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丁酉年 己酉月 戊申日
新千年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建立文化自信。“信”在什么地方?要信在“德”和“道”上面。只有建立了道德的信仰,才能使我们的自信“信”得正,人生才能找到正确的目标,家庭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安定,民族才能强大,国家才能昌盛。
大医医国,上医医天下。老子对于医国、医天下,也就是大到治理国家,小到修身明德,揭示得最为精辟,指出医国、医身都要从“信”来谈起。仁、义、礼、智、信五德从能量性上具有顺次下滑的特征,也能够逆向进行修复。个人如果立下修身明德之志,以信德为基石,按照将五德归于“德一”的逆修层级次第进行严格的综整得一实践,就有望实现性命的净化、提升以及再造;社会要想治理乱象,只要踏踏实实地进行信德的重建、信仪的维护,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好仁、义、礼、智四德的建设和应用,同样也能够实现由乱到治乃至大治的梦想。修身与治世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牢牢把握住信的“执中守一”德性本质,建立正信,培养出厚实的诚信、真信,忠信不二而得一,并且如日月星辰那样地恪守信仪的空间之度与时间之数。忠信不惑而意志坚定,信德厚实而智明不昧,那么忠信厚实易返归于对德的认知,自觉主动地将信德再造塑型于身内的脾胃与意识两大系统内在的信德品格、品质,以及外在的品行,在此基础上,就能建起仁、义、礼、智的大厦,则通往道地德境的宽阔大路也就在脚下。
对于信德的研究和建立,需要把握好信与德之间的关系。信德承载着其他四德,即仁、义、礼、智四德中皆有信,信居中黄,承载四方,扶生万有,真信道昌。在仁、义、礼、智这四个子支与德这个母体之间,虽然仁德与德靠得最近,但是承载和引领仁德的,却是仁德里面的土,也就是信德。
五德修身治世的基本模型是“内修信智礼,外用义与仁”。信德的修持和建设并不是孤立的,完全可以与其他四德之修结合起来进行“型于内”的求证。在内修当中要明白火生土的道理,明白礼德就是生成信德的基础,修礼德和修信德可以高度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而当我们在社会上做人、行道、工作时,要明白土能够扶生仁德,也能够生义德。一方面,土可以生金;另一方面,木通过克土来成就自己,那么土也就能够扶生仁德,它们都是可以相互结合进行修持而共生共赢的。同时,在内修当中,阳土能够克阴水,信土厚实正道修于意识,才能用善道修于智识,才能实现意愚转智明,信土与智水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身内修持“信智礼”这个铁三角,或者称为金三角,则三者在链环上的相互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内修信智礼”和“外用义与仁”上面,信德的承载性也可以与同步修信义、信仁结合起来,而不要强行地分离与割裂。
古人云证道不离身,我们在探讨信德的时候,应当完整地将其与自己的生命相结合而进行研究。把信德的理论结合到我们的生理机制、修身实践当中,对每个人都会产生很大的帮助。《墨子·修身》篇曰:“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古代那些净化心身、再造性命的修身明德实践者则说:“不忠,丹田火不能发,阴气终难排除;不信,真气不能保存,中脉亦不得通。”由此可见,大到国家统治者,小到普通老百姓,以及修身求健康和智慧者,做人修身都不可不修信而守信。
历史一再证明,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任何外来的艰难困苦都无法使我们一蹶不振,唯有文化信仰的邪曲淡薄才是自乱身心、自毁根基的最大祸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脚下最深厚肥沃的土壤,就是我们自信的源泉。如《信》中所言:“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深植在我们的生命基因之中,等待着被激活觉醒的时机;道德根文化的庞大系统静静地屹立在东方华夏的广袤大地上,只是需要今天的我们去重新学习并且正确地解读,将人类历史上这一最优秀的文化信仰转为现实可用的状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压舱石和引航灯,重建民族文化信仰,这是历史的必然。
愿天下的“大丈夫”们与时代共担使命吧!
摘自:《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来购买此书!
推荐 | 新书《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
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简述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 ——白露物候与天文内涵
寒从脚起 热从头散——白露的正善治养生
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 ——白露的民俗文化
接露水的历史故事
全面地理解“白露”节气的形名内涵——白露的寻根探源
处暑的常道之意和非恒道之义——處(处)暑的寻根探源
枫叶渐红,正是人们外出郊游赏秋的好时节 ——处暑的民俗文化
预防“秋燥”,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口识身识的养生
处暑养生的重点在于调整睡眠—— 人体阴阳的动静交互调整
城市中的上班族如何解除秋乏——处暑的正善治养生
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处暑物候和天文内涵
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简述
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诵读效果的天壤之别——启动先天肾气!
为什么古人说“修道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凤毛麟角”——揭秘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的能量差异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 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孝”与“老”——析“孝”字,寻孝道文化之根
孝不孝是次要的问题吗?——孝道思想的根本
抛弃德的孝道,是无根之木———如何立体式的践行孝道文化
你发现细胞内的善粒子了吗?——孝道的能量来自善
明孝道层级之分,做真诚至孝之人
经典诵读开启心音——掌握生命能量的三种元素
脾胃信土之气是后天之本
人体生命有三种能量——21世纪以后是一个“音”的运用时代
孩子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怎么办?——脾胃信德土的培养是关键霜降,
古代中国的数学水平高深莫测——不可思议的“善数”技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德育文化
为什么人们脾气会变坏?——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一)
怎么才能有一个好脾气?——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