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研究经费高达 200 多亿美元,但美国人却在追问,发明了那么多的新技术,积累了那么多新的知识,发表了那么多的高水平论文,为什么人们的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在不断的拷问声中,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医疗诞生了。临床转化科学基金会(Clinical andTranslational Science Award,简称 CTSA)用以负责转化项目的设立,资助和监管工作。NIH-CTSA 每年投入 2-5 亿美元用来资助相关的转化研究,并且在美国已经建成了多于 60 家的转化中心。
除了美国,世界各国各地区在近几年都加大了对转化医学的支持,截止到 2012 年,英国已成立了20 家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而欧洲委员会则计划共为此项目投入 60 亿欧元。
科研成果难以转化的问题,同样存在于我国。2015 年 12月,“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展示暨转化项目推介会”召开。会上,北京市医管局科研处处长潘军华坦言,目前北京市属医院科研成果转化率不足10%,大部分科研项目还在“沉睡”当中。北京安贞医院此前在院内设立了一个医学转化奖,但是连续 4 年,这个奖都未能成功颁发出去。
造成“转化难”的主要问题是科研立项未考虑医疗市场需求。有些医生是“为了申请专利而申请”。我国在转化医疗方面的支持力度也在增大,计划在全国建成六个转化中心,其中,2017 年建成的上海国家转化医学中心预算将达 10 亿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