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36氪
36氪(36Kr.com)是中国领先的科技新媒体,我们报道最新的互联网科技新闻以及最有潜力的互联网创业企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虎嗅APP  ·  “申公豹文学”背后的四十不惑 ·  昨天  
新浪科技  ·  #A股新增开户156万#【#2025年首月A ... ·  昨天  
36氪  ·  一位县城「贵妇」的春节消费记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36氪

专访小蓝单车CEO李刚:供应链厂商日产能1万辆,将在年底投入20万辆单车

36氪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1-25 08:33

正文


小蓝单车自11月17号在深圳试运行,首批投入3000辆车,11月22号,小蓝单车将进入广州,小蓝单车 CEO李刚表示,他们将在年前投入20万辆单车,进入4个城市,平均每个城市5万辆车。




文 | Nicholas



前段时间,野兽骑行宣布正式进入共享单车行业,发布单车品牌Bluegogo(小蓝单车),而野兽骑行也会将最新融资的一部分投入到小蓝单车当中。那么,野兽骑行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进入,前有第一梯队的摩拜单车、ofo,后有hellobike、小鸣单车、优拜单车等,市场上是否再需要一个小蓝单车呢?


小蓝单车自11月17号在深圳试运行,首批投入3000辆车,11月22号,小蓝单车将进入广州,小蓝单车 CEO李刚表示,他们将在年前投入20万辆单车,进入4个城市,平均每个城市5万辆车。李刚认为,供应链、产品是小蓝单车的优势所在,并称合作自行车厂的日产量已达到1万辆,可以保证迅速上量。

小蓝单车车架车轮采用了高强度、轻量化的6061铝合金,重量15kg。小蓝单车采用橡胶外胎加上PU实心内胎,此外,小蓝单车采用了链条传动式结构,同时小蓝单车的座椅高度可以自由调节。刹车方面,小蓝单车采用的是鼓刹+罗拉刹车,另外,此外小蓝单车还配备了电子锁,其电量来源是车篓里的太阳能板以及内置的电池,用于支持用户寻车、智能计费以及运营调配等。

李刚表示,未来小蓝单车将以半个月开拓一个城市的速度在全国落地,优先覆盖冬季使用自行车频次更高的南方城市,从11月22日深圳落地开始。我们近期也采访到了小蓝单车的创始人李刚及首席运营官孙冶,他们就小蓝单车自身的优势、未来的计划做出了解答。


问:小蓝单车、野兽骑行这两家公司到底是什么关系?


李刚: 这两家公司是独立的两家公司,小蓝单车是从野兽骑行剥离出去的。野兽骑行公司更像品牌制造商一样,可以理解为耐克一样的品牌,野兽骑行将用自身的技术、供应链来为小蓝单车提供支撑。小蓝单车更多是做单车运营方面的工作,由孙冶和从Uber挖过来的二十多个人负责。总体来说,两家公司是独立分开的,野兽骑行是bluegogo的“军火商”,帮助设计产品、提供产品。


问:小蓝单车从试运营到投放,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去大规模铺设,准备情况做得如何?


李刚: 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产品。而我们的产品是野兽骑行的团队去做的,野兽骑行此前曾在产品方面做了很多年,我们的电子团队是之前从手机方案商挖出来的,他们原来基本上是操盘每月几百万台的量,所以对于短时间、大量的铺设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我们最初从3月份开始研发这个产品,我觉得我们做产品已经很慢了,是因为做了超级多的测试。包括刚才提到的双边受力测试、轮胎漂移测试,包括电子锁的测试。大家看到的锁打不开的状况,最重要的原因是根本没有考虑到电池特有的属性。当电池遇到低温和高温的时候会有变化,比如说在北京是低温, 在低温的时候电压就会降低,有的时候锁就弹不开。我们在最开始去做的时候就把低温、高温的情况、包括很多技术细节都考虑进去了。


问:小蓝单车从今年3月份就开始测试锁?


李刚: 过年回来1、2月份立项,3月份研发,7、8月份一直在测试。


问:太阳能电池板一块能用多长时间?


李刚: 我们的供应商承诺是4年。


问:冬天在北京晒不到太阳的情况下,隔三、五天会不会骑不了?


李刚: 我们测试的时间是43天。


问:最初野兽骑行做的是高端自行车,后来是怎么考虑进入到共享单车的领域?


李刚: 其实最最开始时,我就想去做一件事情,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动起来。不管是骑行,还是跑步、健身,希望让每个人动起来。本身我就是骑行爱好者,做骑行相关的领域。几年之前我做了野兽骑行,那时针对的是骑行发烧友,野兽的车最便宜的是4000块钱,基本上是一两万左右,它满足了一部分金字塔尖的骑行发烧友。 但我们希望大部分人利用上下班时间,以及利用周末的时间去骑骑车,然而这些人可能又不想真正去买一辆自行车,这就是我们做这件事情的初心。


小蓝单车不单纯是做共享单车,而是要做轻运动品牌,要让每一个人运动起来,让每个人感受到运动是美好的事情。不排除接下来会有更多的运动产品融入到这个品牌里面,最重要的是做轻运动的事情,让每个人动起来,享受到运动的快乐。


问:有这个想法的时机是在友商前后吗?


李刚: 这个想法很早就有了。


问:小蓝单车从3月份到现在用了八九个月的时间问世,你觉得现在是比较合适的时机加入共享单车吗?因为毕竟摩拜和ofo已经运营了几个月了。


李刚: 我觉得只要是对的事情永远不会晚。并且你可以看到共享单车行业基本上是A轮的状态拿了C轮的钱,其实大家都处在很初始的状态。大家都是10万数量级的车,而小蓝单车一个月就搞出了几十万台,所以这个差距还不是很明显。我觉得明年的3月份才是决战期,基本上是前三甲的决战期,但是现在还处在刚刚开始的野蛮初始期。


问:上周宣布野兽骑行融资1.5亿,以后小蓝单车会独立进行融资吗?


李刚: 我们在广州的发布会里面会公布小蓝单车下一轮融资的具体情况,但是现在还在保密期中 。


问:比如说在前期的话,野兽骑行1.5亿其实也包括了小蓝单车的部分吗?


李刚: 我们已经投了一部分到小蓝单车。


问:刚刚提到了任何事情都不会晚,现实情况是ofo和摩拜已经铺了那么多辆车。而且ofo下一步也会进入广州和深圳,摩拜之前也进入了,咱们确实是至少晚了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小蓝单车有什么方法去实现弯道超车吗?


李刚: 这个战场了有三件事情非常重要,第一件事情是密度。你在一个城市铺的密度决定用户体验。如果一百米可以看到一个车,肯定会优先用你的车。比如原来打车的时候,滴滴能打到车,快的叫不到,我就会用滴滴。决定密度的就是速度,决定速度的就是生产、供应能力,归根到底,速度取决于供应链能力。我们知道一天生产500台、1000台和1万台是天壤之别,这是不可逾越的大山。而对于小蓝单车来讲,至少拥有的是日产1万台的能力,我们拥有这个能力,基本上在接下来的12月份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生产情况。


第二点是产品体验。小蓝单车从骑行体验、免维护性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考量。我们的价格在友商车辆造价的上下区间之内。在12月进广州的时候,小蓝单车也会推出新品。


第三点是运营能力。怎么样让更多的人进来,怎么让更多人玩,怎么组织好活动和做品牌的事情,这些事情暂且留个悬念慢慢推进。


这三点是我认为的弯道超车的机会,第一是供应链能力,一个月30万台。第二是产品能力,产品能力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要靠团队长期的工作,它是一个半年周期的工作,你现在决定了,产品半年之后才能开发出来。第三点就是运营的能力。


孙冶: 我个人觉得这不是很晚的时机,而是恰好的时机。ofo到北京也是一段时间了,摩拜也进了一段时间了,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在你们身边是不是出门就有车骑,我觉得在没有到这一步的时候市场就不是饱和。当然有一天会有饱和,到那一天你进来就不对了,但是现在还没有到这一步。


问:共享单车出来以后,这个热潮从大概八九月份开始,有很多人说它会挤压到智能单车或其他单车市场。比如野兽骑行原来自己的市场?


李刚: 可以说共享单车大大促进了骑行运动,没有共享单车的时候,大家有多少时间动一次,有多少时间关注能不能多动一动?其实很少。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去骑车了,如果你想再晋级,想一天骑50公里、100公里的时候,这种车是骑不了的,所以必须去买专业的车。我之前骑几万块钱的车上下班,我觉得很傻。如果有了共享单车,我可以平时骑共享单车,周末骑一两百公里的时候再骑自己的车,这会对骑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问:从野兽骑行的角度来说,共享单车可以满足更多人,而专业骑行和大众骑行之间的联系在哪?


李刚: 共享单车是培育金字塔底端的用户,原来的盘子是这么大,而共享单车出现了之后是无数倍扩大,终究在一段时间之后会反哺金字塔上面的,而不是说今天立马就怎么样。而是半年、一年、两年、三年之后,整个骑行的风气就带起来了。现在的时间特别像是八十年代的美国、九十年代的日本和两千年的台湾。那个时候兴起了跑步,前十年属于跑步,后十年属于骑行,现在也就是骑行刚刚开始的那段时间。


问:对于盈利是怎么考虑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