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智谷趋势、dittojeff思想空间
01
三起刷屏级事件
中国有两类人最喜欢中产群体,一类是房地产商,因为中产是购房的主力,另一类是媒体人,因为中产本身就意味着话题和热点。
开年以来,至少有三起引起全民热议的刷屏级事件,皆与中产相关:
1)
2月份,深圳一中年男子遭某大型电信企业辞退,尽管手握两套房,但因失业后无法负担高达两万多的房贷,立刻陷入财务危机。该男子的遭遇立刻引发全民关于中产财务危机的热议。
2)
4月初,一则《此处故意留白》的H5作品在全国刷屏,作品以素描的独特方式,动人呈现了一条为加班所累的“广告狗”。加班是中产的家常便饭,从广告人到医生再到程序员,无不产生共鸣。
▲截图来源:《此处故意留白》
3)
第三个刷屏事件,发生在四月底,教育培训机构学而思培优在广州发起集赞换送券活动,当晚,广州家长的朋友圈集体沦陷。
有家长感叹:“整个朋友圈瞬间都被某培训机构集体刷屏,才知道原来身边好多朋友都加入了这个组织,觉得我家似乎特别不努力一样”。
而就在去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调查报道《疯狂的学而思,疯狂的校外培训》,引发全民声讨。该培训机构每节课收费在两百元以上,为此掏钱的,80后中产家长是主力。
中产群体的这三起刷屏事件,其实都与一个关键词有关——焦虑。
他们为悬在头上的财务危机焦虑,为没完没了的加班焦虑,为下一代的教育焦虑。
2016年7月,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在专题报道中称,“中国中产是世界上最焦虑的一群人”。
无独有偶,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报告》显示,有1/3的新锐中产经常感到焦虑,可能一不小心就会得抑郁症,而经常焦虑或偶尔焦虑的人群比例更高达95%。
焦虑,已经成为中国中产的集体表情。
02
三条生死跑道
焦虑,是因为当下的状态不符合本身的期望,当现实距离期望值日益遥远,人的焦虑感也会水涨船高。
对中产来说,正是逼仄的现实和岁月静好的想象形成的巨大张力,让他们焦虑感倍生。
其实,中产想要的生活很简单:一份高收入工作,一间宽敞的大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还有一辆车子和一条温顺的宠物狗。
总之,是既有钱又有闲,当然,他们的下一代也能在阶层竞争中保持领先,继续过着有钱又有闲的生活。
但是,愿望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在“财务、时间、教育”这三大跑道上,中国中产正经历“落后即淘汰”的残酷赛跑,他们三线作战、疲于奔命,在焦虑中苦苦等待曙光。
1. “财富跑道”
我们把中产的第一条跑道称为“财富跑道”。
在货币大幅贬值的阴影下,中产的财富保卫战,某种程度就是与通货膨胀的正面战。
常年徘徊在2%上下的CPI只不过是障眼法,它无法说明真实的货币贬值率。所以有人才在网上吐槽:反映物价的CPI每年只涨两三个点,我的工资每年能涨百分之十几、二十,但为何感觉越来越买不起房?
事实上,我们应该看货币贬值率。过去25年货币发行量增长了61倍,年均增长19.41%,减去真实的财富增长,也就是GDP年均增长率9.87%,最后得到一个数据:约10%。也就是说,货币每年至少以10%的速度贬值。
这意味着,100万现金即使存银行有3个点的收益,一年仍贬值7万,八九年后缩水差不多一半。财富的缩水程度,远超一般人想像。
尤其是过去一年,一二线城市房价疯涨,动辄20%以上的涨幅,让中产意识到,若照此趋势,不出四五年,手中货币在楼市的购买力打了对折,这是极为可怕的贬值速度。
货币贬值,堪称是中产的心头大患。
《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验证了这一点:在新锐中产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中,通货膨胀问题高居榜首,其次是食品安全和房产限购。
调查结果还显示,工资占中产群体收入的93%。
一面是近乎失控的房价,另一面是艰难爬行的工资涨幅(平均每年有10%的工资涨幅已相当可观),可以说,这是一场有失公平的赛跑:“通货膨胀”借助房价的洪荒之力狂飙突进,而依赖工资的中产只能如蜗牛般爬行。
任何一个跑道上的人都会感到焦虑。
去年3月,女博士于聪的自述《我所亲历的北京抢房潮》一时风传,作者在九天内看了六套房子,见证了抢房潮里的众生相,“房子一天涨五十万、三天涨80万”现实也让这位见多识广的博士感到震惊。
于聪这样感慨:
一直以来,我同样相信,努力工作才是人生最大的切入点,可是,当我看见只比我大5岁的年轻人,因为早买了几年房子,就已经积累到了很多小企业几年的业绩。
5年后,人与人财富和生活质量的最大差距,竟然不是因为工作努力的结果,而是房子!谁在历史的洪潮中及时出手,谁就坐享其成。
和很多搞科研的人聊房子,大家一致认为,这么努力的工作,依然是在生活线上挣扎,而如果一旦抓住了某个机会买到合适的房子,胜过奋斗几十年!真是找不到努力为国家奉献的动力!当房子给年轻人造成这么大的浮躁心理时,我不知该如何评价。
女博士于聪个体的焦虑和惊惶,其实是整个中产群体在这场“财富赛跑”中的情绪写照。
从全球范围看,通货膨胀问题也困扰着国外的中产群体。以美国中产为例,1985年美国中产平均年收入2万美元上涨到2013年5.6万美元,增长280%,但若加入通货膨胀因素,1985年中产平均年收入达到4.8万美元,也就是说,过去三十年美国中产的收入基本上没太大变化。
通货膨胀,困扰着全球的中产。而中国中产的特殊性在于,房子作为他们的刚需,其价格涨幅十几甚至数十倍于其他消费品,这在其他国家是罕见的,中国中产在泡沫浮泛的“财富跑道”上,力不从心的焦虑感也更为强烈。
2. “时间跑道”
我们把第二条跑道称为“时间跑道”。
加班,俨然成为新锐中产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缺少看电影的时间、缺少陪伴孩子的时间、缺少读书健身的时间,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没完没了的加班。
这是一场时间争夺战。能不能晋身为“有闲阶层”,这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目前来看,达到这一目标显然很难。
《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报告》发现,加班现象普遍存在于中产群体中,在从年薪5万到年薪500万,不加班的人群比例都不超过50%,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中产视加班为常规。
尽管报告显示,有超过9成的中产渴望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甚至有4成人认为生活更重要,但显然,在加班挤压下,生活不可避免要遭到挤占。
今年1月,一张国内IT企业加班排行榜流传甚广,华为员工平均工作日加班3.96个小时,腾讯和阿里巴巴不遑多让,达到3.92和3.89小时。
身处如日中天的互联网行业和知名企业,并没有让中产告别加班,相反,这可能意味着工作和生活的失衡加剧。
关于加班,有过一个经典段子:某年小米年会上,主持人宣布进入圆梦环节,由雷军抽取抽奖箱中员工写的心愿,读出来并承诺兑现,结果雷军连抽三次都抽中“希望明年不加班”的纸条,雷军沉默地看着员工,场面尴尬不已,直到主持人宣布本环节结束才缓解尴尬局面。
段子真假姑且不论,中产的加班之痛却是明明白白写在纸条上了。
对中产群体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无非两个,财富和时间。实现财务自由,很大程度也是为了解放自己的时间。
只是现阶段,在这条“时间跑道”上,中产群体很难改变被动姿态。为了保住岗位,他们需要加班;为了加薪,他们需要加班。
《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报告》揭示了一个悖论:薪酬越高的人加班越少,因此,为了从加班的中产变成“有闲”的中产,他们只能继续拼命加班,以图提高自己的薪酬和职位,从而最终告别加班。
这是中产的无奈,也是中产的希望。在“时间跑道”上成为赢家,这是一条漫长的征途。
3. “教育跑道”
中产所在的第三条跑道,我们可以称之为“教育跑道”。
如果非要挑出一个问题,中产对其关心程度超过通货膨胀,那只可能有一个答案,就是子女的教育。
去年7月的一则新闻报道称,一位80后上海妈妈为即将上一年级的孩子列了个学期清单,暑假活动加课外学习的开销达到32万元。除了各种学习用品和夏令营外,共计20个课外兴趣班。
在南京,一所私立学校的幼升小面试中,5086名孩子竞争216个名额,录取比例破23:1。该学校如此受欢迎,得益于该校为出国留学而订制的教育方案。
在这条竞争惨烈的“教育跑道”上,中产家长们卯足了劲,给下一代提前输送弹药。他们知道,这场赛跑的真正对手,与其说是其他孩子,不如说是加速度的阶层固化。
毕竟与社会上层相比,他们的孩子输不起。
如果无法向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跃迁,那么至少要保住中产阶级身份,这是底线,万万不能掉入底层。正是这种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让中产家长不敢掉以轻心,不惜血本投入。
《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报告》显示,占据中产日常开销的前三名分别是还贷、购物和子女教育。也就说,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中产的荷包主要贡献给孩子。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新锐中产在子女教育上更舍得投入。47%的新锐中产(10-50万年薪)把子女教育排名前三的主要支出,而收入为100-500万的高收入群体占比为36%。
这种差异耐人寻味,它说明在阶层固化的趋势下,新锐中产对下一代教育有更强的紧迫感,他们本能般冀望教育让下一代保住自有阶层甚至实现阶层跃升。
社会学家布迪厄说过,文凭只是“一个日渐疲软的通货”。但是,面对经济资本和社会权力,中国中产阶级的孩子除了拼高考和出国留学,并没有太多选择。
事实上,同样在“教育跑道”上,美国中产的家长同样心累。
曾任百事可乐和大通银行副总裁的著名企业家纽鲍尔曾告诫:“除非去上大学,否则你不会走上生活的上升曲线;今天在美国,教育是成功的关键。”
“名校效应”在美国可能比中国更显著。《大西洋月刊》的调查显示,即便是排名第25名次级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收入还是比哈佛、耶鲁的毕业生少了差不多40%。
名校是阶层流动的跳板。为了让下一代上名校,美国的中产家长也是绞尽脑汁。
位于华盛顿市区西北的第三选区是联邦政府高层主管人员的聚集地,都是工资不菲的典型中产,可是,他们仍然将60%的可支配收入都花在子女的私立学校了。纽约的高档私人家教每小时学费是600美元,半天辅导费用超过大多数工薪人士半月的薪水。即便如此,美国的中产家长依然乐意买单。
“这只是一个漫长过程的起点,家境优越然而急不可待的父母企图在这一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增加他们子女进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和其他名牌大学的机会。”美国社会学者卡拉贝尔对美国中产的解读,也适用于中国中产。
03
时代的变奏
财富跑道、时间跑道和教育跑道,这三条跑道构成了焦虑的中产群体的生存基本面。三条跑道并非彼此独立,而是环环相扣,存在两种循环的可能。
最理想的结果是正面循环,财务自由、时间自由以及下一代的教育自由三者同时得到解放;而最糟糕的结果,则是形成负面循环,薪资上不去,房子买不起,整天忙于加班,无暇思考更长远的问题,面对高昂的学区房价格无可奈何。
负面循环,也就是穷忙族的典型困境:越忙越穷,越穷越忙。现在最让中产群体焦虑的,就是陷入这个负面循环。
会不会陷入这个陷阱,很大程度上由“财富跑道”上的表现来决定。但货币超发和房价暴涨导致的通货膨胀,犹如一股洪荒之力,普通中产根本无力抵御。
中产群体之所以会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感到吃力,根本上,是因为自身的财富积累速度和技能更新速度跟不上时代的高速变奏。
这个时代同时发生的三大变奏,无论在财务上还是心理上,都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
1. 从工资时代到食利时代
经济增长放缓伴随货币的持续大规模超发,后果必然是财富大爆炸,食利阶层大量涌现,但工薪一族日益艰辛。
十几年前,普通白领在北上广深辛苦打拼,仍有很大机会买一套房,但如今,这渐渐变成一种奢望。从稳扎稳打的工资时代,到资本大鳄主导的食利时代,中产要在“财富跑道”上完成超越,需要更多的代价和运气。
2. 从阶层流动时代到固化时代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作者、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发现,在人类的财富分配史上,资本和劳动分化的强劲趋势一直未曾真正减弱过,除了战争爆发时期,大国的不平等程度都在稳步增长,且愈来愈快。
皮凯蒂也专门研究了中国,据他的观察,最近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显然更倾向于收入排在前10%的人群。一个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阶层固化社会加速形成。
阶层流动的大门正在收窄。为了让下一代握有向上流动的船票,在“教育跑道”上不惜重金投入,几乎中产成了唯一的希望。
3. 从半自动时代到智能时代
社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的结果,必然是人力越来越廉价,而手中拥有资本、技术和创意这三宝的人,竞争优势会越来越大。
对普通中产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及时进行技能和观念升级,职业生涯或有新突破,但若囿于老旧的知识结构,重复低附加值工作,结果不是被淘汰,就必然会沦为“时间跑道”上的失败者。
在美国上世纪80年代所开始的那次高级技术产业结构调整中,很多中产阶级失去了原来的白领工作,从制造业、金融业、传媒业、房地产业等高薪工作转向零售、餐饮、旅游等低薪蓝领工作。他们不仅薪水减少,离“有闲阶层”也更遥远了。类似的悲剧,很有可能在今天的中国中产身上重演。
这就是中产群体无法逃避的时代的三重变奏。此种趋势的演化,使得阶层分化的马太效应加剧,在时代洪流中,中产群体所处位置颇为尴尬,不上不下,冲上去有心无力,掉下来又心有不甘,因此,在惶恐和焦虑中维持现状,寻求机会。
04
最后的胜利者:押注未来的人
虽然我们在中产的脸上看到的满是忧虑,不过,在内心深处,他们仍然保留着乐观主义的底色。
《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报告》中,有接近2/3的人认为,“自己已解决基本生存问题,在追求个人更高层次的发展。”
这种自我认知,包含着对个体命运及社会演进的乐观。焦虑下的进取心态,其实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
虽然北上深房价节节攀升,但真正的人才还是能找到立足之地;虽然阶层流动的大门在缩小,但一张名牌大学的文凭依然不失为有效的敲门砖;虽然职场竞争让人苦不堪言,但新产业的勃兴却也提供了许多可能性。
时代大趋势固然无法扭转,个体的突围仍不乏闪展腾挪的空间。
这个时候,还在跑道上的人,需要的不是蛮干硬干,而是要转换思路,改变打法,从投资外物转向投资自身,把更多钱用于个人的培训学习,花更多时间用于技能和业务的钻研,找到并提升自我的价值。
没有比人本身更具潜力的投资品。
在这场中产和时代的遭遇战中,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押注未来的人。
几年后又会跳一批楼?
你们不要觉得跳楼的都是智商堪忧的底层,其实不乏白领! |
|
| 当抱有财务自由梦进场的炒楼者越来越多,这场财富狂欢又能去向何方? “成都刚跳(楼)了一个。” 4月25日深夜,这条信息出现在一个名为“快乐‘太空群’”的微信群内。该微信群由退出的A会员的成员组成。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又将自己称为“下车的人”,目前有二百多人。“因为债务吗?”“他家人怎么办?”据称,群成员不是第一次讨论自己在A组织的同学跳楼抑或压力过大患重症了。 A组织即某炒楼理财教育机构,由炒楼组织联合创办,倡导“为人们的财富掌舵”,愿景是“让弱智的中国人群改变财商观念!让追随者的财富明显增长!让有追求的年轻人实现财务自由!” “踢单” A组织宣称家庭炒楼投资第一品牌,拥有近40个群的追随者,传播炒楼投资理念遍布全国很多个城市。其课程体系类似金字塔,最底层是免费进入(又称财富觉醒沙龙,课时半天,免费),其上家庭财富增值白金课,学费数百元),第三层又称财富进阶,专家把脉,学费8万元,位于塔尖的是BCC(BILLIONAIRE COUN-TRY CLUB:10亿级富人俱乐部)。 A组织已面向全国20多个城市,各个分部每隔两三天就要举行一场沙龙。今年4月,在郑州市的楷林国际写字楼B座16层,一场沙龙也在进行着。 一位A组织郑州分舵的沈大咖站在投影仪前,配合PPT,向几十位听众讲解着进入该组织后那些学员的资产增长情况。“我们的一位学员,过去只是个蓝领,每月工资才1000多元。加入我们后,他财富迅速崛起,目前已经有十套产证在手。” 沈大咖讲解的案例大致如此—先介绍学员加入A组织时资产情况,再强调其加入A组织后的资产增长。至于“干货”,即A组织帮助学员实现资产增长的具体方式方法,他避而不谈。 两个多小时的免费分享会一结束,A组织的在场协助成员马上手持POS机走到听众身边,鼓励听众缴纳的家庭财富增值课程学费,“几百元算个钱吗?今天只是入门,上完财富增值课您会发现,这点钱花得很值。” 4月11日下午的课程主讲人,正是A组织河南分舵的沈大咖,他的授课内容是“学习并使用投资工具”,其中主要部分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复利”。 在一首迪斯科舞曲的伴奏下,沈姓大咖被四位身着黑色工作服的年轻女子护送着走上讲台。 一番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他开始让学员拿起桌上的计算器,假设自己拿出1万元,投资在年回报10%的管道,计算10年、20年、30年的投资回报。 每10年的投资回报计算出来,学员在教练指挥下,尽最大音量喊出计算结果:“我,XXX(各自学员名字),拿出1万元,放在复利10%的投资管道,十年后的投资回报是2.59万元。” 经过数轮计算,飙升的复利数字让部分学员惊讶:“我,XXX,拿出1万元,每年追加1万,放在复利30%的投资管道,30年的投资回报是2619.99万元。” 增值课学员在现场不会知道哪种投资渠道能有如此回报。 “我的朋友们,你们想跟我一起,享受复利带给我们的投资回报吗?那请走上讲台,和大咖成为朋友。”课程临近尾声,沈姓大咖对学员喊话。这在A组织内部叫做“踢单”。简单来说,是把学员订单“踢进”下个阶段课程的门中,这表示增值课学员需现场缴纳8万元的财富进阶课程学费,或先缴纳部分定金。 比起沈大咖,“卡界至尊哥”的“踢单”本领更胜一筹。他在4月11日上午的课程中讲解“信用最大化”,授课主题更加直白:教你玩转信用卡。“你们不是抱怨没‘干货’吗?今天我给A组织的家人们来点‘干货’。”“至尊哥”讲了一个大额信用卡办理案例:“你让你身边的人先给你打钱,把流水养好,在账户内存些钱,打电话给银行,我过两天要取50万现金。银行手忙脚乱地帮你把钱准备好了,肯定会问,‘姐,用不用我们帮你押运?’你说不用,直接把钱扔进自己宝马车后备箱,踩油门就走。这么大额的取款需要行长批准,一个月取上三四次,行长知道你了吧。银行工作人员对你这样的客户也会留意,当他们和你套近乎时,会问,‘姐,最近忙啥呢?’你说,‘前两天刚从香港回来,最近没事,想去欧洲玩一圈。’银行工作人员眼前一亮,认为你是优质客户,然后就问你,‘姐,办不办信用卡?’你当然要办,而且他们行长也会批,因为他对你有印象。一张几十万额度的信用卡这不到手了?然后你以卡办卡,在其他银行办个三五张,手头这上百万元的额度不就有了?” “至尊哥”声称自己仅仅是透露了独门秘籍中的一点皮毛,却足以打动台下的学员。一位长期受制于资金链紧张的小企业主,在“至尊哥”尚未正式“踢单”前,便走向这位比自己年轻10岁的教练,双膝跪下。他最先与“至尊哥”“成为朋友”,现场缴纳了财富进阶课程定金。 “挖金术”
财富进阶课程前后课程更多,每周内容分别是资产配置、房产价值挖掘、毕业演讲。 在A组织的五大投资定律中,创造现金流、信用最大化、灵活使用杠杆三条,在进阶课程中将详细拆解,最终目标只有一个:挖金,也就是找钱。其中豪宅或豪车是挖金的主要杠杆。 在A组织的内部,“零资产购买豪宅”的案例不胜枚举。曾在A组织做到大神级别的萧越对此进行了详细拆解— 首先,A组织讲究学员之间‘生命共享、财富共享’,即便一无所有,也能在其他学员处拆借120万元首付,按揭买下一套400万元的豪宅。组织A组织学员团购买房,称可以从开发商处拿到折扣。表示,原价500万元的房子可以400万元的低价拿下。不过,签订的合同则可能是600万元。 进阶课程最后一个周末是毕业演讲环节。“这个环节是让学员做出一个五年家庭资产增长规划,5个亿、10个亿地大胆设想,将之做成PPT,当场宣读自己的梦想。”萧越介绍,其中的杀猪环节颇为有趣,“群管理者把学员分为大笨猪、小笨猪和聪明猪。大笨猪和小笨猪分别是重资产学员和轻资产学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很保守,任我们怎么说,他们都不动,不像其他学员一样乖乖挖金。那我们就带他们去坐坐游艇、去旋转餐厅吃吃饭,享受一下奢华生活,并跟他们说:‘你怎么这么笨啊,放着赚钱的机会不要。你要是照人家的这种办法,两年后三年后你将会怎样怎样……’所谓聪明猪,是在挖金过程中非常激进的那种” “先来软的,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你要是不想赚钱的话,来这里上课干吗?’你走吧!”萧越自称杀猪高手,在他麾下,最终“软硬不吃的学员不多”,多数学员进入了金朝阳教育体系的塔尖阶段—BCC—开始半年期的学习。 作为A组织BCC课程最早的学员之一,林昭介绍,进阶课程结束,A组织的学员不管是自愿还是被杀猪,至少三成以上进入BCC(10亿级富人俱乐部)学习,“名义上讲,BCC不用再交学费,但门槛是每个家庭必须拆借100万元的资金规模。
在资金池运转之外的另一边,是部分学员失控的欲望。 以广州一位过去从事美容业的陈姓学员为例。她此前拥有2000万元的净资产,加入A组织后,不断杠杆挖金,连续吃进上亿元的资产,其中包括她在广州楼王凯旋新世界耗资近亿购入的十多套豪宅。 2014年前,凯旋新世界房价一路狂飙,陈姓学员的资产迅速升值。伴随此后的全国楼市下行,该楼盘的价格一年内腰斩近半,由最高时10万元每平方米,跌至最低6万元。 现金流的正向增长很快,负向增长时犹如黑洞。 2014年某天,组织中的陈姓中咖彻底失联。她的债务当中,900万元系以三分息向A组织学员拆借而来。“打个比方,他的这900万元是找9个学员借的,这相当于他们10个人绑在同一条铁锁链上。她先跳河,其他学员也跟着落水了。由于学员之间拆借普遍存在,这10个学员又每个人绑着9个人。1传10,10传100,最后所有人都跳下去了。”林昭与陈姓大咖相识已久,同样也是众多的被拉下水的一员。
他们需要“新鸟” 从A组织那里拿回资金,成为A组织学员解套的重要路径,但这条路同样不好走。
萧越、林昭等人便是前文中提到的“欢乐‘太空群’”成员,他们选择“下车”,回归过去一度被自己嫌弃的实业,“好好干活,慢慢还债”。 “那些‘老鸟’(老学员)一边在A组织的指导下躲着银行、躲着追债公司,一边还要倒贴飞机票,去其他城市的A组织课堂充当助教义工,天天跟‘新鸟’(新学员)讲‘大爱’、‘奉献’,你以为他们真的那么高尚吗?”过去常给这些义工助教上课的萧越说。 “这些上IBS的‘新鸟’是那些‘老鸟’的救命稻草。‘新鸟’进入A组织的平台后,被引导着挖金,补充拆解池,维持A组织的资金池运转。或许,A组织真如他们计划的,上市了,‘老鸟’们也就解套了。”萧越反问了一句,“你觉得有可能(上市)吗?” |
|
| 同学们,是不是很眼熟啊,猜对,正是金朝阳事件,这篇报道几乎是原文引述了两年前经济观察网对于金朝阳的报道。仅仅是把文中金朝阳的称谓拿掉了。
温故而知新,在投房盛宴的途中我们更应该保持一种客观的清醒认知。
金朝阳这个词,坊间有这样一个绰号:东邪。
东邪西毒,这是武侠小说中的称谓,用东邪这个称为,简直有褒义色彩。DS们多么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东邪西毒。
东邪组织崩塌的原因是什么?在楼市大牛市的背景下,炒楼组织东邪为什么会崩塌呢?是因为屡屡选错标的么?那么大的一个组织,幕后策划难道是猪么,屡屡选错标的?并不是,原因很简单,可以这样说东邪的利润来源之一,就是推荐学员买错的标的。与开发商形成某种默契,帮助开发商清光难以卖出的物业。
同学们,乱买必然是有代价的,我的一个粉丝向我反映,他之前参加了一个所谓的凤变冰高速周转流课程(现在这种课程也多如牛毛),他本身也是设计师,风格拿捏的也不错,然而卡手上了,他耸耸肩说,根本就没有课程所宣称的那么神奇几个月必赚多少,但去质疑吧,人家一句,你肯定自己没学到位,或者让他再交费学一个包卖出流程。
同学们啊,如果你是个大款,追随着各种热销楼盘也好笋盘也好的冲锋号角,各种买买买,我不拦你,即便你买错,就当你旅游用掉了,消费掉了好了,我是可怜那些自己没多少实力却押上身家赌一把的人。
那次我去深圳,有不少实力强的粉丝,但我也见到了两个零起步零资源的小白,收入有限,纯DS,渴望迅速崛起,我的内心是纠结的,看着期盼的眼神非常渴望成功,我很想教他些偏方,但我又一想,这些偏方一定要足够的选盘眼光与操作精度才能立于不败,而让涉世未深的他们直接用,搞不好,不是帮他们,而是害了他们。
真理用的好是真理,用偏了就成了谬误。练练武功可以,别练成东邪西毒
悠着点吧,狂欢者们,人啊,最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些一直看跌楼价却被市场的上涨愚弄的人,一旦翻多,那种一两年就想追回所有错失的心态真是看了着实令人担心,我需要做一些提醒,即使你看了我一些激进的非公开文章,也请不要乱用毒药的剂量,什么阶段用什么招,人生是长跑,让你去投资,不是让你去拼命,度要拿捏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