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从一个经历多份事业最后回归到设计的中年大叔说出来的。纯粹因为热爱,他在而立之年后找到了这辈子发誓要一直干下去的事情 —— 设计。现在人们想到中年大叔, 都会与“油腻”,“猥琐”对好入座。但今天这位“中年大叔”一点油腻的痕迹都没有。跟他聊天,你会觉得他就是良师益友般的存在。
他拥有中年的成熟和少年的心。
徐骁,第一次见面是在《造梦空间》设计师见面会上。作为宝爸的他,对儿童成长颇有见解,听他讲起自己的成长故事和与孩子的相处之道,觉得收获满满。整个过程都没有了演讲者的姿态,使得整个见面会的气氛更趋轻松愉悦,感觉像好久不见的朋友一场聚会。
偶尔听到他自嘲起来,像极了一个少年在调皮地自黑。
他曾经是一名医生,但因为发现自己对美好东西的向往,而开始慢慢接触了设计,之后他也当过一段时间南都的媒体人。即使一路都没什么波折,他还是放弃了媒体人身份,重新回归设计。
他觉得每个设计师都拥有一把通往世界本质的钥匙,也许是那扇门的背后有太多迷人的事物不知不觉闯入他的世界,于是设计让他更热忱这生活,于是他也再无法离去。真好,能找到热爱一辈子的事业,不管什么时候遇见,好像都不迟。
喜欢产品设计的他,希望能在这方面做一些有所积累,所以他去学习了木工。他希望设计一个东西,可以通过了解它的本质去了解它应有针对功能的一些外形。
他觉得设计师需要在生活中转化不同的角色。
一方面是设计师要通过设计去感知身边的事物和生活。它是解构的,也可以说是技术流的认知。另一种就是去享受生活。不管是好的坏的,这种敏感度是通过一种体悟,也就是用身体去吸收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会跟设计的专业能力合二为一,一起到达生活的本质。
扎实的木工知识加上生活的养料,他开始设计他喜欢的产品。希望能通过
这些发现不一样的人生,并且重新思考产品如何跟随现代化生活改变。他说:“”不同的设计是为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存在的。”所以他更加关注的是针对不同的生活方式怎么去创造符合这些特地需求的产品。
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而他享受其中。
于是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朴元”,做了许多关注家庭,热爱生活的产品。例如壁柜,木马,还有儿童床,后来他们还做了一张长凳。市面上的家居琳琅满目,种类多元。但徐骁却选择了一款貌似在生活中可有可无,在很多人眼里并不重要的配角。这款长凳的名字取得很可爱——“小愚长凳”。我好奇地问起这名字的含义。徐骁说:“其实小愚最早是由大智若愚这个词转化过来的”。
他觉得生活是需要精心地经营,发挥一些聪明才智,但实际上我们又需要接触一些朴素的东西,这样才能把日子过舒服。人和生活都有两面性,一方面我们需要全力以赴去谋生,另一方面也需要放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去享受身边的一切。他希望大家偶尔可以用单纯的想法去观察生活,这样或许更能捕抓生活中美丽的余光。
小愚长凳是一个单品,但它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有一种化繁为简的感觉。希望我们都可以坚持做一些单纯的事物或者行为。
徐骁觉得长凳实际上代表了过去的一种生活方式。而长凳的属性也变更了很多。以前长凳用途有两种,一种是临时简易的坐具,便于收纳又可以坐很多人,但其实坐感不太舒服;另一种就是内房里用的长凳,但并不方便。不管怎么变化,它始终是个坐具。
相比柜子,床,沙发,长凳的可利用性和多功能性似乎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由于家庭变化和成长的过程有多个阶段,徐骁决定赋予这张不起眼的长凳,收纳,衣帽架,茶案等多种能力。
在中国,以前都是家庭群居,家具很多时候是家族通用的,住宅的结构长期不变,所以一个家具的属性都是单独使用。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家庭居住环境和装修审美在日渐变化。生活和审美标准已经不再单一。家具的应有和属性也因此发生了变化。长凳也不例外。
小愚长凳把两种不同的基因结合在一起。一种是作为凳子的基因,另一种就是衣帽杆的基因。两种基因结合在一起是否会让单纯的功能性降低?答案是肯定的。衣帽杆在长凳上会占据了长凳的位置,而衣帽杆本身比较容易搬动,但与长凳结合也会相对麻烦。可是反观生活中具体需求,我们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需要被用尽的。就像我们吃饭,足够就好,而不一定要把桌上的饭菜都解决。
小愚长凳的理念就是这样。长凳通常情况下是不会被坐满的。所以空余的空间可以好好利用起来做其他事情。小愚长凳突破了单产品属性,并且增加更多的功能,使它模块化。
于是,小愚长凳就像个“变形金刚”。在不同的情况下,它会变身以不同姿态为你服务。它既可以是张收纳凳。在你不需要收纳东西的时候,也可以当鞋柜放鞋。朋友聚会时,也可以作为茶案,当桌子。当你只想在阳台上休息,它也可以回归本真,只是一张凳子。突破不同人群对它的需求。
家庭作为无形抽象的组织,需求和行为方式会发生变化。而长凳可以随时改变,去适配生活,变得更加灵活。90后这一代年轻人,已经开始组建属于自己的小家庭了。从一个人生活到结婚,到有宝宝的家庭结构的变化,长凳就可以随着不同阶段的需求而被灵活运用。这大概也会成为可以陪伴很久,见证生活成长的一道印记吧。
@摄影师 李斯本 (北京)
“拆开凳腿包装,发现比想象中大许多。作为一款长凳,完全是可以作茶几的尺寸和高度,惊喜。喜欢原木自然的颜色和纹路,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
拆出隔板才感受到它的实在。确实是有些重,需要两个人一起安装。一开始看安装说明,螺杆、平垫片这些词都似懂非懂,零件也有些多,但一旦进入状态就豁然开朗。简单说,安装不难。”
“刚搬的家,原来的家具也大多是宜家的,陌生里还少了些寻常人家烟火味。摆放上这样一款朴素实用的家居,似乎才有了真正要在此生活下去的意思。
我想它会和家一样,用久了,有了使用痕迹,更美好。”
@设计师 辣妈Sissi (上海)
“小愚长凳到家后,我与家人一起完成了安装。小愚包装非常到位,大爱里面带火漆印的信函和应用场景小漫画。拆开后,我家团团是最起劲的,来回捣腾。同时,团团的爸爸、妈妈和外公正在争抢组装权,最后外公以辈分取胜。我家团团则忙前忙后地递螺丝。整个安装过程给我们家带来了很多家庭互动。”
她尝试了小愚几种不同的使用方式:门口鞋凳、厨房备餐桌、团团的小书桌。“抚摸凳面凳脚,原木手感非常好,细节处的设计处理也很细腻,很有北欧家私的范儿。除了原木的清香,没有任何化学气味。小愚总体给人很温暖的感觉,可以感受到此物背后匠人的用心。团团从头到尾对小愚都非常感兴趣,卸了隔板给她看书画画正好。非常有爱的一款多能家具。”
@独立音乐人 董佳佳 (北京)
“我在这里生活了十一年,基本上隔年都会搬家,从东五环搬到南四环,从南四环搬到北五环。搬了无数次家,最头疼的不是搬家,而是选择留下什么,带走什么。
等我有了自己的家,一定要把无印良品的所有东西搬回家。我是MUJI控,在租的地方已经有了数不清的MUJI产品,而MUJI的家具,还没开始买。
小愚长凳是家里的第一件实木家具。质量非常结实,手感好,跟家里的地毯很搭。没想到实木家具也可以很文艺,虽然家里不够大,但也意味着它有更多可以发挥的角色。可以当茶椅,铺茶席,坐在地垫上吃点心,也可以办公用,也可以坐在上面弹吉他。家里的喵星人也非常喜欢小愚,没事就躺在上面不肯下来。”
@咖啡馆 左手家 (上海)
“一直对实木家具情有独钟。喜欢小愚,不仅原木颜色很好,且功能多样。目前我们把它当作货架,如果讲座需要更多人就坐的话,东西拿走还可以当凳子坐,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当作茶几。最值得推荐的是它的实用性和功能多样化。
我们想过很多小愚的应用场景,比如餐凳、换鞋凳、床尾凳、阅读小桌、边几……等等,未曾料想还可以作为咖啡馆的展示货架。”
@三口之家
“试用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忽然觉得,好像记忆里原本都会有个长凳,古朴的造型,黑黢黢的颜色。但随着不断的搬迁,生活的变化,物质水平的提高,好像这个东西很快就淡出我们的视线了。仿佛它就是个被淘汰的家具一样。直到今天遇到小愚,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一家人真正的能坐在一起,玩耍,吃饭,聊天,甚至现在还多了比如挂衣服这样的神奇功能。
小愚的表面没有上色,保留了木材原本的质感,对我这种特别吃MUJI这一套的人来说,简直完美。我觉得每一个家庭都应该有一个长凳,因为我们可以和亲人再亲近一些。”
小愚长凳自2015年上架后,仿冒山寨产品不计其数。面对这样的情况,徐骁无奈地表示,没办法,国内的情况就是这样。只能把自己该做的做好,希望喜欢小愚长凳的朋友都能买到正版的,更多地接触到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