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玲珑
玲珑汇聚了大量好看又有趣的女孩儿。在这里,有帮你提升自我的各种干货技巧,有让生活更幸福的精选好物,还有乐于分享的达人。玲珑陪着姑娘们一起,创造更美的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彬彬有理  ·  商场情场用好男人 我有三个压箱底的经验 ·  4 天前  
教你驾驭男人  ·  29岁章泽天低调官宣三胎,冲上热搜!终于明白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玲珑

9个月做一把琴,奢侈的意思即是忠于自己所爱

玲珑  · 公众号  · 女性私密  · 2017-07-16 12:04

正文

我们花一个月学游泳,花三个月学驾照,但用9个月时间全情投入一件看似毫无用处的事情——制作一把提琴,可能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都有些奢侈。今天玲小喵介绍给大家的这位姑娘郑若芊Cecilia,就曾干过如此“奢侈”之事。


只不过,在她看来,“奢侈”的意思是能够不计利益打破常规遵循内心召唤选择自己热爱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所以,在经历一些周转后,她最终依然选择走上制琴的道路,成为了一名职业制琴师。


阴差阳错被制琴大师收为徒


2014年秋天的一个傍晚,郑若芊走在意大利小城Jesi古城墙边的小街上,忽然眼前亮起一片柔和的灯光,她顺着灯光看过去,发现了一家制琴店。走进店里,墙上排放的各式木质提琴与精巧的工具吸引了她的目光。

 

郑若芊大学和研究生学的都是古董修复专业,一部分出于天性一部分出于专业的缘故,她对于有文化传统的物品有种自然而然的亲近感,眼前这些散发着温暖气质的木提琴,立刻让她忍不住想仔细看一看。



在意大利,得源于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保护,再加之整个民族轻松的生活节奏与骨子里的艺术感,传统手工艺行业始终有着强劲的活力,制琴作为传统手工艺的一种,也有着自身良好的发展基因。郑若芊当时走进的那家制琴工作室,恰好是意大利知名的制琴师Giuseppe Lorenzo Guagliano的工作室。



Giuseppe觉得这位充满好奇心的亚洲小姑娘很有意思。第一次见面后的几天里郑若芊得空便找机会到Giuseppe的店里边聊天边看他做琴,在了解到郑若芊是学习古籍修复专业后,这位热情的大师饶有兴趣的将店里一把有上百年历史的老琴拿出来让她尝试修复。


需要修复的是琴的面板,郑若芊对于这个新的挑战激动不已,小心翼翼地接过琴后,“心惊胆战”地按Giuseppe的指导修复。没想到,完毕之后Giuseppe就表示愿意让她留在店里学习制琴。小小的激动之后紧接着又是如此莫大的“幸运”降临,郑若芊回想这段经历,笑着说幸福有时候就是如此让人措手不及。


 

但没多久郑若芊就发现这种对于提琴制作艺术“一腔热血”是“too young too simple”——在那些看似简单的手工艺制作流程中,却饱含了许许多多繁复的细节和外人看不懂的门道。

 

作为一个初学者,郑若芊当然没少吃苦头,有时候由于拿刀姿势反复划破手指同一个部位,有时拿工具一只手同时摸出几个泡是常有的事情。更让人头疼的是制作上的无从下手——那些看似简单的制作和修正,轮到她自己操作起来,却变得无比困难。



但值得庆幸的是,正因为源于这股强大的一腔热情,让郑若芊有了一份定力。每当刀刻在木头上,金属慢慢划过木质纤维发出隐秘震动时,郑若芊说她能够感受到那种震动通过她身上的骨头渐渐传至耳朵,这种细微的感受让她着迷Giussepe老师有时还会示意她可以用机械锯子锯掉多余的木头,但当她发现这位女学徒对木头声的情有独钟后,便不再提起。



在这些反复雕琢和刻画之中,人仿佛也打开了与自己内心对话的匣子,慢慢变得安宁和沉淀下来。尽管还存在一些现实层面上的困难,但比起这份满足感,也显得十分微不足道了。



制琴之外的难忘时光


做琴虽然遇到了种种困难,但因为有个热情又有趣的“师傅”,为9个月时间增添了许多充满色彩的回忆。Giuseppe虽然是位“Master”,但生活里的他时常会像个孩子般童心泛滥,有时候带着郑若芊在店里放着音乐又唱又跳,全然让人忘记他的身份和头衔。

 

作为一个典型的意大利人,Giuseppe对美食也有着无限的热情,9个月里,这位老顽童带着郑若芊从烤乳猪、牛排、腌小章鱼到栗子蛋糕这些意大利当地美食全部吃了个遍,吃到的食物也几乎成了一个时间轴,记载着当时点滴的记忆。




 制琴三部曲


9个月里,郑若芊将制作一把琴的全过程精心走了一遍,从制琴、上漆、装配,每一个步骤都有着各自的重点和精细的程式。完成第一步制琴之后,一把琴的样子其实已经定型了,但这只是造好了一副“皮囊”,之后的上漆和装配则是在打造一把琴的个性和灵魂。



一直以来,上漆这一步都饱含着制琴师的智慧和秘诀——在琴面木质最薄最弱的部分刷上5-7遍漆,稍有不当,效果就大打折扣。郑若芊说,这项精细活不仅决定了一把琴的音质的高低好坏,也连同将制琴师的技艺、知识与品位一并展露无遗,因而只能精益求精。

 


最后一步的装配也无法掉以轻心,音柱的制作是这最后一步中的关键一环,意大利语中将它称为La Anima,意思为琴的灵魂,制作起来非常繁琐困难,郑若芊当时花费了一星期才讲这根小木棍防进了琴的指定位置。

 


九个月之后,她的作品终于大功告成,看到自己所做的成品的那一刻充满感慨与唏嘘,九个月孕育出这一件作品,积攒下的辛酸苦辣与这一刻的小小的成就和喜悦也只有自己最为清楚。




郑若芊说,也许在一些人眼里花这么长时间去做一件看似“无利可图”的事情毫不值得,但她却十分感激这段经历在她的生活里注入的那些新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在郑若芊看来,“利益”和“价值”这两样东西也并非可以相提并论



抓住人生中那些被给予的机会


硕士毕业后,郑若芊回国从事了专业相关的修复工作,成了每日出入林立的CBD写字楼之间,赶早晚高峰的白领一族。工作自然是忙碌的,有时就连周末也不能放松,需要时不时盯紧手机,查看新的工作消息。生活就在这种不断调整过去的节奏与适应新节奏中前行着。


但只有郑若芊自己心知肚明这样的工作并非自己内心真正所求,不仅仅是因为忙碌和疲惫,更因为这样的工作无法带给她目标感和成就感。做琴时那种“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汲汲渴求新知识和新技能所带来的充盈感和愉悦感似乎是很久远的事情了,但郑若芊下决心将它们找回来。



两年之后,郑若芊辞去了需要连轴转的工作,一心准备投入制琴行业,成为职业制琴师。

 

在国内,制琴行业还处于一种参差不齐的状态,想要找到一个有正统制琴专业素养并且能与国际有连接交流的工作室并非易事。而郑若芊在这点上无疑是幸运的,得益于意大利制琴的那段经历,她结识了一些圈内人,并且对于整个国外制琴文化有了一些了解,于是能够快速地与心仪的行业接上轨,在意大利Cremona的中国制琴师赵相斌老师的引荐之下,进入了国内制琴届的大师赵世全先生的工作室。



赵世全老师是中央音乐学院制琴系郑荃老师的第一届毕业生,后旅美师从美国制琴大师David Gusset。这位美国著名制琴师的作品有浓厚的意大利古典风格与底蕴,被美国媒体誉为“世界上最美的现代小提琴”,他也是第一位获得过Cremona国际制琴比赛金奖的美国人。



David Gusset


除了拥有北京的工作室以外,多年以来,赵世全还担任着国际一线琴行Morey’s Music的技术总管一职。他会定期往返于加州的琴行与北京的工作室之间,带回新的知识和数据,为工作室的科研项目注入新鲜血液,在这样国际化氛围中,也让郑若芊觉得在国外的那段学习有了用武之地。


红衣服为赵世全老师


真正跨入制琴行业,才发现还有许多可以学习、钻研的内容,郑若芊像一个好奇的小孩,伸出双手迎接着这个自己所向往的制琴世界。



3年前那次不经意与制琴工作室的一段邂逅,现在回看正是命运之门在冥冥中开启。郑若芊说,在制琴这条路上她可能还只算是个初学者,但幸运的是,在命运初现端倪的时候,她选择了忠于自己的内心。也许就如她自己所言,在还不知道人生将要迎接什么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不要错过那些被给予的机会而已。




因为丽塔自己太喜欢买买买了,于是建了一个种草群~

如果你平时也总是忍不住剁手,

就加我的微信 linglongsns 吧,

我会拉你入群,一起开心的买买买(比哈特❤)



👇点击阅读原文,看这个7岁就找到自己热爱事情并一直坚持下来的姑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