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能建)与重庆市的合作情况。中国能建深耕重庆,持续扩大投资,参与多个领域合作,包括电力规划、煤电、水利水电等。双方合作体量正在进一步扩大,中国能建对重庆市场具有独特优势和吸引力。同时,中国能建积极参与重庆的城市机会清单合作,未来有望在新型城市建设和综合交通等领域推出新项目。中国能建在技术和产业优势方面对央地合作提出了解题思路,强调优势互补和互利双赢的原则。多年来,中国能建在渝累计投资金额超过500亿元,涉及多个领域和重点项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能建深耕重庆,参与多个领域合作
中国能建与重庆市在电力规划、煤电、水利水电等领域有深入合作,合作体量正在扩大。
关键观点2: 中国能建参与重庆城市机会清单合作
中国能建对重庆发布的城市机会清单表示出浓厚兴趣,计划在未来城市建设和综合交通等领域推出新项目。
关键观点3: 中国能对央地合作的解题思路
中国能建强调在央地合作中应遵循优势互补和互利双赢的原则,通过与地方合作实现共赢。
关键观点4: 中国能建在渝投资情况
多年来,中国能建在渝累计投资金额超过500亿元,涉及多个领域和重点项目,为重庆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正文
深耕重庆
底气从何而来?
如何携手开启
一加一大于二的合作新篇章?
深化中央企业与重庆市合作
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和
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座谈会
期间
宋海良做客重庆卫视
《重庆专访》
栏目
畅谈中国能建未来在重庆投资将持续加码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总资产规模约7000亿元的综合性特大型能源建设集团公司,业务范围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三年来,企业持续扩大在渝投资,双方的合作项目总额已超过300亿元。
记者:
我注意到,中国能建在重庆有个很重要的板块就是能源电力板块,比如参与了“疆电入渝”。
宋海良:
是的。
记者:
中国能建还参与了重庆的“十四五”、“十五五”的电力规划。
宋海良:
对,我们所属的电规总院、西南院,都参与了整个区域的、整个重庆的电力规划。
宋海良:
中国能建跟重庆市有全方位、多领域、多要素的合作,特别是我们在电力规划、煤电、水利水电、输变电、城市建设、市政、民爆、生态治理,可以说在各个方面,都有比较深入的合作。当然合作的体量还不足够大。
记者:
您希望这个体量今后要进一步扩大。
宋海良:
我想,在我心目中,怎么最少要翻一番。
记者:
中国能建深耕重庆,并持续扩大投资,这背后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在您看来,重庆市场具有怎样独特的优势或者吸引力呢?
宋海良:
我们中国能建作为一个大型的国有企业集团,有着明确的战略定位、长远的考虑和全球的布局。重庆在我们全球的布局中是有枢纽作用,是有强大辐射作用。重庆作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战略支点,它的辐射作用,它的撬动作用,它的综合能级都是非常大的。再一个,重庆作为内陆开放的综合枢纽,既辐射大西南,又联动东西南北,所以它的枢纽作用和辐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布局重庆就是布局西部,甚至是布局全球,有这样的战略和定位意义。
在北京举行的深化中央企业与重庆市合作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座谈会上,一份总投资额达3000亿元人民币的“重庆城市机会清单”,引起了中国能建董事长宋海良的浓厚兴趣。
记者:
您觉得这份“城市机会清单”蕴藏了哪些中国能建与重庆未来合作的新机遇?下一步有没有一些具体的合作项目的规划?
宋海良:
也非常巧合,在重庆发布这份合作清单之前,我们西南区域总部已经做了半年的功课,有好几个领域跟我们能建是高度契合的,也是下一步要重点投资、重点发展的。
首先
,中国能建作为国家能源电力的主力军、排头兵、先行者,把重庆整个大的电力系统规划好、咨询好、设计好,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一个义务。
第二个领域
,我们在具体的能源转型方面,能够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第三个
,在未来城市建设转型升级,还有未来的新型城镇化方面,我们能建也是有独特优势的。
宋海良:
我们做的这个大模型就是未来城市,未来城市建设围绕这“八网”,即
能源网、交通网、数字网、水网、生态网、产业网、健康网和文化网
。这个城市围绕这“八网”、八个平台,未来城的样子就出来了。那么这为重庆未来的城市建设、转型升级,特别是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样板平台,我们期待着跟重庆在这方面,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转型、新型城镇化方面,走出一个新型的转型之路,这个方面我们也希望有新的项目尽快在重庆能够诞生。
宋海良:
第四个
在综合交通方面,重庆是对外开放的综合枢纽城市,我们在综合交通有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的能力,特别是在融合发展,交通的融合发展,这方面我们也是在中国有一些先行先试的,包括第一条交能融合公路、第一条交能融合铁路,第一个京杭大运河的电化运河,第一个交能融合海运轮船,都是用电动的概念、绿色的概念。搞综合交通,我觉得在重庆也有很大的场景。
在创新方面,我们有国家级的创新平台,围绕着新能源、新基建、新材料和新产业“四新”,我们有6个国家级的实验平台,有14个专业的研究院,还有26家的设计院,这个综合创新力量在中国也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在能源转型、储能、氢能、融合发展方面,在中国走在前面,在世界也是很有影响力的。所以我们想跟重庆在科研方面,在产业导入方面,在我们“四新”领域方面也有很大的合作。这些领域的合作,我们都有一定的策划,下一步,我们将成立专门的团队,专门与重庆进行对接。前面我讲了,作为集团董事长,我们不是开玩笑讲一句话的,是经过慎重地考虑,经过全方位地战略考量,我们在重庆未来的几年,我们的整个投资,包括我们的产业、我们的发展,我想最起码要翻一番的。我们有这个信心,也有这个布局,希望这个目标能够尽快实现。
记者:
您到过重庆多少次了?
宋海良:
很多次了。
记者:
重庆哪些细节给您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宋海良:
重庆是一个有世界眼光,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重庆很时尚,思维方面、理念方面还是很超前的,这些方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何有效通过央地合作机制,最大化实现双方共赢,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宋海良给出了中国能建的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