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先生
有幸与你见证这个时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蛋先生工作室  ·  2025年2月12日最新蛋价(早报) ·  昨天  
电商报Pro  ·  张一鸣觉醒,抖音盗播将被赶尽杀绝 ·  昨天  
电商报Pro  ·  拼多多Temu拿下全球第一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先生

泰国政府有点后悔了

智先生  · 公众号  ·  · 2024-05-02 20:55

正文

要说泰国曾经差点成为发达国家,估计没多少人会信。
一直以来, 国人 的印象中, 泰国 是个 旅游胜地或者佛教国度 偶尔 夹杂 一点 猎奇元素, 只是很少有人 会把泰国和发达一词联系起来。

事实就是, 泰国曾经拥有过极其辉煌的岁月。

在那个殖民浪潮肆虐的年代,弱国很难逃脱西方豪强的魔爪,东南亚国家自然不例外。

不过,在东南亚各国中,泰国是唯一没有被殖民过的国家。

为什么泰国能独善其身?因为它的外交策略十分灵活。

泰国地处中南半岛中部,属于英、法、美、日多国的利益重叠区,朝南还可以影响马六甲海峡。
因此 欧洲 列强 都想据为己有, 但就是因为 地缘价值 ,以至于殖民者无法独自占有,无论哪方动了侵占的念头,都会被其余国家围攻。

泰国看准列强们的心思,所以在大国夹缝中左右逢源,以求生存。

如果骑墙得当,在关键时刻甚至能捞到好处。

在二战时期,泰国就曾以高超的拉扯手艺,在同盟国和轴心国之间反复横跳,最后不仅毫发无损,还顺势扩张了一波领土。

因此泰国在当时被称为「东南亚之狐」。

二战过后,西方国家陆续将产业向外转移,东南亚以廉价劳动力闻名,所以是首选区域。

在60年代初,泰国政府开始引进外资,实行自由经济政策。

这波泼天的富贵,泰国 虽然 接收得比较晚,但发展势头一点也不弱,整个60年代,泰国工业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

到了70年代,受国际大环境影响,泰国经济增速才逐渐放缓。

为了刺激出口,从1981年起,泰国政府三次将泰铢贬值,并听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的建议,实行「一篮子货币」的钉住汇率制度,其中美元的权重占到八成以上。

效果立竿见影。

因为泰铢汇价被人为固定,屏蔽了汇率风险,加上泰国开放的资本市场,所以吸引了全球的热钱疯狂涌入,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变得火热起来。

从1985到1995年,泰国的经济发展是世界上最快的,GDP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人均国民收入超过2500美元,被世界银行列入中等收入国家。

泰国还和当时的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一起,并称为「亚洲四小虎」。

当时泰国的发达程度,一度让来这调研的中国考察团羡慕不已。
在常年高增长刺激下, 泰国从政府高层到平民百姓,大家对未来都十分乐观,从而忽视了在 发展过程中 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

首先是泰国的经济命脉大部分被外资掌控。
泰国本身没什么工业底子,不过是搭了一趟外资转移的便车,才一跃转为新兴工业国。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泰国就开始生产汽车了,然而迄今为止,依然没有属于自己的汽车品牌。

因为 无论 泰国工业看起来有多繁华,内核依然是外资的低端供应链。

除了基础劳动力可以掌控,其余设备、技术、核心部件和工程师全属于外企。

利润大头在外国厂商手里,泰国能捞到的,只有外资指甲缝里流出来的微薄利润。

其实在当时,泰国还有得选择。
要么是勒紧裤头带,拼尽几代人的血汗,建立属于自己的全产业链,要么像亚洲四小龙那样,深挖自身优势,走出口导向型路线,成为亚洲货物集散中心或者金融中心。

但是泰国选择了躺平,因为自由经济带来的繁荣太上头了。

为了留住外资,泰国只能任由劳动力一直廉价下去,导致国民素质始终被压在底层。
底层百姓能留给孩子的,只有代代相传的牛马精神,下一代在可见的未来没有任何翻身能力。

其实泰国这么做也很正常,毕竟躺着就能赚钱,何苦要那么辛苦转型。

如果局势逆转,不再给泰国趟赚的机会呢?

90年代初,美元一改对主要货币的弱势走向,开始变得强硬起来。
在钉住汇率制度下,泰铢只好跟随美元大幅升值。这样一来,泰国的出口就遭受了严重打击,由过去将近20%的年增长率跌到负增长。

出口下降了,就会导致经常项目逆差迅速扩大,也就是贸易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赤字。

1995年,泰国经常项目赤字为162亿美元,占GDP8.3%。

要知道,泰国经济主要依赖出口带动,所以一下子陷入被动。为了弥补赤字,泰国只能开放更多的资本项目,借入外债。

但泰国的赤字何止这一项,从八十年代开始,泰国政府在公共支出方面就一直上不封顶。

前面说过,利润大头在外企手里,再加上税收优惠,落到政府手上的其实没多少。
为了满足无限挥霍的需求,泰国政府只能不断举债。

于是在泰国经济最火热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诡异现象,一边是全世界热钱大量涌入,一边是泰国的外债规模大幅上升。

截止1996年,泰国的外债规模已经达到930亿美元,狠狠助推了一把高通胀。

泰国经济毕竟高速发展了这么多年,对高通胀现象,老百姓倒是没过多担忧。

在经济「火热」景象的熏陶下,很多人还把钱拿出来投资理财和房产,等待着可观的利益回报。

政府债台高筑,金融过度火热,产生的泡沫是非常夸张的。

这时泰国政府有点骑虎难下了,想逆转经济颓势,就需要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这意味着要放弃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而贸然放弃钉住汇率,泰铢就很容易贬值,使 债务负担 变大,国内经济形势有可能变得更差。

最终泰国政府决定加大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力度,提高利率,尽力维持钉住制度。

只是高利率政策又抑制了投资和消费,同样使泰国经济进一步恶化,还给金融大鳄们趁虚而入的机会。

在索罗斯眼里,金融过度火热,体系却无比脆弱的泰国,就是一座潜力巨大的宝藏。

当泰国政府选择硬抗的那一刻,意味着做空泰国的时机来了。

1997年2月初,索罗斯等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第一波试探攻击,向泰国银行借入150亿美元的远期泰铢合约,然后在现汇市场大量抛售。

在大规模抛售风潮下,泰铢汇率大幅下跌,引起了市场恐慌。

为了平息风波,泰国央行动用2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进行干预,总算把泰铢对美元的汇率拉回了一点。
但这才刚开始。

从5月份开始,国际炒家们连续 发动 几轮猛烈攻势,大肆沽空泰铢。

尽管泰央行多次动用外汇储备,甚至还把新加坡也拉入了战局。

但一切徒劳无功,因为索罗斯已经摸清泰国的底牌了,以泰国的外汇储备量,根本兜不住。

果然,到6月底,当泰国消耗完最后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后,局势彻底无法挽回了。

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维持十多年的钉住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

仅在当天,泰铢的跌幅就超过30%。

泰铢崩盘只是第一步,金融大鳄们准备了那么多子弹,不会满足于只做空泰铢。

他们想横扫整个东南亚。

于是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陆续成为大鳄们的猎杀对象。
余波辐射整个亚洲,最终造成震惊世界的金融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泰国经济陷入空前大衰退,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倒闭、企业成批破产。

危机对社会造成的冲击也是毁灭性的——

失业人数高达三百万人,大批富人阶层和中产阶级一夜返贫,每天都有股民从高楼一跃而下;

由于泰铢几乎沦为废纸,本就高昂的物价直奔天际;

盗窃、抢劫、命案频频发生,全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陷入一片混乱。

可以说,此时的泰国离破产只有一步之遥。

这时候,IMF终于下场收拾残局了。

它对东南亚各国伸出援助之手,表示可以提供大额援助资金。

众所周知,IMF一向无宝不落,开出的每一笔援助都是有严苛条件的。

IMF给泰国开出的条件是大家很熟悉的老配方,放开金融市场和对国有资产的管制,方便外国资本进场收割。

泰国别无选件,只能喝下毒酒。

破产危机暂时解除了,但代价是,大量优质资产被跨国集团趁火打劫,国家几十年积蓄被掠夺一空。
同时 人均GDP暴跌大半,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

经过十年的休养生息,泰国勉强恢复到1996年的水平,但是被抽走的根基却不是那么容易再建起来。

泰国 原本 跃跃欲试,想迈过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现在却要想办法求存,别沦为发展中国家的下限。

这就是经济学家常说的中等收入陷阱,经济陷入停滞,怎么都上不去, 掉下来 却很容易。

97年以后,泰国的支柱产业,已经从实业变成服务业。

既然工业卷不起,那就把精力放在旅游业上,这也是一种策略。

只要泰国保持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再把旅游成本打下来,就能保持游客流量的稳定增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