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智能交通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依托北航在交通工程等相关学科优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致力于通过跨学科合作和国际合作,培养相关领域、相关学科方向的优秀科技人才,推动相关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提高科技原创能力、实现前沿突破,产出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抢占全球智能交通技术与系统科学发展的制高点。
牵头国内外学者探索建立了
智能交通技术理论、
技术、工具、标准体系
实验室通过结合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需求,深入探索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理论与技术,重点围绕着交通数据智能与认知计算、交通协同运行与智能控制、智能交通系统集成与研发三大研究方向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形成了交通感知-计算-调控的智能交通理论体系与相应的技术标准。被国内外100多所大学跟踪研究、百余家企业参考应用。发表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Nature子刊和交通领域内高水平论文20余篇,出版智能交通、交通安全、电动汽车相关专著3部。
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需求,
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科研任务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科技创新工程、科技部政府间合作项目等40余项。提出的理论和研制的相关设备系统已应用于踏歌智行、洛必德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集团企业,助力交通运输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住建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1等奖、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参与科学传播,
引领智能交通研究与应用发展
实验室成立以来积极组织国内外多种方式的学术交流合作。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来实验室交流10余次,海外交流访学、参加国际会议30余人次,并积极主办或协办了领域内重要国际学术会议5次。此外,实验室还积极参与交通科学知识的科学传播活动,为公众科普车路协同技术,TrafficGPT技术,并通过实验室开放日向大众进行智能交通的宣传,提升技术普及和公众认知。
开设了智能交通相关课程,
培养了一批智能交通方向优秀青年人才
实验室成立一年来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80余人、博士后4人;新增杰青1人、优青1人、青年长江1人、北京市杰青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