她不自觉地也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高三最拼的那一年,她除了上厕所,屁股都没离开过椅子,虽然最终她还是没能挤进年级前200名,但是却以高考593分的成绩毕业。


学习在一群自律优秀的同龄人中,耳濡目染下,孩子自然会变得上进努力,慢慢做到不扬鞭自奋蹄。


其次,重点高中的师资力量雄厚。


能够进入重点高中的老师往往要求会更严格一些,要么毕业于名牌大学,要么就是教学经验十分丰富。这也是不少家长将孩子送进重点高中读书的主要原因之一。


网络上就有一个这样的问题: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老师的差距真的很大吗?


网友@NASA现身说法:很大很大。


他之前在一个民办学校上学,勉强考了个二本。后来不甘心就去了示范性高中复读一年,跟着好老师事半功倍,最终考上了不错的一本。



匿名网友从老师的角度也回答说:是。


好学校的老师要比成绩、比业绩,不甘人后,所以更努力。一般学校里混水的不在少数,学生生源差,成就感低,时间长了,前进的动力就弱了。



还有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对于学生的期望。


重点高中老师对于学生的期望是名校,普通高中老师对于学生期望则是能上本科就不错了。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越大,越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老师越觉得孩子前途光明,越能激励孩子不断变好变优秀。


很多时候,孩子自己的努力固然重要,但能遇到好的指引者、领路人,是大幸运。



诚然,能上名校是最好的,但如果不考虑具体的情况,一味铆足劲把孩子逼进重点高中,也可能害了孩子。


因为重点高中的背后,是老师的严苛,是激烈的竞争 ,是排名的焦灼,如果孩子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可能被压垮。


作家华川说过一个真实故事,有个女孩因为适应不了某“名校”的节奏,厌学情绪很严重。


妈妈便想给女儿转学,但爸爸劝女儿咬牙坚持:


“咱们宁为凤尾,不做鸡头!”


女儿很沮丧地回道:“我现在的成绩放在普通中学也是下游,已经是鸡尾了!”


但爸爸却觉得这是借口,认为女儿就是不思进取。


本来女孩在学校承受的压力已经很大了,在家里还要承受爸爸的雪上加霜,双重压力之下,女孩最终垮掉,鸡头凤尾都不是了。


有句话说得好:一旦孩子进入不合适的学校,就像一辆汽车进入了不适合的赛道。


即便有最好的条件和资源,对孩子来说也是煎熬、受苦、打击。


所以, 如果我们的孩子,学习能力和抗压力都一般,就更适合教学节奏比较适中的学校。


《少年心声》中有个叫小含的女孩,一开始在一家有名的“鸡血”公办学校上学。


因为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原本拔尖的她,排名一下落到了后面。


加上压力比较大,竞争很激烈,她的心情一度很灰暗。


妈妈看出她不适合这所学校,就给她转到了另一所双语学校。


因为妈妈知道,小含是一个内心特别丰富的孩子,比较适合教育风格更宽松、更人性化的学校。


果然,转到新学校后的小含变得更自信,学习和生活都游刃有余。


很认同一句话: “穿上合脚的鞋子,未来的路才能走得更远。”


为人父母,与其纠结教育资源,不如放长眼光,为孩子找到适合的土壤,他才能真正扎根,茁壮成长。




学校只是一个平台,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是孩子自己。


所以无论是“凤尾”还是“鸡头”,我们都要重视孩子终身的学习力,让他不管身处什么样的学习环境,都能勇往直前,做好自己。


1、有目标


詹姆斯·艾伦曾说过一句话:


“目标的坚定是所有努力的根源,它可以将努力的信念,深根在孩子身体的每个角落,促使他锲而不舍地不断前进。”


也就是说,有目标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成功。


去年云南有一对双胞胎双双考上清华,哥哥杜一郎703分,弟弟杜又郎高考730分。


一门二杰,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原来,2013年的时候,父亲带着两兄弟到北京旅游,参观了清华大学后,两兄弟就立志要考上清华大学。


之后的10年,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三,两个孩子便一直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心中有目标的孩子,脚下才有方向。


所以父母们不妨趁早帮孩子找到人生目标,再把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可实行的小目标,助力孩子一步步成就更好的自己。


2、能自律


看过一个视频,医院里,一个男孩生病输液时,仍不忘写作业,没有草稿纸,他就用药品包装盒做草稿。


自始至终,不管周围环境如何吵闹,他都在一心一意学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