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国际电子商情
此前,大规模的涨价缺货潮主宰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让整个供应链都感受到被支配的恐惧,尤以存储器为甚,成为缺货元器件重灾区。如今,第二季度时间所剩无几上半年即将走完,电子元件价格相继退潮,电子元器件也出现新的趋势。不过,下半年开始的新行情,并不如想象中的乐观,又一大宗元器件面临巨大拉货需求。
巨量需求即将砸下,晶圆产能又被掐死
经过一个多季度的库存调整,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将会在6月完成中低端产品的库存消化,下半年高端机器销售目标高看一步,供应链将重新启动拉货动能。
自从苹果iPhone7带动双摄像头设计风靡,华为、金立、小米、OPPO、VIVO等几大出货巨头高端机器清一色的采用双摄像头卖点,正式成为安卓高端旗舰标配,并进一步向中端市场渗透。而三星下半年也将在NOTE 8上搭载双摄像头功能抗衡iPhone 8,中兴、联想、ODM自主品牌也将推出双摄手机进军海外市场。
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将直接引爆CMOS影像传感器和相关模组供应链,下半年开始,CIS(手机相机传感器)组件将一扫阴霾、炙手可热。尤其是5M以上的CIS,一直处于供货吃紧的状况,CIS将不可避免地迎来新一轮的缺货潮。
目前,索尼依然是市场、生产和技术的领导者,三星和豪威科技则紧随其后,并保持着强有力的竞争实力。而中国CMOS传感器产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依托智能手机的巨大市场需求,国内厂商主要凭借其较强的价格优势迅速抢占中低端市场。
从现阶段的市场情况来看,在2M及以下规格的产品市场上,国内CMOS传感器已经牢牢占据80%以上的份额;另外,5M和8M的产品线也已经和国际公司开始正面交锋,目前正在不断扩大份额。不过,国内厂商正在从中低端产品向高像素产品突破。
去年开始,继放弃CCD图像传感器后索尼宣布不再涉及8M以下市场,5M以下市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中低端CIS市场(8M以下)经历了一次惨烈的价格战,SK海力士、比亚迪微电子、台湾奇景都加入战团。国产IC厂商格科微和思比科混战,低端手机摄像头芯片单价底线跌破0.73美金,可以说去年国产CIS芯片厂商基本都没怎么赚到钱,反而让SK海力士在8M做大。
索尼扩产,三星、SK海力士腾空内存工厂备战
日系索尼(Sony+东芝)依旧称霸CIS芯片食物链顶端,创出近20年来的利润新高,已经于一季度开始增产约10%图像传感器,将月产量提高至约8万枚以上(按300毫米晶圆换算),优先供应给苹果和中国手机厂商。
此前,索尼收购了东芝的图像传感器业务,进一步增强了其传感器业务的产能优势,东芝在1um像素产品具有极强的竞争力。索尼也将中国相机工厂出售给深圳欧菲光,欧菲光为索尼传感器模组主要供应商。
随着双摄像头需求变旺盛,双方或将进一步合作。目前来看,供应链并未传出缺货涨价信息,索尼作为大型原厂并不会轻易的涨价,其它厂商自然不敢有所动作。不过,此前索尼CMOS缺货让三星抢走不少中国客户。索尼台湾主要代理商为尚立、大联大,索尼中国主要代理商为帕太电子。
韩系三星和SK海力士紧随其后。据韩媒报道,相比较于DRAM\NAND存储器产品,CIS芯片在三星、SK海力士等韩厂的地位相比较低,不过,长期以来以来受“冷落”的CIS事业迎来转机。
三星将全力冲刺中国大陆客户(13M),大举扩充包含CIS等系统芯片设计人力超过千名,有意提升系统半导体市场竞争力;三星计划将部分DRAM产线转生产CIS,将生产已上轨道的DRAM转生产CIS,有意强化非存储器产品竞争力。
SK海力士收编CIS芯片供应商硅文件后(8M-5M),投建12寸厂并加速2017年13M像素SIX芯片研发,腾出M10DRAM生产设备用于生产CIS,跃升为全球第六大CIS厂商。擎亚为三星大中华代理,LG主要负责模组生产。
ST意法半导体的CMOS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和车用市场以及TOF传感器业务,英飞凌则专注于3D相机芯片供应。台湾奇景重点放在提供3D感测相机方案提供上,提供整合的结构光模块和3D景深算法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