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肥肥猫的小酒馆
好酒无需招牌。欢迎关注知乎最高赞答主肥肥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哪吒2》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新晋冠军 ·  10 小时前  
界面新闻  ·  马斯克:Optimus人形机器人未来有望创造 ... ·  19 小时前  
刘润  ·  刘润:陪你逛逛胖东来 ·  23 小时前  
KnowYourself  ·  这件事情没想清楚,再相爱也不建议结婚 ·  2 天前  
罗辑思维  ·  天生我材必有用:年度职业机会盘点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肥肥猫的小酒馆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值多少钱?

肥肥猫的小酒馆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10-25 19:00

正文


作者:孙圈圈

来源:圈外孙圈圈(ID:iquanwai)



一 、“你去找工作吧”


前两个月,有位读者通过在行约我。他在一家公司待了10年,老板对他也不错,但最近夫妻俩有了宝宝,觉得这个收入很难给孩子优越的条件,所以想要改变现在的处境。


不过,他纠结在几个选择上了:


选择1:直接跟老板提加薪。 毕竟是10年老员工,老板平时也很器重自己,应该会成功,只是不确定能加多少。


选择2:跳槽去同行业其它公司。 这个不确定性很高,因为这10年没找过工作,而且为了钱跳槽,总感觉不是正确的选择。


选择3:彻底转行。 目前在传统制造业,非常稳定,但未来可能没有大发展,考虑去其它新兴行业试试。


你们经常读我文章,不妨 猜一猜,我是怎么回复他的



你觉得我可能会:帮他梳理现状→找到目标→评估各种可能性,然后做出选择。


但我当时的 答案非常简单粗暴,我说:“你去找工作吧。”


他惊得下巴都掉了:“圈圈,我还没说现在公司的情况,为什么你就建议我跳槽了?”


我解释说:“我的意思是,你去找工作, 找工作和跳槽是不一样的。 就好比说,你出去相亲,但不是要立马跟对方谈恋爱、甚至结婚啊。”


他似乎有点明白过来。


其实,对于一个10年待在一家公司的人来说,他是很难判断自己的市场价值的。


但, 如果他不知道自己在市场上值多少钱,怎么能做出跳槽还是提加薪的决策呢 ?更何况,即便要求加薪,那么加多少算合适呢?



二、找工作是保持市场敏感度的方式


我自己创业之前,在前一家咨询公司待了8年多。但是在这8年多时间里,我几乎是在不停地转换。


开始在南京。 待了1年之后,有一次到上海出差,跟当地同事交流 ,发现上海跟南京接触到的客户、项目完全不同——


在上海的顾问,都是为客户总部服务,对方的要求更高,但是水平也更高,所以学到很多;


而在南京,顾问都是为很多大公司的工厂、分公司服务,对方的决策权很小,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所以学到的也有限。知道这样的市场状况后,我就想办法调到上海了。



之后到了上海,所在的咨询业务线侧重外企。外企在跟咨询公司合作方面非常成熟,加之在上海,外企也代表了高大上,所以,当时团队非常稳定,我自己也感觉这个工作的价值很高。


但是, 2年多之后,我出去找了一圈工作,发现了很大的问题 :我这个背景,如果去外企甲方,给的薪酬还不错; 但我非常喜欢咨询,不喜欢甲方。


而以我当时的背景,其它咨询同行能给我的薪酬,基本都只跟我现在持平。 原因很简单,我没有任何大项目的经验。


外企看起来高大上,但在华都是分支机构,决策权很小,项目也很小。反而是国企或者民企,项目往往是集团性的管理体系搭建,难度高、挑战大,自然有此经历的顾问也更值钱。


市场愿意给到的薪酬,非常准确地代表了我的身价,也就意味着说:在未来,如果我要继续在咨询行业做的话,待在现在的业务线,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之后,我就又抓住机会,内部转换到另一条咨询业务线,面对国企和民企了。


转过去1年多,扛了两个大项目之后,就开始了每周接一个猎头电话的节奏,挖人涨薪都在40%起。


虽然后来我并没有跳槽,但如果我当时不去外面看看,可能不会意识到方向出了问题。



我们现在都知道,一家互联网公司要做个产品,不可能闷头开发个几年,然后憋个大招,一下就火,而是小步快跑、不断迭代的,所以你下载几乎任何一个app,会发现它总是不断在更新版本的。


因为一个产品没有在市场上验证过,他就无法知道用户是否会用、以及怎么用,所以闷头憋大招,会发现方向都错了。你得先做个最简单的版本出来,然后不断探测市场反应,不断调整,才有可能成功。


人才市场,其实是一样的。因为 工作,本质上来说,就是你跟企业之间进行交换,你向企业卖出自己的脑力和体力的过程,这跟卖产品给用户没有任何差别。


如果一个人一直脱离市场,他就不知道行业发生了什么、什么样的人才贵、什么样的人会被淘汰。最终努力方向可能就错了。


所以,找工作不等于跳槽,而是保持市场敏感度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市场价值VS.内部价值


话说回来,我 在一家公司,也是跟公司进行交换,为什么这个价值就不是市场价值了呢


首先, 价值和价格是不一样的 ,这我们都能理解。谁都想以较低的价格购买较高价值的产品,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更是如此,所以如果在一家公司久了,价格一般会低于价值(注意,我说的是一般)。


其次,就算你的价格完全代表你的价值,实际上,它跟市场价值还是偏离的,因为 它代表了你在公司的内部价值,不完全代表你在外部的市场价值


所谓内部价值,是说:你对于所在的公司来说,价值在什么水平;而市场价值,是说:你在整个人才市场上,价值在什么水平。


内部价值和外部价值,常常是不会等同的。 可能存在两种情况:



1)市场价值>内部价值 ,这种情况通常是个人不适合企业发展。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说,圈外如果挖来一个大公司的HR高管做我们人力资源总监,就会发现,他的市场价值的确很高,因为大公司的HR高管,再怎么着,也有百万年薪了。


但是,他在圈外的内部价值并不高,因为圈外现在这个发展阶段,并不需要他的那些HR管理经验。


你能做三年人才战略?可我们连三年业务战略也没有,还在摸着石头过河;你能设计完善的人才筛选流程?可我自己都是亲自面试每一个候选人、做出判断的。


所以,他在圈外的内部价值,是大大低于他的市场价值的,因为不匹配。



2)市场价值 ,这种情况通常是在一个狭窄的行业,或者是自有一套管理体系的大公司。


打个比方说,你在一家大公司里面负责员工发票报销审核。


因为这家公司有自己一套跟别人不同的报销系统和审核标准,所以需要一个稳定的人做这件事,不希望这个人总是离职,否则公司就需要重新培训他、帮他熟悉这套复杂流程和标准。


所以, 对企业来说,他为了让这个人稳定下来,以节省换人带来的培训成本、管理成本,他愿意支付略高于市场的价格


但是,会使用这种特别的系统、理解这家公司特别的审核标准,对于别的公司来说,没有任何价值,所以 这个人自身的市场价值是低的


如果他心里窃喜,以为自己做这点事情就能拿高工资,占了公司一点便宜,最终他会发现,自己的天花板很低,而且出了公司就找不到这样的工作。


对很多大企业来说,最优的人才策略,是让员工的内部价值高于市场价值 ,这样员工能够对公司有价值,而且还不会离开,这就是我之前所说的 “体制化”。 (关于体制化: 《有一种失败,叫企业定制化人才》




好了,现在说回咨询我的那位读者,如果他不去找工作,而是直接向老板提加薪,会怎么样呢?有两种可能性:


可能性1: 他现在的工资跟他的内部价值是相似的,那么公司多半不会答应加薪。 一家公司,给你的价格高于你的价值,只可能出现在一种情况:招聘应届生。


因为本来大学毕业的时候就什么都不会,对大部分专业来说,学校的知识一点用都没有,没法为公司创造什么价值。但公司招应届生本来就是冲着潜力股,所以愿意支付高于他现有价值的价格,期待未来能赚回来。


不过,那位读者 已经工作10年了,没有哪家公司会为他的“潜力”付费


可能性2: 他现在的工资低于他的内部价值,那么公司权衡之后,应该会愿意加薪,但是幅度不会超过他能为公司创造的价值。


无论如何,这个选择,多少有点坐以待毙。



如果他去找工作了呢 ?也有两个可能性:


可能性1: 找到的工作薪资还不如现在的薪资,那么证明他的市场价值是低于内部价值的。


这个时候,不是留不留的问题,而是应该警醒:为什么在这里的10年工作经验,到了市场上一点也不值钱?是因为行业太窄?还是因为公司管理切太细?


可以趁此机会好好分析原因,再决定下一步是跳槽、转行、内部转岗或是其他。而不是等到某一天,当前的行业/公司不需要自己了,再被扔到市场上去,中年失业,不是每个人都能重新站起来的。


可能性2: 找到的工作薪资远远高出现在,那么证明他的市场价值是高的。


而工资低的原因,要么是公司觉得他很稳定所以没有给足,要么是公司没让他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这个时候,提加薪或者跳槽,心里都更加有底。


你会发现, 这个选择就更加主动,更重要的是,获知了市场的真实信息。



四、如何通过找工作,看清未来


实际上, 人才流动总是能够反映行业趋势和市场状况。


5年前,Facebook如日中天的时候,很多优秀工程师从Google跳槽到Facebook,就像10年前他们从微软跳槽到Google一样。


没有找到最新的,但我找到了2011年的高科技公司人才流动图。箭头代表人才流动方向,箭头上面的比例代表从A公司到B公司的人数VS.反方向流动的人数:



我们现在当然都知道了这些公司的状况,但在6年前,人才流动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


这些顶尖的工程师,总是具备极强的市场敏感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