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交互
分享交互经验,提升产品用户体验。帮助您打造优秀产品。细节设计成就卓越产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  ·  【IBE Links】电气工程师的2024 ... ·  3 天前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  ·  【IBE Links】电气工程师的2024 ... ·  3 天前  
字体设计  ·  从草稿到终搞:土地神和财神插画 ·  4 天前  
优秀网页设计  ·  大年初五接财神!愿大家财源滚滚!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交互

网易高级设计师: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提升自己?

微交互  · 公众号  · 设计  · 2017-11-06 08:12

正文

编者按:经常遇到很多伙伴咨询如何去提升专业、练习应该怎么去做、灵感从哪里来等等问题。本文结合这些问题总结和梳理了一下自己的点滴经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与之共勉。

本文的目的是给刚入行的新人分享个人的一些经验,如果是已入行多年的老司机文章会显得很基础。

目录

  • 临摹。成长的必经之路

  • 借鉴。如何正确的拿捏这个度

  • 原创。虽难,却有迹可循

  • 心态。如何面对工作中的项目

  • 习惯。让你无所不能

  • 坚持。要打的是一场持久战

  • 总结。你交付的不仅仅是PSD

  • 分享。利人利己

一. 临摹,成长的必经之路

临摹的第一阶段:照镜子

作为刚入行的新人,临摹是你成长的必经之路。不要觉得这是一个没有含量的事情,总想着要原创,做出来的设计却总是自毁信心。放弃那些空想,回归原始,开始度过第一阶段的临摹。

第一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临摹优秀的作品,只有一个原则就是:照镜子,里外都是一个模子,画的越像证明自己越能抓住原作者的特征。

个人经验分享:

  • 先看整体布局,寻找出整体布局的层级关系

  • 正确的理解原作想要传达的重要信息,抓住原作的特征

  • 通过测量原作的每个元素的大小比例找到元素组合的关系

  • 吸取原作的色彩组合,分析这些配色在色环上的位置关系

  • 如果是拟物图标注意把控光影之间的变化

第一阶段的目的:

  • 熟练软件操作,熟能生巧

  • 对优秀作品的分析理解能力,学会抓住原作的特征

  • 磨炼性子,让自己静下来

临摹的第二阶段:依葫芦画瓢

通过大量的临摹我们度过了软件操作这一基本要求,大部分的效果都可以找到实现的方法,也能很快抓住原作的特征,自己也能静下来做耗时更长的练习啦!

那么,我们开始第二阶段吧!这个阶段我们依然属于临摹,还不算原创,我把这个阶段称之为「依葫芦画瓢」,就是我们根据原作的表现形式、创意和特征更换新的思路。

如:相同的配色不同的元素、相同的元素不同的配色、相同的布局不同的设计风格等等。在临摹中慢慢的加入一些自己的思考,更加灵活的掌握原作的表现技巧,最终的整体效果要达到原作的表现程度。

第二阶段的目的:

  • 锻炼自己对原作的深度理解

  • 通过一个配色衍生出系列配色

  • 运用相同的框架布局表现不同的风格

二. 借鉴,如何正确的拿捏这个度

借鉴的误区

借鉴并非临摹,很多刚入行的新人总是把握不住借鉴的程度,把带有原作明显特征的作品当作自己的原创发帖,引来很多老司机的吐槽。借此总结给刚入行的新人说明一下这个误区,借鉴一定要注意这个度,不然就变抄袭了。

避开借鉴的雷区

虽然我们提倡原创,但是作为入行不久的新人,完全原创是非常吃力的,有时候拿到一个项目,如果一味追求完全的原创可能会无从下手,影响项目的进度。适当的借鉴优秀的作品,可以快速找到灵感,顺利的完成项目。

这里需要注意借鉴是有度的,不要把原作的特征性元素拿来当自己的创意,这样就属于抄袭啦。

还有更多这样的案例就不一一列举,关于如何合理的避开借鉴雷区,以下是个人的一点总结:

  • 不要借鉴原作特征性的元素或者创意

  • 借鉴范围不要太大,一半以上都是借鉴需要谨慎

  • 可以借鉴原作在处理此类题材的表现形式或者设计风格

  • 更加多样化的借鉴不同作品,将其融合在自己的设计中

  • 要有自己的职业素养,保持对原作者的敬意

三. 原创,虽难,却有迹可循

原创,来源于生活

很多优秀的点子都是生活中的某种经历,细心的体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你觉得有意义的东西,也许灵感就在里面。如同下面这组icon设计,就是对生活中真实的物件进行概括而成。

从照片中发现灵感

欣赏优秀的摄影作品,通过对构图、配色、光影的分析,可以从中提取很多点作为自己的灵感来源。

设计是相通的,善于利用一切设计形式寻找灵感

如果你做App设计,你所关注的不仅限于UI界面,可以是一张海报、一个Logo、一个动效、一个插画等等,一切的设计作品都将会给你的设计带来灵感。我们在观看设计作品的时候不要过于局限,要更加广泛的吸收不同的设计表现形式。

△ 来源于互联网

△ 根据动效借鉴完成的概念练习作品

根据设计风格寻找练习主题

也许我们在观看优秀作品的时候会被某一张设计作品所打动,可以是作品的板式布局、配色、创意等等。我们可以以这张打动自己的设计作品入手,分析它的设计风格,以此风格进行主题联想,找到符合这个风格的主题,然后进行全套的设计练习。

根据主题寻找合适的设计表现形式

当我们有明确的设计主题时,可以根据这个主题去寻找能相融合的设计表现形式。

这个相对比较难以掌控,需要我们在平时观看优秀设计作品时,养成采集分类的习惯,这样遇到明确主题时才能更快的找到比较相符合的参考案例。

改版已有的产品

当我们练习没有灵感时,可以选择一些已经上线的产品进行改版重设,可以借用现有的交互形式进行优化设计,也可以加入一些新功能,设计出全新的产品,也是一种寻找原创练习的途径。

从竞品分析入手完成概念设计

当我们要进行一个概念设计练习的时候总是不知道如何开始,或者做到一半感觉很多功能衔接不上等一系列的问题。

那是在开始练习之前没有做好前期准备,虽然是概念设计,但是我们依然要从竞品分析入手,通过体验不同的产品发现他们存在的共性和差异化,梳理出自己概念设计的功能架构图和框架图。通过完善的流程,为后续的设计奠定基础。

养成大量采集素材的习惯

当你开始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先采集大量的素材,不要急于开启设计软件。看得够多,脑海中才会有映像,在设计的时候才能快速的通过大脑查找出更好的表现形式。

四. 心态,如何面对工作中的项目

小公司该有的心态

很多人都抱怨自己的公司太小,项目不成熟,老板对设计不重视,设计项目没有价值等等。最终几年工作下来没有积攒出什么像样的作品,也无法撬开大公司的大门。

当我们身处这样的环境时,我们更要以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每一个项目,把它们当作自己的作品来做,这样即使你们的项目没有良好的市场规模,但是你的设计是可以放进作品集的。如果对线上的设计不满意,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优化你的设计,让这个项目更有设计感。

主动的寻找设计机会

有时候公司中的设计任务相对较少,我们要主动的去寻找设计机会,可以是优化以前的项目,也可以是改版已经上线的产品,做出一些概念的尝试,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作品集,还能帮助自己熟悉公司各个产品板块的业务,为后续的项目设计提高效率。

不断的总结与分享

要不断的对工作中的项目设计进行总结,梳理整个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形成文字版的项目心得,不仅可以不断优化你对设计的全局观,还能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也要经常在团队里面分享自己的成长与学习,帮助大家一起进步,分享的同时也能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查漏补缺。

五. 习惯,让你无所不能

养成不断采集分类的习惯

看到优秀的设计作品或者美文美图,不只是看看而已,要进行有效的采集与分类,分类越细越好,这样才能快速的在以后的设计中得以运用。

更加全面的分析自己采集的作品

只是采集作品到收藏夹是没有很大作用的,我们要对优秀的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对字体大小、留白比例、版面布局、配色等等进行量化的分析。找到每个元素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以后在面对自己的设计时,才能更好的将这些关系运用到作品中,提高自己作品的质量。

六. 坚持,要打的是一场持久战

练习一个两个,一天两天都是非常容易的,坚持一年两年甚至更久就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如果想要不断的进步,就需要更多的坚持。不仅要加强日常练习,还要经常观看一些理论书籍,全方面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